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韦诗誉 《世界建筑》2023,(2):106-111
以清华大学建筑系高年级建筑设计专题“基于人类学观察的聚落更新设计”为例,探索将建筑人类学作为一种建筑设计方法的教学策略。设计选题在学生家乡,以“空间—生活”之关联、核心风貌要素、传统建造范式作为人类学观察向建筑设计转化的媒介,在当下本土建筑设计教学语境中引导学生对地区性文化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采取模型主导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建筑设计教学的内在规律。具体措施是在建筑设计低年级教学过程中设置阶段模型的制作环节,通过阶段模型来讲解相关建筑设计概念、控制设计进度、推动设计方案的深化。模型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以设计问题来引导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设计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运用建筑模型思考建筑、启发建筑设计,进行设计过程中的概念方案的推衍与准确表达设计意图,深化建筑设计内涵,培养学生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白宁  段德罡 《城市规划》2011,35(12):70-74,90
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提出了全新认识与实践方法,将规划设计条件、建筑计划等概念引入建筑设计教学,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理解建筑设计的本质。在教学中强调建筑设计不是简单的形式创作与空间组合,而是应从城市要求及建筑本质入手,客观分析设计背景与社会环境,强调建筑的社会属性,认识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设计的实质和根源,自主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进而展开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引言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方法和技巧,而与之相辅的理论课则以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讲授为主要内容。相对于建筑设计课程成熟的“师徒式”教学模式,以大课讲授为特点的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课程如何应对,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建筑设计概论》是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课程1),针对刚完成一年级建筑设计专业训练的学生,课程定位于设计课程的理论提升。为了拉近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之间的距离,课程采用大课讲授和小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以搭建设计理论和设计过程之间的桥梁。小作业的选题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观察和发掘生活方式和周围空间之关联,还原抽象的“建筑功能”为活生生的当下行为,启发对建筑设计原初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管理》2014,(11):8-10
11月7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第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住建厅副巡视员梁晓群、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会长武孟灵、湖北省住建厅勘察设计处处长王云泉、中设协副理事长王树平、中设协副秘书长栗元珍、建筑设计分会会长张桦、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董事长张柏青、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修龙、张建华、周文连、蒲钢青、龙卫国、陈杰、李秉奇、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轸等领导出席会议,全国100多位常务理事、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教育教学质量,更强调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尤其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应当加快融入人性化理念,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师生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校园环境。为了探究人性化理念在中职学校建筑设计中应用,本文以建瓯市建州技术学校建筑设计为例,介绍建瓯市建州技术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和规划,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提出了中职学校建筑设计中应当采用人性化设计、以学生为本的观点,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职学校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理念能够为学生创设舒适、愉快的校园环境,营造青春朝气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硕士学位的一个研究型设计课程。学生们将地域建筑和特定艺术形式相互融合,进行了一次对批判地域主义再批判的设计尝试,并探索了当今多学科交织的环境中将批判地域主义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9.
李雪 《安徽建筑》2007,14(4):18-20,22
文章着重探讨了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强调学生对建筑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将建筑设计构思的源泉扩展到建筑技术方面,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建筑学教育中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磊 《华中建筑》2009,27(11):173-174,176
在建筑学教育中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是构建中国建筑学教育模式多层次、多类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根据景观规划设计相对于建筑设计所具有的几个不同特征——生命特征、尺度特征和分析特征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学生的建筑设计知识与景观规划设计知识进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本身的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避免重复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刘骜  冯静  丁蔓琪 《华中建筑》2012,(11):167-169
目前高校建筑模型课程大多强调手工制作,其作用是设计成果的立体展示,而失去了引导学生利用模型来启发思考和深入设计认知的作用,该文是对高校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探讨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内容,分析改革成果,通过改革引导学生用模型去思考,用模型启发设计,深化建筑设计内涵,加强专业课程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全方位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2.
何静 《山西建筑》2014,(11):263-264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结合现今社会对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了《建筑力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改革思路,以期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工程结构和构件设计方面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2010年建筑教育奖获得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莫天伟教授的教学经历,简要介绍了其主要学术思想、研究领域,特别是他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及在建筑教育中倡导的感知生活、强调社会责任和重视实践教学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求实与创新--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建筑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根据这样的任务,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重新思考了建筑学的理念,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本文着重介绍了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的办学思想、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5.
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建筑声学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培生  路晓东  王季卿 《华中建筑》2008,26(10):237-240
该文通过分析建筑学在各工科类专业中比较特殊,提出在课程设置中,建筑设计是主线,学生的艺术修养、创作以及形象思维的培养占着相当重要地位,学生对此的兴趣最大,投入多,但不免带来一些忽视建筑技术知识的倾向,如果这些建筑技术课程的内容安排得不合适,更会影响教学效果。对这一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强化建筑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加强建筑技术课程教学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罗鹏  李玲玲 《华中建筑》2008,26(10):229-236
该文就建筑学教学的主干课——建筑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在教学时间、空间、目标、范畴、手段、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扩展的扩展式教学模式。使建筑设计教学从课堂上扩展到实践中,从建筑设计领域扩展到建筑科学领域,形成综合、整体、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建筑科学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多元化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许巧林 《山西建筑》2014,(18):277-278
通过分析《建筑CAD》传统教学的不足,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针对《建筑CAD》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内容,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操作和专业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健梅  杨悦 《华中建筑》2010,28(11):177-179
建筑教育是集智力提高、能力训练和人格塑造于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它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方面,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乃至终身教育。该文总结了建筑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对教和学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灾减灾"课程为实现深化专业知识培养、与主干设计课程衔接以及教学模式从认知型向研究型转轨,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包括:结合"安全+建筑+设计"专业特色、以建筑防火为核心形成课程架构和关键环节;以防火规范为根本依据、高层建筑为关键突破、建筑设计为主要目标,来推进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施;运用案例分析、加强实践环节以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建筑减灾防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建筑安全设计综合素质,强化了新教学体系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 CAAD)课程教学的现状,在充分领会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发展纲要精神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内容、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