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丝胶(S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水溶性较高,材料成型性差,限制了其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文章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过氧化氢(H 2O 2)协同催化丝胶蛋白分子间交联,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丝胶蛋白膜材料。测定反应前后丝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与二级结构变化,考察丝胶蛋白膜的水溶性、热性能及机械性能。结果表明:丝胶中酪氨酸残基能被HRP-H 2O 2体系催化氧化,引发丝胶蛋白分子间交联和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丝胶蛋白的二级结构由无定形结构向β构象转变。与未处理的丝胶膜相比,经酶促交联改性的丝胶膜水溶性下降,热性能和机械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再生丝胶蛋白材料的成型性与功能性,文章借助TGase酶和壳寡糖进行丝胶蛋白改性,探究了酶促反应中丝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和体系中氨质量浓度的变化,分析了催化接枝壳寡糖对丝胶膜力学性能、成型性、抗氧化性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Gase酶能催化丝胶接枝壳寡糖,酶促反应后丝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体系中氨质量浓度提高;与丝胶/壳寡糖的共混膜相比,酶促丝胶接枝壳寡糖后制备的风干膜机械性能增加,水相中溶失率降低,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较好。高温高压法脱胶与碱法脱胶相比,以前者为原料制备的丝胶膜材料具有更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丝绸》2021,(3)
为了探讨脱胶条件对茧层丝胶蛋白性质的影响,文章以水为溶剂,在不同的温度、时间和浴比条件下进行脱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和浴比均对丝胶蛋白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在100℃脱胶,3 h内丝胶的质量浓度和相对黏度均显著增加,3 h后变化不大;在浴比2.5~15 (g︰100 mL)内,丝胶的质量浓度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显著增加,而在浴比达到7.5 (g︰100 mL)后,相对黏度才显著上升。丝胶质量浓度在70℃已开始显著增加,而相对黏度高于100℃才显著增加。温度越高,浴比越大,越有利于凝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棉纤维经丝胶处理的聚集态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棉纤维经丝胶处理后的聚集态结构.采用高碘酸钠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丝胶溶液对棉纤维进行处理,使丝胶涂覆于棉纤维上,通过FT-IR、XRD和DSC等方法对处理后棉纤维的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丝胶蛋白分子与氧化棉纤维之间形成了共价结合键;氧化棉纤维经丝胶蛋白溶液处理后结晶度无明显变化,其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丝素/丝胶共混膜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环氧树脂作为交联剂制备的蚕丝丝素/丝胶蛋白共混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丝素/丝胶混合比例、交联剂种类对共混膜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丝胶蛋白为研究主体,与另一成膜组分聚甲基丙烯酸的单体按1∶1质量分数比合成丝胶蛋白基水凝胶膜,探讨交联剂种类、用量对丝胶蛋白基水凝胶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O)交联剂对丝胶蛋白基水凝胶膜的交联作用明显,改善了丝胶蛋白膜的物理性能;研制出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pH刺激响应性。  相似文献   

7.
杨媛媛  徐英莲  徐琳 《丝绸》2012,49(11):23-27,65
为解决传统蚕丝被随时间推移易板结、需经常翻拆的缺陷,从蚕丝结构出发,提出了利用丝胶交联固着的方法提高丝胶湿热稳定性的蚕丝被生产工艺。选用戊二醛(GA)为固着剂,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不同含胶率茧丝的最优固胶工艺。结果表明:不同含胶率的茧丝可选用相同的固胶工艺,茧丝固胶最优工艺为:GA质量分数0.1%、温度40℃、反应时间2 h。采用本工艺固胶茧层丝胶溶失率均小于3%,丝胶蛋白的湿热稳定性有显著提高。选择性能相对稳定的丝胶进行丝胶固着,可有效改善丝胶蛋白的稳定性,提高丝胶在蚕丝被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丝胶蛋白、戊二醛和壳聚糖溶液对经过碱减量处理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接枝温度、浸渍时间、丝胶浓度和戊二醛浓度对涤纶织物接枝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浓度的丝胶蛋白、30 min的浸渍时间、60℃的接枝温度、0.6%的戊二醛,可以使得涤纶织物吸湿性得到显著提高,回潮率从原样的0.35%提升至0.96%,织物的抗静电性也有一定的改善,静电半衰期从15 s减少至6 s。丝胶蛋白的接枝,对涤纶织物的透气性和拉伸断裂强力,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因此不会影响其穿着使用。  相似文献   

9.
