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中包括无机胶质即土壤矿物胶体和有机胶质,即土壤腐殖质胶体。这两种胶质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紧密缔合成不同形态的有机矿物复合体一土壤微团聚体。本文简述了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并且分析其对几种土壤类型肥力的影响,为今后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做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聚苯乙烯辐射接枝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SiO2-g-PS) 填充聚丙烯( PP) 的微观结构, 并与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冲击强度相关联, 为探讨纳米粒子的增强增韧作用机制提供了直观证据。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的微划痕和纳米压痕实验, 通过与显微硬度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的比较, 证实了接枝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团聚体具有承载能力, 而这些团聚体对复合材料的局部和整体力学响应不同, 揭示了团聚体增强效应的内在原因, 即在纳米粒子团聚体内部以及团聚体之间形成了特定的应力双逾渗结构。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在制备ZrO2微粉中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研究了在用化学沉淀法制备ZrO2微粉的过程中,pH值,Zeta电位,表面活性剂及其添加方式等因素对氢氧化锆胶体的稳定性,分散性及氧化锆粒子尺寸的影响,控制了团聚体形成,得到了无硬团聚体的亚微米级的超细ZrO2粉末。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一种超细玻珠的化学成份,矿物组成,谱学特性及表面电性等,并简介了无机-无机-无机-无机-有机复合玻璃微球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几种微机械系统组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讨论了微机械系统的三种组装技术,即玻璃吸附针尖,微夹钳和具有人手功能和微机械手,把第一,第二种技术有机结合是满足目前微机械系统组装需求的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6.
纳米氧化结粉体的共沸蒸馏法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均相共沸蒸馏工艺成功地制备得到了纳米级氧化锆超细粉体.这种工艺能够非常有效地对水合氧化锆胶体进行脱水,防止粉体硬团聚的形成.采用这种工艺制备的氧化锆粉体常规烧结时能够在1250℃达到99.5%的致密化,晶粒尺寸约200nm;快速烧结条件下达到975%的致密化,晶粒尺寸约120nm.本文同时对该工艺防止硬团聚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剪切场作用下团聚体分散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三种简单立方网格上的三维分形团聚体的团聚过程,并对团聚体在简单剪切流场中分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团聚体在简单剪切场作用下的分散与其团聚机理和分形维数有关。分形维数较小的DLA团聚体分散所需的临界应力随团聚体增大而减小;分形维数最大的Eden团聚体的临界应力随其增大而增大;LTA团聚体的临界应力随其增大而变化不大。研究还表明,随着破裂面位置向团聚体内部推进,三种团聚体分散所需的流场临界应力都显示了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液相法制备纳米粉体时防团聚方法概述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液相法制备纳米粉体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防止颗粒的团聚。分析了团聚体的成因,并介绍了制备无团聚纳米粉体的几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诱导聚合胶体团聚法(PICA)以其简单快捷、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SiO_2核壳微球的制备,但制备过程中易出现团聚和二次成核现象,所制备的核-壳微球单分散性差,粒径不均一,必须进行分级筛分才能够投入使用。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条件,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制备出单分散的核壳SiO_2微球。将制备的核壳微球经十八烷基三氯硅烷(C18)改性后装填色谱柱,并将其应用于97%盐酸小檗碱原药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金属氧化物溶胶-凝胶法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歆  庄志强  齐雪君 《材料导报》2000,14(11):42-44
具体介绍溶胶-凝胶方法应用在金属氧化物制备中的三大类:胶体溶胶-凝胶法、金属有机化合物聚合凝胶法和有机聚合玻璃胶法,并探讨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重点讨论铁电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粉体团聚和膜裂纹扩展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是一种价廉高效的吸附剂,可以通过农业废弃物或者其他固体生物质在低温下热解制得。由于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容量、丰富的活性官能团等性质,可以吸附多种污染物,在固定重金属以及土壤中的碳循环、碳固定、土壤改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炭的组分较为复杂,包括溶解性有机质、溶解性炭黑(Dissolved black carbon,DBC)、无机矿物等。其中,DBC在生物炭中的含量较高,且其含有羧基、酚羟基等多种官能团,可以和污染物发生强相互作用,但DBC的性质对污染物的吸附、迁移转化等行为产生的影响尚有待深入研究。此外,DBC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胶体颗粒,除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外,还具有高度芳香化、脂肪化的结构。因此,DBC进入土壤后可以与无机矿物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能使其在土壤中稳定下来,也可能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但目前这些过程还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常规溶解性有机质相比,DBC较高的稠环度特征对无机矿物吸附特征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综述探索了DBC的性质、无机矿物种类和性质对DBC与无机矿物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DBC在无机矿物上吸附后对土壤特性的调控。DBC作为生物炭中具有高度芳香化结构的组分,在环境中的含量可能影响污染物的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DBC所含的极性官能团-OH、-COOH易与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而由于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需充分理解DBC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理,才能准确描述污染物和DBC的环境行为及风险。因此,系统理解DBC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土壤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评估生物炭用于固定污染物的潜在应用。生物炭上有很多表面官能团,如羟基、醌、氢醌、羰基和羧基等,这些活性基团使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成为重要的电子来源,从而影响其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DBC作为生物炭的重要组分,含有的羟基、羧基、羰基等官能团使其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光反应活性等,因此研究DBC的反应活性对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了生物炭中DBC的性质、DBC与无机矿物的相互作用、DBC在无机矿物上吸附后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并总结了DBC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DBC的反应活性对其性质的影响等内容,以期为生物炭在土壤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NaBH4为还原剂,表面活性剂CTAB为稳定分散剂,通过化学反应从硫酸铜溶液制备了纳米铜胶体,并研究了稳定分散剂浓度对纳米铜胶体颗粒的氧化、大小及团聚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稳定分散剂浓度足够高时,所得纳米铜胶体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且能有效地防止颗粒的氧化及团聚.  相似文献   

