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就业变化下所带来的出行方式及出行需求也发生深刻地改变。作为城市商业商务地产开发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快速扩张和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城市综合体主要由商业策划机构进行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缺乏从城市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分析萍乡市现状城市综合体布局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的空间影响,并结合相关城市的设置标准,最后提出萍乡市城市综合体的设置标准、布局模式和规划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真瑞  秦岩 《风景园林》2019,26(5):105-108
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出现是对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田园体验需求的一种全新回应,对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以探究城市农业综合体的规划方式为目的,通过对城市农业综合体概念的梳理,提出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构成。随后对意大利城市农业综合体"FICO Eataly World"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介绍城市农业综合体的设计理念、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和景观特色。最终提出城市农业综合体应选择市郊农业用地,在保留田园风貌的基础上,融合城市商业、农业观光体验进行规划设计,为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创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综合体正成为商业地产发展的主流开发模式,本文从城市综合体的内涵、功能业态的组合和影响因素入手,在对成功运营的城市综合体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寻与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城市综合体的业态组合与配比,从而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城市综合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京南站交通综合体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客站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方面进行阐述和思考。对如何建设好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铁路客站综合体,使之在规划设计,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方面与城市融为一体,实现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翟晓军  徐峰 《中外建筑》2012,(6):130-132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持续型城市综合体对有限自然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对能源的有效节约,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延续,对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可持续性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现状、规划布局要求、设计策略以及技术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以后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城市综合体的加速发展,使其成为城市化深度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表征。本文首先对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类型特点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在当前城市发展阶段下,城市综合体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触媒;并指出活性、修改性和选择引导性是衡量城市综合体"触媒性"的三个主要指标,触媒性及其强弱决定了城市综合体对周边环境及城市整体影响效应的特征和强度;进而揭示出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在效果上具有正负两面性,在空间上具有梯度性和指向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关联和动态变化的特征。本文旨在为合理导控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科学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塑造健康的城市形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杨 《城市建筑》2014,(18):63-63
本文分析国内外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的历程和特征,结合泸州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需求,树立土地价值链,优化、重构功能布局。在多维度空间上,探索了超大尺度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组织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内各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城市就业变化下带来的出行模式以及出行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作为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国内各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使用.然而现实是城市综合体往往由商业策划机构进行单体设计,很少从规划角度进行总体分析研究.本文以厦门市为例,从分析城市综合体现状入手,借鉴国内其他城市提出的商业功能区设置标准,确定城市综合体设置标准;最终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厦门市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以及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9.
商业综合体是商业发展和城市进程的必然结果,城市特色是"乡愁"最为重要的标志。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底蕴内涵,还可以体现历史文化的发展,为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州新会金诺城市综合体规划项目为例,从项目出发,研究城市综合体建筑体验空间设计的有关问题,以人在城市综合体建筑中的体验行为和如何创造主题性体验空间为研究基础,从场所感认知、空间尺度秩序、人性化主题特色、功能设施布局以及细部节点要素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有场所精神的人性化的城市综合体体验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余庆 《山西建筑》2010,36(32):39-41
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功能结构三种角度,剖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对于房地产开发的影响和作用,指出城市应当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基础设施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防地下工程贯彻“相结合”方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市地下隧道、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等在“相结合”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新措施也取得新的成果。本文从国内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必须坚持平战结合方针,阐明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对策和需要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主流的背景下,湾区城市群往往成为一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头部区域,对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格局态势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对近代城市群空间关系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从网络整体、节点城市两个层面,对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进行综合研判,并对跨海通道的空间关系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大湾区在整体格局、节点城市空间关系权重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大湾区跨海通道的建设对城市群空间关系改变显著,其影响模式与程度并不与设施距离构成简单线性关系,而是与湾区陆海空间架构、节点城市与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式、路网格局等要素存在复杂关联。本研究提出的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测度方法体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特征及演变规律,对于湾区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的制定和优化,具备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快速扩张,不少城市通过“退二进三”实现功能完善及提升,城市边缘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加剧了此类地区的矛盾并且不利于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武汉市东北部青山区环保工业园为例,首先总结了特大城市边缘土地的城乡双重性导致的城郊工业园出现空间动态性、产业随意性、交通复杂性和人口膨胀性等特征,指出现状复杂、缺乏规划和管理的有效引导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梳理了城市边缘地带与工业园区发展的耦合性,并针对产业、用地、人口、环境及交通等方面提出了系列规划策略,合理引导城市边缘地带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城乡地域划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城乡人口特征和城镇化水平,进而支持城乡和社会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然而,我国的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区划定一直以行政地域为界线,难以适应城乡空间发展的复杂特征和真实地反映城乡人口情况,也会影响到社会经济政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不仅在演变过程中不断适应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特征,而且如今已充分体现"实体地域"的概念,通过精细化的划定方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复杂特征,对我国而言具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的城市地区划定标准、方法和演变历程,并从划定方法的动态演变、核心指标和精细化三方面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房商品化在全国城市中的进程逐年加快,由住房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尖锐起来,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调控政策,希望能够解决矛盾,职能和科研部门也在积极探求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科学开发的方案,在分析和了解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住房改革前所建设的住宅存量(原公有住房)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这批现有存量住宅的更新研究势必会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直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整合和利用这批住房及居住用地资源,避免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去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渐进式的更新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层面解决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居住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边兰春 《室内设计》2013,28(4):7-12
历史城市保护是一项具有社会实践性特征的复杂工作,既需要不断推进城市保护理念的提升,还需要不断加强保护规划的实施以及控制机制的完善。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关注市民生活品质、有效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综合技术方法,还逐渐体现为一种控制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公共策略。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与内涵共生,使作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改善空间环境品质、塑造宜人景观风貌为核心的整体性城市设计思维与方法逐渐成为历史城市保护中的重要技术工具和实现途径,对历史城市保护工作方法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设计思想的梳理以及对历史城市保护工作影响的概述,明晰了积极探索面向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的整体性城市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佳秀  秦西贝  郭巍 《风景园林》2022,29(11):12-20
围绕经典形态学派研究时期、城市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时期、当代全球化多元主题研究时期3个阶段梳理了图析(mapping)的发展历程。聚焦全球不同地区,分阶段分析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制图语境、制图者身份与代表人物、研究方法与技法、对城市认知与设计的意义。研究发现:1)人类对城市在认识论层面,由城市作为建筑向城市作为复杂系统转变;2)制图者早期主要为设计师,如今主要为跨学科学者共同体与多元利益主体;3)mapping操作方法与技术有地图剖解、比较、拼贴与组合等多样方式;4)mapping在城市认知与设计过程中,可作为处理空间信息的管理工具、呈现与交流的工具以及启发设计的工具。通过呈现mapping作为城市认知与设计工具的近百年图景,以期为城市设计科学研究提供系统方法,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从认知向设计转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市聚集,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持续扩大。当城市管理的发展速度与这种扩大不相符时.将导致若干社会问题。本文针对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问题,分别从城市规划科学化,内部政府治理结构合理化、外部法制保障明确化.市民参与制度化以及建设“特色型”城市持续化等方面,梳理出中国城市管理的问题及其可行性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只有以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为指导,形成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才能实现城市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引入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必要性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环境危机问题的产生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城市规划在解决现实城市环境问题上存在着价值偏颇;第三,城市规划与环境伦理两种学科理论发展与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