丝绵加工废水中回收提纯丝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丝绵生产过程中的煮茧及精练废水中含有大量溶解性的丝胶蛋白质,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利用丝胶等电点,研究了酸析和中空纤维膜方法提纯蛋白质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H值为3.8,温度15℃,放置时间2 h,搅拌速度60 r/min,可以使60%左右的丝胶蛋白沉淀下来;而采用中空纤维膜处理上层清液和下层沉淀,可以实现浓缩和脱盐的效果,丝胶含盐率接近自来水,达到进一步加工提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碘酸钠对竹原织物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丝胶蛋白对氧化竹原织物进行改性整理.研究了丝胶改性竹原织物的染色性能,探讨了丝胶蛋白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pH对竹原织物活性染料上染百分率的影响.优化了改性氧化竹原织物染色工艺条件:丝胶蛋白25 g/L,40℃改性60 min,pH=6.竹原织物经过氧化及丝胶蛋白改性后,上染百分率提高,染色牢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盐酸酸析法探讨了煮绵废水中丝胶粉末的提取,并研究了其水溶性。对丝胶原液、酸析沉淀后的上清液及丝胶粉末的微观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丝胶颗粒并非球形,存在各种形态;干燥后的丝胶粉末由许多微小颗粒聚集而成,且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丝胶粉末的水溶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不同喷雾干燥温度(140、160、180℃)对鸡蛋清进行干燥处理,测定产品的流变特性及结构。结果表明:3种样品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在低频率范围内,G′大小为140℃>180℃>160℃;在高频区G′的稳定性大小为160℃>140℃>180℃;3种样品的结合水(T 21)和吸附水(T 22)峰比例大小为180℃>160℃>140℃;自由水(T 23)峰比例大小为140℃>160℃>180℃;3种样品在二级结构中180℃蛋清粉蛋白的酰胺I带向低波数方向发生红移显著差异(P<0.05),β-折叠和β-卷曲含量最高;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蛋清蛋白粉的球状结构由相对完整变得破碎、凹凸不平、松散。由此可见,喷雾干燥温度160℃促使蛋清蛋白的分子链断裂,发生一定程度的聚集,表观黏度下降,可更好地改善其流变特性,从而拓展其在食品、保健、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干燥温度对风干牛肉贮藏期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褐牛后腿肉为原料,采用不同干燥温度对脉动压力腌制后的牛肉进行干燥(30℃,50 h;40℃,20 h;50℃,12 h;60℃,8 h)、冷却、真空包装后,置于-4℃冰箱中贮藏(0、3、6、9、15、21 d),研究干燥温度对风干牛肉贮藏期间品质及蛋白质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下水分含量逐渐减少(p<0.05);蒸煮损失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然后再逐渐增大;不同干燥温度下,水分含量和蒸煮损失率均为30℃>40℃>50℃>60℃;贮藏末期50℃干燥的牛肉气味、口感和总体可接受性最高,60℃口感、滋味和总体接受性最低(p>0.05);弹性在整个贮藏期内变化不显著(p>0.05)。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干燥温度为60℃时,增加趋势最大;总巯基含量显著减少(p<0.05),其中干燥温度为60℃时,减少趋势最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结果表明,30、40、50℃的风干牛肉肌原纤维蛋白条带在贮藏第15 d降解作用增强,而60℃的蛋白质在第9 d降解作用增强。综上,干燥温度为50℃时,蛋白质的降解程度较低,能更好地保持风干牛肉整个贮藏期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废蚕茧为原料,通过高温煮茧得到丝胶蛋白溶液,测定丝胶蛋白溶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丝胶蛋白的乳化性能较好。探讨了影响丝胶蛋白乳化性能的因素。乳化性受蛋白质浓度、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乳化性能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加逐步增大;随pH值的增加先逐渐减小,然后又逐渐增加,在pH值为4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达到最小值;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在20℃和50℃之间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50℃以上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其受离子浓度影响也是先增后减,在离子浓度为0.6 mol/L时乳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鲅鱼成品品质、缩短干燥时间和降低能耗,该文对鲅鱼恒温干燥和分段式升温热泵干燥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恒温干燥条件分别为10、20、30 ℃,升温干燥条件分别为10 ℃(3 h)~20 ℃(3 h)~30 ℃(end)、10 ℃(6 h)~20 ℃(6 h)~30 ℃(end)、10 ℃(9 h)~20 ℃(9 h)~30 ℃(end)、10 ℃(12 h)~20 ℃(12 h)~30 ℃(end)。试验表明:恒温干燥条件下,不同干燥温度下得到的鲅鱼成品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采用阶段升温干燥方式不仅能够显著缩短鲅鱼的干燥时间,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得到的鲅鱼成品在质构、安全性、色泽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恒温干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鲅鱼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2.0429×10-11~4.1947×10-11 m2/s之间,且Deff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确定Page模型用来描述鲅鱼的热泵干燥过程(R2大于0.998、RMSE小于0.60%、χ2小于0.004%)。对于升温干燥,鲅鱼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4.1164×10-11~4.8723×10-11 m2/s之间,确定Two-terms模型用来描述鲅鱼升温热泵干燥的过程(R2大于0.996,RMSE均小于0.81%、χ2均小于0.008%)。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分段升温干燥工艺条件为10 ℃(6 h)~20 ℃(6 h)~30 ℃。  相似文献   

16.
