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孙静  伍刚  周燕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6):81-82
在研究传输线时,当传输线的几何尺寸l与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λ可相比拟时,传输线就要用分布参数电路来讨论,在研究分布参数电路时,可以应用电磁场理论,也可以采用电路理论,采用后者,用等效的方法将耦合微带传输线等效为分布参数电路模型,然后用基尔霍夫定律求出其传输线方程。  相似文献   

2.
杜静  汪相如  黄子强  胡国媛  吴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8):820001-0820001(6)
基于向列液晶的微带传输线模型,研究了其模场解和1~100 GHz频段内传输特性,采用有限元法较为精确和全面地分析了各向异性非均匀分布的液晶介质对微带传输线模场解和S参量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微带电极上施加偏置电压对该传输线S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微波传输线模型的回波损耗在考虑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非均匀分布时比传统仿真方法所得结果更低,随着偏置电压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增大其S参数连续变化,同时谐振频率连续移动,并且这种精确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谐振频率点的偏移量相比传统分析方法修正误差2.4 GHz,这为液晶微波可调器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射频电路印制板(PCB)中经常会出现微带线拐角。这种微带线的不连续结构会影响信号传输质量。为了分析各种不连续性结构带来的信号质量影响情况,采用Ansoft HFSS软件仿真的方法,定量分析常用的3种不连续结构对信号质量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外斜切直角拐角和圆弧拐角的传输特性(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都优于直角拐角。  相似文献   

4.
基于ADS的微带线不连续性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电路印制电路板(PCB)中出现的微带线拐角是微带线不连续结构之一,而微带线的不连续性会影响信号传输质量。为降低微带线不连续性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利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对不同拐角进行仿真,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它们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研究结果应用于5.8 GHz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阅读器射频电路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结果表明:45°外斜切直角拐角和圆弧拐角均能对传输线的不连续性进行补偿,其中,45°外斜切直角拐角存在最佳斜切率M,使拐角处信号的传输特性(即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最优。该研究对降低微带线不连续性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借助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仿真设计阶跃阻抗微带线滤波器的方法,结合设计实例给出了清晰的设计步骤。通过仿真表明,设计过程简单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传输线方程,结合高效网格建模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时域建模算 法,它能有效解决微带线的电磁耦合建模问题,实现空间电磁场与微带线瞬态响应的同步计算。首先,结合经验公 式,计算得到微带线的单位长度分布参数,构建适用于微带线电磁耦合分析的传输线方程。然后,采用时域有限差 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方法,结合非均匀网格技术和自动网格生成技术,仿真得到微带线激励场, 并在每个时间步进上引入传输线方程获得等效分布源项。最后,对传输线方程使用FDTD 的中心差分格式进行离 散,实现微带线及其端接电路上瞬态响应的迭代求解。为了验证时域建模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通过自由空间和 屏蔽腔内PCB 上微带线电磁耦合的数值模拟,从计算精度和耗时两方面与传统FDTD 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负群时延电路(NGDC)在微波系统中有着广泛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损耦合线和环形微带线的负群时延电路。该电路由耦合线和微带传输线组成。基于射频领域中偶模-奇模分析方法,分析该电路的偶模和奇模的输入导纳,得到电路的S 参数。利用HFSS 电磁仿真软件对该负群时延电路结构做了优化设计,实物加工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心频率2.36 GHz 时,该电路的负群时延值约为-1.4 ns,插入损耗S21约为-3.9 dB,反射系数S11约为-9.5 dB,实测与仿真结果吻合。这种新颖的负群时延电路结构简单、信号损耗小、易于加工,可用于微波和无线通信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耦合微带线的散射参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耦合微带线的散射参数在一些频率点处呈现出波峰、波谷现象,该文根据微波网络理论,从两根平行微带线的奇模和偶模的散射参数出发,推导出四端口网络散射参数的波峰、波谷处频率与并行长度和线间距的关系。同时分别在频域和时域研究了两根平行微带结构的插入损耗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经分析发现,由于微带线间的耦合,波峰、波谷处的频率随线间距增大而提高,随长度增大而降低;而且在串扰产生的同时,所传输的信号也有一定程度的衰减。  相似文献   