13.
分维在超细粉末团聚状态表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激光和X射线小角散射实验研究超细粉末团聚体的结构,发现分形形态是粉末团聚体的普遍特征。提出了团聚体结构的分维表征,分析了分维与团聚状态及粉末工艺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氧化还原法合成石墨烯,结合1-萘甲酸的双极性作用防止石墨烯发生自团聚,得到稳定的胶体分散液。通过分析拉曼光谱的特征峰确定了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利用TEM观察到了单层、双层以及多层的石墨烯。通过测试分散液的zeta电位、粒径以及丁达尔效应,参照胶体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阐述了石墨烯分散液稳定存在的原因和机理,并进一步通过蒸发溶胶合成了自组装无基底的石墨烯薄膜。各项结果表明,利用该法合成的石墨烯分散液具有大量稳定存在的单层石墨烯,是当前石墨烯基微纳器件所需的优良前驱体。为液相化学法制备石墨烯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石墨烯的后续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悬浮粒子动力学是流体力学和胶体科学交叉边缘处的新兴交叉学科,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在许多工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悬浮粒子的沉降与悬浮粒子的碰并(即聚集、团聚、聚沉、凝并).做了系统的总结。重点在作者本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水性聚氨酯/羟基磷灰石(WBPU/HA)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已有报道,但通过离子键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却很少见。制备了稳定性良好的带羧酸根的阴离子型WBPU乳液和带季铵的阳离子型的HA胶体。其中纳米羟基磷灰石胶体通过合成过程中引入氨乙基磷酸使其带上正电荷。然后加入柠檬酸根将HA胶体转变为阴离子胶体。两种胶体溶液共混,并通过透析去掉柠檬酸根后得到均匀的混合胶体,干燥后得到力学性能良好的WBPU/HA复合材料。当HA含量为0~1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力学强度从纯PU的10.9 MPa提高到了22.3 MPa,提高幅度达100%。这是由于两相间存在正负电荷的离子键作用。当HA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由于HA粒子的团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提供了一种通过胶体共混来制备离子键增强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粉体工业》2005,(6):35-36
一种在润滑油中添加的纳米金刚石微粒的表面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用高速气流对撞机以高速气流将纳米金刚石粉体对撞超细粉碎,解开团聚;将解开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微粒加入在有表面改性剂和分散剂的有机溶剂中,利用高速剪切机在上述加入有纳米金刚石微粒的有机溶剂中高速剪切,并利用超声波使有机溶剂中的微气泡内部爆炸即超声空化,  相似文献   

18.
以蒸馏水为研磨介质,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平均粒径约为10μm的SiC粉料进行了球磨,对球磨粉料进行酸洗除铁及水洗,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51.5nm的SiC超细粉料,详细分析了粉料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与机理.结果发现:粗分散体系长时间球磨所得超细粉体溶液形成胶体分散系,体系固相含量增加,颗粒平均最小间距减小,颗粒间的范氏引力倍增,易形成团聚体;超细粉料胶体溶液在酸洗过程中产生了硬团聚,主要是由于Fe2+氧化水化成为Fe(OH)3胶桥,将超细粉料钳住所致;另外,测试溶液接近SiC等电点时亦会导致颗粒团聚.酸洗去除胶桥、调解溶液pH值可有效消除团聚.  相似文献   

19.
用快速热水解的方法,制备直径小于10nm的单分散Fe(OH)3胶体粒子。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衍射分析表明:Fe(OH)3胶体粒子脱水后转变为Fe2O3纳米粒子。用离心分散的方法,胶体粒子在干燥过程中避免了团聚现象。实现其在Si表面的单层均匀分散覆盖。研究了胶体溶液浓度对胶体粒子尺寸及表面覆盖度的影响:改变胶体溶液的浓度。可以调节胶体粒子在Si表面的覆盖度,但对胶体粒子尺寸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胶体推力器是一种静电式推力器,具有比冲高、可控精度高等优点,在微小卫星的姿态控制、轨道转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对胶体推力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胶体推力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重点介绍了胶体推力器的发展过程,以及在设计制造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即发射极毛细管制造技术、推进剂供给元件制造技术、中和技术、长寿命问题和微推力测量技术,为我国胶体推力器后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