Effects of the sericin protein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whey protein isolate film including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light transmission, moisture content, solubility and swell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whey protein film could be reinforced with 0.1% sericin caused by the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the sericin and whey protein molecules. Excess addition of the sericin promoted sericin self-aggregation which made the network microstructure of the film heterogeneous and therefore reduced its mechanical strength. Th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of the film decreased with the sericin content; in contrast, the othe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 such as the moisture content, solubility, swelling, light transmission and transparency were not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under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可食性海藻酸钠膜的制备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海藻酸钠为成膜主料,添加增强剂壳聚糖,增塑剂甘油,助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可食性海藻酸钠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膜液组成的最佳配比,并研究了脱膜剂种类和用量、干燥温度和时间对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食性海藻酸钠膜液组成的最佳配比为海藻酸钠30mg/mL,壳聚糖2mg/mL,甘油10μL/mL,SDS0.5mg/mL。脱膜剂种类和用量、干燥温度和时间对膜性质有一定影响,最佳脱膜剂为吐温80,最适用量为0.5μL/cm2,最佳干燥温度和时间为50℃,4.5h。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酒花干燥生产过程中干燥时间长、干燥不充分等问题,本研究以甘肃地区主产酒花品种‘拓璞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改造烘箱模拟车间单层高床烤池的烘干方式,研究了不同变温干燥模式对酒花水分含量及酒花层相对湿度的影响。实验筛选出了两种较优的变温干燥模式,即在酒花烘干过程中,温度设置由30 ℃上升到50 ℃(30~50 ℃)以及由30 ℃上升到60 ℃后下降到40 ℃(30~60~40 ℃),其在7 h内可分别使酒花整体水分下降54.48%及49.82%。分析车间干燥曲线,30~50 ℃模式下呈线性拟合(R2>0.95),30~60~40 ℃模式下呈Weibull分布函数(β<1),表明以上两种变温模式下的干燥类型分别为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进一步验证了30~50 ℃变温干燥模式下干燥效率更高。而30~60~40 ℃变温干燥的酒花具有更高的精油含量,约比30~50 ℃变温干燥下高43%。研究表明,酒花干燥应采用前期低温(30 ℃)、后期高温(50 ℃)的方式;为获得更多的精油含量,可适当降低酒花干燥后期的温度(40 ℃)。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豆生物解离水解液,经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40、150、160、170、180、190和200 ℃时,获得生物解离浓缩蛋白粉,进一步分析观察浓缩蛋白粉的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蛋白质二结构的含量以及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生物解离获得的浓缩蛋白粉,随着喷雾干燥进口温度的升高,平均粒径呈不断增大趋势,当进口温度为200 ℃时,平均粒径最大为3.94 μm;浓缩蛋白粉在扫描电镜下,呈球状、表层有凹陷及褶皱,且颗粒越大,其表面越光滑,喷雾干燥进口温度越高,颗粒越大;浓缩蛋白粉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β-折叠结构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当进口温度为150 ℃时,β折叠含量最高,当进口温度为180 ℃时,无规则卷曲含量最高;荧光光谱分析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浓缩蛋白粉的色氨酸周围空间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取真空冷冻干燥(FD)、40℃恒温干燥(CD-40)、60℃恒温干燥(CD-60)、100℃恒温干燥(CD-100)、120℃恒温干燥(CD-120)、日晒(SD)、空气能仿生变温干燥(AD)7种方法对茯苓进行干燥,比较干燥后茯苓产品的茯苓菌丝体的显微性状、水溶性多糖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醇溶性蛋白含量和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FD相比,SD、AD的茯苓菌丝体呈疏松排列,CD的茯苓菌丝体呈糊状黏结状态;AD的茯苓产品的抗氧化活性最高;与FD相比,AD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变化不显著、水溶性蛋白极显著增加(P<0.01)、醇溶性蛋白显著减少(P<0.05)。综合分析,AD为最佳的茯苓干燥方法,可解决茯苓无硫加工产业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