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wo-phase Integrated Sludge Thickening andDigestion reactor,TISTD)为对象,研究了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菌群结构及反应器负荷改变时其内部生态结构的变化。在以30%的投配率稳定运行时,从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别取样、培养和分离出20株优势菌属。选取其中6株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产甲烷螺菌属和产甲烷球菌属。在投配率分别为10%、20%、30%以及启动期和系统崩溃期5个时期采取10组样品,对其污泥进行DNA提取、纯化和16S rDNA PCR扩增及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gel electrophoresis,TGGE)电泳检测等。结果表明:中温下反应器中微生物菌群呈多样性分布,生态系统复杂稳定,维持了反应器的正常功能;反应器不同负荷时期污泥DNA提取及扩增效果良好;TGGE图谱分析表明,投配率20%、30%时的群落结构相似度最高,污泥中生物含量丰富,支撑了TISTD在污泥浓缩下良好的消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中试研究.对系统进行每天定量投配生污泥,考察不同停留时间污泥系统中pH值、VFA、碱度、固相及液相COD的参数变化情况以及COD、VSS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锦州石化公司剩余活性污泥有较好的消化性能,消化周期为20~25 d,COD去除率为70.3%,VSS去除率为55.6%,1 kgCOD产气量为0.33 m3.污泥混合物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减容和稳定效果,研究在小试成果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中试反应器并进行了运行试验。反应器设计有效容积为1.74 m3,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化的目的。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及运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投配率为24%,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4.2 d,污泥固体停留时间为44.7 d的条件下,污泥含水率从99.1%降至91.9%,VS/TS降至21.2%,平均产气量达到231.3 L/kgVS,CH4含量达62.66%,达到了反应器的设计效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预处理方法破解剩余污泥,考查污泥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后续厌氧消化的性能。在3种不同超声波电功率密度下破解污泥,并对超声波电功率密度1.5 W/mL、超声30 min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溶解性COD随着超声时间和超声波电功率密度的增加而线性上升.当超声波电功率密度分别为0.8和1.5 W/mL、作用30 min后,污泥溶解性COD是原泥的4.7倍和6.0倍.超声后污泥的pH值和碱度均有下降,同时污泥溶液的颗粒尺寸减小.超声污泥经厌氧消化后总COD去除率较对照组上升了13.5%.在5%污泥投配率下,超声组反应器在10 d内即达到稳定产气状态,超声污泥的平均日产气量提高了57.9%.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厌氧氨氧化工艺对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混凝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曝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的最佳曝气量、曝气时间和混凝工艺条件;基于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快搅(250 r/min)90 s、慢搅(90 r/min)120 s、助凝剂投加时间30 s、静置15 min、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20 mg/L、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1 mg/L、pH值为7.0,此时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中的浊度和总铁去除率分别为97.63%和98.21%。由此可见,混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还可以满足后续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低有机质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采用超声波(40kHz,50W)与生石灰(投量为560mg/L)联合预处理剩余污泥,然后将预处理的剩余污泥进行中温两相厌氧消化.试验污泥取自长春市某污水处理厂,试验中主要考察剩余污泥的消化性能、产气情况及脱水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当剩余污泥的VS/TS比值为0.56、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d时,预处理污泥厌氧消化后VS去除率达到40.8%.在消化过程中系统稳定,产酸相内挥发酸成分以乙酸和丁酸为主,而产甲烷相内以少量乙酸为主.产甲烷相的甲烷产率为0.33L/gVS去除,产气中甲烷平均含量可达到59.2%,但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变差.污泥的联合预处理增加了液相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提高了进料污泥的pH与碱度,有助于低有机质剩余污泥的后续厌氧消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投加酵母菌群、光合细菌群和混合菌群等多功能微生物菌群促进炼厂的剩余污泥的减量化效果。通过多次污泥减量试验,观察到在好氧消化基础上投加功能菌群能显著促进炼厂剩余污泥减量化。结果表明,与仅好氧曝气条件下相比,投加酵母菌群、光合细菌群、混合菌群的MLSS去除率明显提高了13.81%、30.58%、37.94%;投加功能菌群作用后的污泥沉降性能均优于投加前;pH值均逐渐降低。功能微生物降解效应使石油组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强化了对低中碳正构烷烃的降解程度,有利于将高碳链烃降解为低碳链烃。  相似文献   

8.
