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药物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氟喹诺酮类药物生产现状、市场需求、研究进展和所需要的中间体,重点介绍部分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巴罗沙星和帕苏沙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说明该类药物的安全性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云南化工》2018,(12):13-14
莫西沙星作为一种较新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是第四代喹诺酮(又称作吡啶酮酸类或吡酮酸类)药物。喹诺酮药物的主要抗菌机理是以细菌的DNA回旋酶为靶向,继而阻碍DNA回旋酶的功能,最终对细菌的DNA进行不可逆的破坏,起到抗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自从1979年合成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其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7位上连以哌嗪环,6位处又引入了氟原子,从而大大提高了抗菌活性,增宽了抗菌谱。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中均有氟原子,故又称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氟诺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本文主要介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将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自由基(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NFC)与广谱抗菌剂莫西沙星通过物理共混、真空抽滤制备出具有缓释和抗菌特性的莫西沙星/NFC缓释膜。研究了NFC的羧基含量、制备NFC时的均质次数对莫西沙星/NFC缓释膜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以及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了缓释膜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NFC含羧基为1.13 mmol/g,NFC制备时的均质次数为8次时,莫西沙星/NFC缓释膜的弹性模量为3.48 GPa,其平衡溶胀率比NFC膜高,可达到6.03,药物负载率为21%,在体外8 h释药量为19.96%。不同羧基含量的莫西沙星/NFC缓释膜的药物释放曲线均符合Peppas方程;均质次数和pH值增加时,缓释膜的药物释放由渗透和溶胀释放为主转为浓度差驱动的扩散释放为主,相应地其释放曲线由符合Higuchi方程转为符合Peppas方程。莫西沙星/NFC缓释膜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在4.38~6.33 mm范围内,有着明显的抗菌作用,含羧基1.70 mmol/g,均质次数8次的莫西沙星/NFC缓释膜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王亚娟 《河北化工》2011,34(6):12-14,18
简要介绍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抗菌谱、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根据构效关系分3部分综述了2009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改造及初步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以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4-氧代-1,4-二氢-3-喹啉羧酸乙酯为原料,用硼酸、醋酐进行螯合,再与(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进行缩合反应,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与L-酒石酸成盐得酒石酸莫西沙星,最后在水中加入盐酸成盐得到莫西沙星成品。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得到产品收率高,质量好,克服了其他文献报道工艺N-甲基莫西沙星杂质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盐酸莫西沙星。方法以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硼螯合反应、与(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缩合、酸化并加水结晶制备得盐酸莫西沙星。结果合成的盐酸莫西沙星总收率约为75%。结论:本合成工艺对硼螯合反应进行了优化,不使用腐蚀和毒性的氯化锌,能够达到很好的螯合效果;螯合物与壬烷的缩合产物通过简便的后处理方式,即直接酸化继而加水析晶,制备得盐酸莫西沙星,总收率在75%左右。产品纯度高,单个杂质小于0.1%,总杂质小于0.2%,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盐酸莫西沙星作为广泛使用的广谱抗菌药物,国内外众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其含量、有关物质和异构体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检测方法较为普遍也比较成熟。对其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有关物质和异构体的部分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不同的检测方法,为企业对盐酸莫西沙星的质量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观察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的溶血、过敏及刺激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采用兔血体外溶血,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兔血管刺激的方法,观察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的溶血、过敏及刺激反应。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各管在15、30、60、120、180min均未发生溶血现象,也未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不引起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临床人用量对兔耳血管无刺激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临床人用量对兔耳血管无刺激作用;无豚鼠全身过敏;无体外溶血现象,也未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10.
建立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双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样品以2%甲酸-乙腈(体积比15∶10)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分离,以0.2%甲酸水-乙腈溶液为流动相,LCMS/MS测定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0μg/g,相关系数>0.998,加标1~40μg/g时,回收率为84.3%~99.2%,RSD为0.5%~8.5%,检出限为0.1~0.2μg/kg。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化妆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研究探讨盐酸莫西沙星片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崩解时限作为研究的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处方中预胶化淀粉用量、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用量以及微晶纤维素(MCC)的用量对不同处方盐酸莫西沙星片崩解时限的影响。并将根据结果自制的盐酸莫西沙星片与市售药物进行体外溶出实验对比,观察与市售药物溶出的不同。当MCC用量为20.0%,CCMC-Na用量为2.5%,预胶化淀粉的用量为10.0%时盐酸莫西沙星片的崩解时限低于3min,而溶出也与市售盐酸莫西沙星片的溶出基本一致。本次研究对盐酸莫西沙星片的处方进行优化,效果较好,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国样本医院统计数据,目前在样本医院使用的有15个品种。购入总金额统计显示(单指用于抗感染大类而不包括用于感觉器官等其他大类的喹诺酮类品种),目前需求呈平稳态势,但是占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份额有所下降。按购入金额排序,样本医院使用前500位的喹诺酮类药品共有11只,分别是:左氧氟沙星(5位,2006年排序,下同)、加替沙星(27位)、莫西沙星(52位)、环丙沙星(128位)、洛美沙星(147位)、氧氟沙星(160位)、依诺沙星(168位)、氟罗沙星(215位)、司帕沙星(257位)、帕珠沙星(279位)和培氟沙星(447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老年肺炎患者采用莫西沙星400mg/d,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72h后疗效评价,痊愈23例,显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92.4%。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肺炎效果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帕泰克激光粒度仪干法分散系统对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粒径进行测定。考察了检测镜头、分散压力、测量浓度和采集时间等因素对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粒度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3,45—四氟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4,5-四氟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在药物合成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制备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旋氧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卢氟沙星和斯帕沙星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12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不良反应发生涉及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最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本类药物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银、碳酸钠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获得Ag_2CO_3纳米粒,并以该纳米粒为前体化合物,采用原位离子交换法合成系列AgBr/Ag_2CO_3异质结可见光催化剂。采用XRD、SEM测定了抑制结的组成和形貌。同时考察了该催化剂在可见光下(λ420 nm)的光催化降解盐酸莫西沙星性能。结果表明AgBr与Ag_2CO_3摩尔比为0.6时AgBr/Ag_2CO_3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AgBr/Ag_2C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可有效提高Ag_2CO_3光催化剂降解盐酸莫西沙星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莫西沙星母核为起始原料,经硼酸酯活化、烃化、酸解三步反应合成了盐酸莫西沙星,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DEPT谱、氢-氢相关谱(H-H COSY)、NOESY谱、HSQC谱、二级高分辨质谱及XRD谱确证了盐酸莫西沙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根-硼-二乙酸酐和(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为原料,以无机碱作为缚酸剂,反应得到螯合物3,螯合物3通过水解反应去螯合,得到莫西沙星1。对莫西沙星1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时间和无机碱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该合成路线成本低、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整个工艺的总收率为91%,适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取代甲基吡啶、二取代甲基吡啶和2,3,5-三甲基吡啶在烟酰胺、米力农、莫西沙星、奥美拉唑、异烟肼等医药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