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隶属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是保留有大量近代历史遗存、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历史街区。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街区的保护工作陷入冷冻局面难以开展,同时面临着人口流失、街区活力丧失的困境。为妥善解决好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问题,文章提出了以文化为导向的复兴策略,即通过复原街区历史风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筑遗产再利用、控制开发零售业、发展旅游业、培育扶持文化产业、举办文化活动、增加文化设施、改善住房等策略,以实现街区在经济、文化、社会上的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2.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文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文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武昌昙华林街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建筑遗迹共存的区域,在确立规划理念时,既要面对丰富而复杂的街区现状,又要积极发掘由于多元文化带来的潜在优势,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使之保持特色与活力,维持历史街区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4.
非历史保护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在承担现代城市功能的基础上,还起到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朝阳门地区兴衰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梳理?对历史地段发展的探究,以及对使用人群对区域历史的认知地图进行整理,总结街区在更新过程中如何积极与历史文化融合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作为非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发展要素及发展方向,探讨出此类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在街区更新与复兴的背景下,历史名城中非保护区域的文脉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5.
赵天宇  程文 《华中建筑》2006,24(11):40-43
该文结合哈尔滨中东铁路花园住宅保护街区的概念规划,对影响历史性街区复兴规划的“新元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寻求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历史性街区的复兴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展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友斌  李皓晟 《规划师》2004,20(12):61-64
武汉市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具有古城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街巷文化、建筑文化5种文化要素。其保护规划包括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街巷保护与利用模式等内容。其利用规划包括确定不可开发地块和制定建设控制措施等内容。另外,用地结构调整与道路交通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也被加入其中,以完善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许沺 《门窗》2013,(4):76-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大发展,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传统街区的复兴已势在必行。如何解决其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为我国历史街区的健康运转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梅芸 《华中建筑》2013,(12):158-160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因区,将现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的规划已成为一种趋势。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有千年城根,百年缩影,能够较好地凸现中西文化交融及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革命事件。因其存在文脉断裂,基础设施改造任务重,创意产业较为落后等局限性,影响了其快速发展。谊文基于昙华林固有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环境条件,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优先发展模式,街区环境条件改善,合理规划产业类型,创造就业机会,街区发展规模及定位等规划内容开展讨论,提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单一动力,发展昙华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能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与当代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不可逆转的城市更新趋势背景下被不断重塑。而在双碳目标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的文化性、活力性、可持续性迫切需要新的思考。本文以武汉江汉路南片区更新概念方案为例,以历史建筑文化价值利用、改善街区微气候、提升空间布局通达性及优化商业活力为切入点,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中的绿色可持续规划与活力复兴,旨在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升级提供一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及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如何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仍然是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基于文化生态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民生层面提出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中大多仅仅对外表面进行改造的情况,以武汉昙花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为例,提出从建筑方面和人文方面对历史街区保护改造的建议,并作了具体阐述,以期指导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作为政府的保护规划,也是现阶段的专项规划,对我国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开发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为当前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而街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历史文化风貌是整个城市的微观体现,在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金华市雅畈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传统的商市功能、特色的民俗文化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过程中一些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延续地方特色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保护与复兴是历史城区城市设计的首要前提,而城市环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应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多进穿堂式的平面布局形成的小空间格局、传统的街巷脉络是南京古城城市空间的精髓所在,是古城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尺度关系、清晰的街巷肌理和空间围合,在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复兴中需要着力传承。对于传统的建筑的保护,南京城南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复兴实践有许多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为例,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花园式商业区的规划与开发、内向型开放空间的发掘与营造、新老建筑风格的对比与协调、历史文化景观的承载与延续等设计目标,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面临着街区格局变更、地域文化缺失、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地域风貌、复兴街区活力,文章结合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项目,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分析,从保护街区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水系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环境要素等方面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增量规划转存量规划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历史街区的改造,虽然部分案例在商业价值与经营运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是在城市历史文脉的保留方面却并不到位。而武汉市的昙华林片区基于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多元的文化特色,正在实践中探索一种创新的改造更新模式,本文旨在研究该片区的创新模式,以期能为其他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城市内涵、塑造文化特色的重要历史空间形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压力。文章以成都市文殊坊街区为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图底关系、场所理论和外部空间理论,通过实地调研、GIS技术、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剖析文殊坊街区空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文殊坊街区仍保持着街巷院落空间的完整性与文化活力,研究结果也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空间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瑾  谢玲 《中外建筑》2010,(10):94-98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手法单一、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历史街区现状萧条破败、或变成低劣的旅游开发。大连市旅顺口区太阳沟历史街区就是典型代表。随着城市的发展,旅顺口区由原来的郊区一跃成为主城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太阳沟由于其丰富的自身文化资源和外界文化氛围使得其能够成功的运用文化复兴理念。文章通过解析太阳沟这两方面的特征,并探讨其后续问题(设计、策略)等,希望能探讨出太阳沟历史街区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代城市设计理念都是以动态交通为中心,高速移动的交通方式蚕食了人们步行的空间,旨在提供可停歇空间的“容器”在城市化进程中显得弥足珍贵。文章以武汉昙华林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中容器的价值,及其对人和城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