向厌氧系统中投加载体材料是提升反应器稳定性及厌氧效率的有效手段.本试验将蜂巢石投加到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研究其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厌氧消化效率的影响及厌氧污泥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投加蜂巢石缩短了UASB污泥驯化时间,与未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相比,CODCr去除率提前12天稳定达到85%以上;污泥形貌观察及粒径分布测试表明,蜂巢石作为固定微生物的载体能够有效加速污泥颗粒化进程,运行至第15天,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中粒径大于0.2 mm的污泥占比53.17%,高于未投加蜂巢石反应器的31.92%,形成了更加密实、更大的颗粒污泥.当有机负荷逐步提升至28.77 kgCODCr/(m3·d)时,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CODCr去除率仍稳定达到97%,所能承受的最大有机负荷是未投加蜂巢石反应器的2倍以上.高通量测序表明,有机负荷提升后,投加蜂巢石反应器中产甲烷丝菌(Methanosaeta)代替产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成为优势种属.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投配率和回流比对两段中温厌氧消化处理茶多酚生产废水的影响,采用经超滤后COD)为12 416.3mg/L的茶多酚生产废水进行实验.以产酸段和产甲烷段COD负荷分别为9.1 kg/(m3·d)和1.4 kg/(m3·d)连续进行污泥接种培养,待系统运行稳定后分析产甲烷段产气规律和甲烷含量,短链脂肪酸(VFA)浓度及VFA中乙酸含量.结果表明,当投配率15.0%-20.0%,产酸段所产VFA中乙酸含量<42.0%,产气速率明显下降,出水COD>5 000 mg/L;加大回流比至0.4-0.6,产酸段所产VFA中乙酸含量增加10%-12%;当投配率为11.0%,回流比为0.5,对系统进行20 d的监测发现,系统运行7 d后产酸段VFA>2.5 g/L,VFA中乙酸含量>50%,出水COD<2 200 mg/L,产气效率为0.51 m3/kgCOD,因此合适的投配率和回流比可提高产酸段VFA中乙酸含量、VFA乙酸化的快慢成为厌氧发酵工艺的限制步骤.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硫酸根自由基处理剩余污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K2S2O8热活化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破解剩余污泥,与单独加热相比,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泥性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污泥分解率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温度可提高K2S2O8热活化的效率,增加污泥的破解率。当反应温度90℃、加热时间90min、每克悬浮固体(SS)中K2S2O8投加量为0.5g时,污泥分解率达16.9%;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被分解、胞内物质释放到液相中,使污泥上清液中SCOD由单独加热时的435mg/L增至719mg/L;融胞释放的TN、TP质量浓度比单独加热处理分别增加了46%和60%;在高温及氧化剂的作用下,部分有机氮被转化成NH4+-N,使污泥上清液中的NH4+-N质量浓度由15.0mg/L增至27.8mg/L。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方法去除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使得污水污泥在农用过程中产生了副作用.对投加硫酸亚铁盐和硫作为培养基质、污泥的不同投配比、有无接种污泥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效果作了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条件下培养的微生物对重金属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化学耗氧量 ρ (COD)的大小表征了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COD是我国环境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传统的COD测定方法是重铬酸钾冷凝回流法 ,该方法准确度较好 ,但回流时间长 ,并要求有加热和冷凝回流装置。微波消解法所用试剂和冷凝回流法一样 ,测定COD准确度也较好 ,同时耗时少 ,操作简单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尤其适用于一些工矿企业进行快速的COD监测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茶叶中铅含量测定时采用三种不同的消化方法来处理,得到微波消解法结果最为准确,干法消化及湿法消化没有明显的优缺点之分.同时还对茶叶进行浸泡处理,发现对人体有害的可溶态的铅的浸出率跟茶叶中铅的总含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即总含量越高浸出率越低,反之则越高.这也为今后在制定茶叶中铅标准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compatibility of mixed acld dyes on silk has been surveyed by means of ascheme for compatibility rating.Experiments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yeconstltutions,the ratio of dye concentrations,and dyeing processes oncompatibility have been made.The compatibility or some productive reclpesformed mainly by Lanasyn Blue GL(Cl Acid Blue 127:1)and Milling Navy 5R(Cl Acid Blue 113)has also been measured.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dyeswith the approximate affinities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s,high ratio of dyeconcentrations,and reasonable dyeing processes make the good compatibillty ofmixed acid dyes on silk.It may be served as a guide to production in reasonablyselecting dyes and dye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负荷变化过程中加热炉内空气过剩系数Bu保持在最佳燃烧区范围内,先后产生了多种交叉制约方案。本文根据宝钢环形加热炉对象特性,运用CSS仿真程序包,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研究,为环形炉改造选择燃烧控制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偏值系数的选取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家电网的综合评标法的投标报价得分算法,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了2013年第5批至2014年第3批共5批数据的货物清单与各批部分包中的价格得分情况,得出2014年第3批货物清单与合容电气的投标报价确定每类货物的平均报价,提出改进的非合作模式下浮比例可变投标报价模型;运用马氏链算法计算2014年第4批的预算价格,并运用该模型预测了2014年第4批给定包的预算价格;最后提出国家电网招投标方法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实际城镇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与连续流的对比试验,考察了几种微量元素及其投加方式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有效的投加浓度范围为10~20 mg/L,Co2+和Ni2+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无明显改善;Fe3+、Co2+和Ni2+相互之间无明显促进和拮抗的作用;Fe3+采用连续投加的方式,系统污染物去除率及活性污泥比好氧呼吸速率等方面提高明显,系统脱氮除磷功能明显加强,Co2+和Ni2+的系统投加方式的改变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带转换层结构的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带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郑重比较了不同尺寸转换梁的剪压比、配箍率及配筋率,指出实际设计时应从建筑功能、结构受力和经济合理等几个方面来考虑结构的选型、柱网布置及转换大梁尺寸,得到了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利用煤矸石代替砂石做道路基层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对这种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抗压强度,抗冻融性及水稳性等性质做了许多测试工作.并在实际工程中试推广使用.结果表明用煤矸石代替砂石做道路基层混合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广为采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变消化温度、消化时间及消化压力三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样品西藏酥油进行微波消化,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西藏酥油中的Ca,Mg,K,Na,Cu,Zn,Fe 7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适消化条件为消化温度160℃、消化时间4 min、消化压力2.53 MPa。在最适实验条件下,对酥油中各元素的含量作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范围在92.4%~105.3%,相对标准偏差0.12%~3.27%(n=6);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