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触器分断时高频过电压信号的计算机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器分断时会产生频率很高,幅值很大的过电压,采用一般的检测设备很难测出其动态波形,本文介绍一种基于DSP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对接触器分断时的过电压进行采集,绘出过电压动态波形。  相似文献   

2.
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控制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三相系统的电流波形分析,提出实现智能交流接触器三相触头的零电流分断控制方案。通过发稿 触器触头系统的结构,使三相触头系统具有不同的开距。通过实验,找出首开相的最佳分断控制区域。实现了传统交流接触器无法实现的零电流分断控制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电寿命,提高了接触器的操作频率。通过在接触器中对此技术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到其他开关电器中,是一种有着广阔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三相系统的电流波形分析,提出实现智能交流接触器三相触头的零电流分断控制方案。通过改变接触器触头系统的结构,使三相触头系统具有不同的开距。通过实验,找出首开相的最佳分断控制区域。实现了传统交流接触器无法实现的零电流分断控制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电寿命,提高了接触器的操作频率。通过在接触器中对此技术的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到其他开关电器中,是一种有着广阔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对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控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影响电流过零分断控制的主要因素,从而提高了电流过零分断控制的可靠性,并实现了三相电路的微电弧能量分断控制。零电流分断控制分断过程的动态计算与分析对于实现零电流分断的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从而提出智能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动态计算与分析的新方法,为产品研究开发及虚拟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电流分断技术是交流接触器智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Ansys电磁场软件和基于遗传算法的人工鱼群优化算法对智能交流接触器电磁动作机构进行以快速分断为目标的优化计算,不仅保证智能交流接触器可靠与优化的接通过程,而且实现了动作机构快速释放,从而大幅度减小机构分散性对三相触头特别是首开相触头零电流分断准确性与稳定性影响,提高零电流分断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交流接触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水平。根据优化设计结果加工了样机,对样机测试与试验的结果表明,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分断时间大幅缩短,三相触头分断时间稳定性也得到明显改善,因此零电流分断的可靠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智能交流接触器自适应零电流分断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智能交流接触器研究的基础上,对零电流分断技术的原理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控制的解决方案,使智能交流接触器实现了完全的零电流分断控制,大大提高了智能交流接触器的性能指标和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用于频繁操作的真空接触器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器。目前已广泛用于煤矿、冶金、工业运输设备和国防科研等单位。国内生产的真空接触器一般都是用于交流的。交流真空接触器分断交流大电流时,触头间形成的电弧因其过零特性而很快熄灭。对于直流,在一般情况下,一旦形成电弧就不会自行熄灭。因此,交流真空接触器用于分断直流时,其分断能力很低。例如125A和250A等级的交流真空接触器,用于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型的芯片,对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采用动态控制,实现了传统交流接触器无法实现的零电流分断控制技术.该技术大大提高了接触器的电寿命、操作频率和工作的可靠性,且与以往的相比,体积更小,功能可更强大.  相似文献   

9.
对智能交流接触器零电流分断控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影响电流过零分断控制的主要因素,从而提高了电流过零分断控制的可靠性,并实现了三相电路的微电弧能量分断控制。零电流分断控制分断过程的动态计算与分析对于实现零电流分断的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从而提出智能交流接触器分断过程动态计算与分析的新方法,为产品研究开发及虚拟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光 《电气开关》1994,(4):24-25,44
众所周知,真空接触器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操作频繁及电弧不外露等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电力、石化、轻纺等部门,尤其是用高压真空接触器控制频繁操作的高压电机和变压器,比断路器控制更经济、合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是,由于高压真空接触器的分断能力高,可能产生一定的操作过电压,而各生产厂家尚不能给用户提供确切的试验数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1.
于万霞  宋延民 《低压电器》2006,(3):22-23,28
介绍了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基于PC I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DSP内部的A/D转换器对高频信号进行采集,用小波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分析,通过PC I总线进行主、从机间的数据通信。研究了高速数据采集卡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分析了PC I接口的设计。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完成继电器触头分断时过电压信号的采集、处理与快速传输。  相似文献   

12.
高速磁浮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安全、高速、舒适和环保的特点。其牵引系统是磁浮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牵引系统为列车提供运行中所需要的牵引力和制动力,而高压真空接触器又是牵引系统中重要的设备。文章基于上海磁浮线,对高速磁浮交通的牵引系统总体配置情况进行了介绍,描述了重要设备之一的高压真空接触器在牵引系统中的功能、设备的主要数据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CVT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电力系统电压测量现状,提出应用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测的一种基于DSP的数字化高精度信号放大系统.该放大系统用数字化逆变器实现电力系统正弦电压信号功率的放大,利用DSP数字处理器高速的处理能力和电流预估计的PI控制算法实现逆变系统的高性能和高精度.最后,给出了输入电压信号和输出放大后电压的比较波形.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P和光纤技术的高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DSP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变电站高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测试仪A/D采用AD73360,保证六路同时采样,同时采用软件数字滤波,保证各通道的良好一致性;核心数据处理采用高性能DSP,通过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改进算法实现了系统的测量准确性;针对变电站电磁干扰、地环干扰以及雷击等问题,系统采用光纤进行数据通信。另外,利用该DSP的Bootloader特性和FLASH烧写技术,实现了测试仪软件的在线升级。在变电站的应用表明,系统通信稳定,测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接触器机械结构特点,设计了机械特性参数及其电磁机构反力特性测试装置.为了提高测试精度,运用模糊控制策略,解决机构变化过程中初压力、终压力及主辅触头反力叠加引起反力突变的测试难题.通过编制上位机监控界面,本装置除实现特性参数检测外,还具备反力特性曲线显示与反力特性存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同期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郴艳  游大海  许广伟 《高压电器》2007,43(1):49-51,55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新型微机自动同期装置,阐述了同期装置的软件算法和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简单原理,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给出了新型同期装置的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实现发电机平滑并网。由于其基于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并在软硬件方面采用新技术,因此该装置与以往的同期装置相比:抗干扰能力更强、精度高,硬件结构简单,在高电压等级时,也不失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郭鹏义  杨耕 《电气传动》2004,34(1):45-47
文章实现了基于DSP的变频器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上位机(PC)程序在VB6.0下利用MSComm控件实现,变频器DSP通信程序采用TMS320F240汇编语言实现.  相似文献   

18.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高新技术,其应用领域日趋广泛,本文以TMS320VC33 DSP为处理器,设计和实现了测试系统硬件平台.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保证信号的完整性,本文就该问题展开讨论,针对测试系统进行了信号完整性分析(SI),这对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靠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证实了理论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开发中的经验提出了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保证信号完整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相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DSP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三相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整流器网侧电流矢量推导出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一种电流前馈解耦控制算法.同时详细介绍了基于电流前馈解耦的PWM整流器双环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并且应用TMS320LF2407A建立了PWM整流器的DSP数字化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整流器能获得单位功率因数的正弦输入电流、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和快速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