9.
利用状态空间法建立了三相PWM VSR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相VSR电路的等效矢量关系。根据上述模型分析了主电路参数对整个主电路的影响,从满足系统的瞬态与稳态性能方面出发,着重分析讨论了直流电压、交流电感、直流电容参数的选择。并通过仿真对此参数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并联有源滤波器(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APF)主电路参数是影响系统补偿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两个重要参数:交流侧电感L、直流侧电容电压V_d的选取方法。结合三相四线制SAPF主电路数学模型,针对基于电流跟踪性能的要求,详细讨论了L的选取方法;借助于矢量图形分析的方法,推导出V_d...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广义传输线方程的矩形波导等效电路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介绍了广义传输线方程在波导分析中的应用,讨论了建立在该方程基础上的具有不连续性的矩形波导的等效电路,提出了用两个频点来提取整个频带内电路参数的方法,以加载金属膜片的矩形波导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应用等效电路来计算S参数,计算结果和用Ansoft公司的HFSS软件所得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外场激励下屏蔽腔体内微带线的耦合终端响应,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拓扑网络的半解析混合算法——传输线网络BLT(Baum-Liu-Tesche)方程法.首先建立孔缝、腔体及微带线的电磁拓扑模型,然后结合腔体格林函数法,求解磁流激励腔体内的电场分布,最后利用网络BLT方程求解各节点处的电压和电流,即可得到任意位置处的微带线耦合终端响应.通过与实测值、其他方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腔体和孔缝的谐振频率附近,微带线响应出现了峰值;且微带线距孔缝越近,产生的耦合电压值越大;入射脉冲宽度越窄,相同位置处的微带线耦合终端电压越大.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基于电热耦合效应确定传输线方程非线性系数的微带线无源互调(PIM)模型.考虑输入微波功率产生的焦耳热对传输线单位长度电阻参数的影响,根据电热耦合效应对金属材料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单位长度电阻的非线性系数,从而在非线性传输线方程的基础上获得了微带线无源互调产生机制的物理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微带线介质材料的热导率越大、金属材料的电阻率温度系数越小,PIM越小;在实际粗糙范围内,微带线信号线的粗糙度越小,PIM越小.理论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的吻合程度证实了文中模型的合理性.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对低PIM微带电路设计与实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架构下的光伏电源,带有凸显的随机特性。这种电网接入,变更了惯用的配网模式。光伏发电范畴内的精准配网模型,凸显了配网特有的多重影响。电压越限态势下的最大功率应被侧重探究。采纳电池蓄能特有的体系,化解这样的越限电压。移动平均算法,可以运算得来充放电情形下的精准功率,它缩减了输出功率、对应着的发电功率。建构仿真平台,测定得来的数值表明,储能体系对于特有的电压越限能凸显最佳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特高压平行双回输电线路是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特高压平行双回线的HSGS工作流程入手,对特高压平行双回线路熄弧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串扰减小方法效果有限、成本高、资源消耗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传输矩阵逆矩阵减小微带线间串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信道传输矩阵化为单位阵来实现串扰减小。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该方法的电路结构。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进行串扰抵消后串扰幅度和抖动都有明显改善,且该方法的电路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7.
推导出二维Laplace方程的有限差分公式,用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实例分析并绘制了屏蔽单微带线、屏蔽耦合微带线的等位线和电场强度分布图。实例计算结果表明:Matlab在解决实际的工程和数学问题中,具有使用更为简便、语句功能更强的特点,能直观地演示屏蔽微带线的电势分布图和场强立体分布图。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一种提取GaAsMESFET小讯号等效电路参数的方法,本方法可直接决定外部和本征小讯号参数。所得到的等效电路的S参数计算值与测量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信号源、传输线、负载之间的阻抗是否匹配是决定电路系统中信号完整性优劣的关键因素。针对该问题,从微带线的信号返回路径宽度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之间的关系出发,经研究分析发现:通过改变微带线的信号返回路径宽度,可以有效控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从而实现信号源、传输线、负载之间的阻抗匹配,使系统获得较好的信号完整性。同时给出经验公式。并通过实验仿真,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解决电路系统中阻抗匹配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