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组屋制度消除了其自治之初的贫民窟,到1989年新加坡已经有87%的人口居住在组屋内,政府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发展背景,从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开发模式、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深入探讨新加坡组屋制度的成功经验和积极意义;通过具有相似背景的深圳市保障房制度与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保障房制度存在问题;指出我国内地保障房建设,应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要牢牢掌握住保障房的控制权,使保障房真正达到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自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组屋规划建设成就斐然。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有关住房的政策和组屋类型,论述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更新、改造等特点,由此得出新加坡组屋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未来住宅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住宅产业》2012,(10):30-35
1、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国土面积为707.1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98万,主要民族为汉族、印度族和马来族。新加坡的保障房被中国媒体称为组屋(或"公共组屋"),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公共组屋兴建之初,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效率的利用空间,保障房的建筑形态通常以高层联排楼房为主,组屋由此得名。组屋是指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廉价公共住房。(见图1)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的组屋大致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1964年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政府组屋。房子由新加坡政府的建屋局建造。凡新加坡籍公民和在新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籍公民都有权申请购买政府组屋。不过只有新加坡籍公民可以买新组屋,永久居民则只能购买二手组屋。目前新加坡有87%的人住在组屋里。新加坡组屋总量在50万套以上。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一个基本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国家,约92%的新加坡成年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那么,新加坡人又是如何购买房屋的呢? 每个新加坡公民家庭都可以享受一次性的补贴价购买政府组屋的权利。政府组屋房契的有效期为99年。已婚的新加坡公民须两人联名向建屋发展局申请购买政府组屋,单身男女则要年满35岁后才可以申请购买组屋。  相似文献   

6.
许昇 《中外建筑》1998,(5):37-38
新加坡居民住宅有组屋、公寓、排屋,独立式别墅几种类型。其中,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设部门统一投资开发,统一规划、设计兴建的,出售给新加坡公民居住。非公民的永久性居住的居民只能购买别人出售的二手旧组屋。 居住组屋的住户约占全部的80%左右,由此可见组屋是新加坡主要的住宅类型。也有住户购买地皮请建筑师设计、私人建筑公司承建的,这种住宅标准较高、型式也多样。本文仅就组屋的设计构思作些介绍。供我国住宅建设借鉴。 新加坡组屋建设大都公布在各区(镇)中心地铁站周围,充分利用区(镇)所在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而组屋建设是严格按居住小区规划进行了设计、兴建的,在各居住小区内也设有齐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加坡装配式组屋的发展及特点,分析了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资源和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肯定了工业化住宅在我国的发展方向。以新加坡达士岭组屋为例,表明了当前新加坡组屋已经不光是为了解决基本需求问题,还向着宜居方向发展。并提出新加坡装配式组屋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启示:国家主导并制定合适的行业政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毛福荣 《建筑技艺》2011,(Z6):88-93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组屋建设始于196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的《建屋与发展法》,此后,根据该法令设立的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HDB)统一负责组屋的规划、建设、分配和管理工作。新加坡的组屋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但其又不仅仅是一套房屋,在对组屋的建设和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为重点,介绍组屋的产生,发展及完善过程,详细分析了新加坡在解决国内住房问题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新加坡组屋建设始于196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的《建屋与发展法》,此后,根据该法令设立的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HDB)统一负责组屋的规划、建设、分配和管理工作。新加坡的组屋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但其又不仅仅是一套房屋,在对组屋的建设和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正>新加坡1959年取得自治时,面临严重的“房荒”问题。当时新加坡全国人口160万,而住房约4万套,人均住房面积更是不足6 m2,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内。为加快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新加坡坚持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以建屋发展局建设居民负担得起的组屋为主要方式,以中央公积金保障组屋建设资金来源,以低价强制征收土地保障组屋低成本建设,建立了以出售组屋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满足了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本文对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发展,以及中央公积金、土地、财政等支持政策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新加坡是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1,在独特的政府组屋体系下有效地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租赁住房在新加坡住房体系发展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满足了大量居住需求;在目前住房自有率极高的新加坡,租赁住房仍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的"后盾"。本文聚焦于新加坡组屋主导住房体系下租赁住房的发展,以新加坡整体住房现状为背景,分析组屋和私人住房租赁市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成立于1960年,属政府性机构。40余年来,建屋发展局承建了700,000套政府组屋单位,新加坡86%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内,由于政府组屋大多数采用涂料装饰外立面,因此为了保证组屋住宅小区的美观和功效,就必须要制定一个高质量的监控体系,以确保获得完美的涂饰效果。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涂料市场的健康成长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2007,31(12)
<正>>高层声音温家宝:政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廉租房11月21日,正在新加坡访问并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温家宝总理,专程赴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了解新加坡提供公共住屋的政策和经验,并参观新加坡普惠性廉价房区——大巴窑组屋区。新加坡约80%居民住在组屋  相似文献   

17.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带头打造省水省电的绿色居住环境,在榜鹅推出首批绿色组屋——绿馨苑。待组屋建成后,放眼一片绿意盎然,迎面会吹来习习凉风。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15,(11):52-61
<正>项目名称:"杜生庄"政府组屋项目地点:新加坡设计及建造时间:2007年8月~2015年第三季度建筑面积:113 959.60m2用地面积:29 392m2"杜生庄"是一个拥有960户居住单元的新加坡政府组屋项目,是新加坡建屋局对普通群众负担得起的公共住宅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新加坡的政府组屋系统致力于为国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公共住宅设施,整个系统和国家的养老金体制紧密结合,确保了广大民众居者有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组屋建设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加坡公共住宅--组屋为对象,介绍了在HDB管理下组屋在单体,群体及社区环境建设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物业类型 新加坡住宅大部分是公共组屋和共管式公寓,小部分是独立式、半独立式的花园洋房. 1.公共组屋:属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面向中低收入者出售或出租.其价格相当于同类房屋市场价格的.低收入者购房,国家仍要给予补贴.组屋一般以高层住宅为主.每一座公共组屋可容纳户,底层不安排住户,用作商店或娱乐室,服务居民休闲和购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