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有潜力的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车用能源[1],具有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安全、可靠且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因而成为近年来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件,其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能及电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商用电池中的主要电池类型,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在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大型电池以及以手机电池为代表的小型电池等多个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结构部件包括正极、负极、隔膜以及电解液。  相似文献   

3.
彭瑜  许晶晶  胡建臣  张克勤 《材料导报》2017,31(Z1):188-194
主要评述了近年来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纤维等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及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一维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能为锂离子提供更短的嵌入脱出路径,还能有效缓解电池工作时产生的体积效应,从而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介绍了不同方法制备的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对电化学性能的优化及提升,并重点介绍了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静电纺丝法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一维材料近年的发展;展示了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可充电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的特性,又具有安全、可靠且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因而成为近年来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由于锂离子电池是绿色环保型无污染的二次电池,符合当今各国能源环保方面大的发展需求,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转化法(干法)以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为本体聚合物制备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隔膜.通过扫描电镜对隔膜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在干法制膜过程中空气湿度对隔膜形貌和性质的影响.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PC(碳酸丙烯酯)浸入实验分别测定了隔膜的电导率和吸液率.采用吸液率最高,相对湿度50%下制备的隔膜装配电池,测其电化学性质.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8.3%,第五周可达99.4%,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具有轻巧、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能量存储领域.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承担着隔离正负极以防止电池短路、为锂离子自由穿梭提供通道的作用,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常用的聚烯烃类隔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及低廉的成本,但受自身耐热性差、电解液吸收...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针对正极材料LiCcO2、LiNiO3、LiMn2O4及其衍生物的热稳定性,众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反应机理,认为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与颗粒大小、晶体结构、充/放电状态、脱锂程度及电解质性质等因素有关。可以利用掺杂技术、涂层技术及优化合成条件等手段来改善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电解质(包括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组分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在电池中起到隔离正极片和负极片,同时允许离子和溶剂通过的作用,电解质(包括隔膜)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倍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等[1-2]。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由隔膜、锂盐和有机碳酸酯溶剂构成;其  相似文献   

9.
一、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技术概况锂离子电池制造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质材料被称为锂离子电池4大关键材料,其中,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按其存在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液态电解质、凝胶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3种。从1991年全球第一只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诞生至今,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呈现出从液态到固态逐步发展的过程。现阶段,在电解质市场居统治地位的是液态电解质,一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技术对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锂离子电池可望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电能的储存。电动汽车电池还面临重量、体积、寿命、安全、成本和系统可靠性等诸方面的挑战。评述了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石墨、钛酸锂等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和隔膜材料等的研究和应用,重点介绍了正极材料的掺杂和表面修饰改性技术。并对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应用于电动车辆和智能电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的充电电池,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以高的性能被用于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和其它便携式电器.不久的将来,它将会为电动汽车或大型储存电能的电池提供能量.本文阐述了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的现状,其中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以及与之发展相关的问题的成因,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在中、美、欧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检索、去噪,在此基础上梳理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发展生命周期、主要专利权人、技术研发方向,并通过技术功效分析,找到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布和技术效果。从专利分析的结果来看,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经历3个阶段,即技术起步期、技术缓慢发展期以及技术快速增长期;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的专利主要集中在H01M2/14、H01M2/16、C08J9/00及B32B27/32四大类,主要涉及隔膜的结构、材质及制备工艺;从整体来看,锂离子电池隔膜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隔膜耐热性、研制超薄隔膜、提高隔膜的吸液性能以及研发聚合物电解质隔膜、纤维隔膜等新型隔膜上;并对标东丽、旭化成、帝人、Celgard、住友化学等全球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领先公司,建议我国相关研究单位充分发挥在湿法基膜、改性涂布膜研发上的技术优势,优化湿法制膜工艺、拉伸工艺、涂覆改性工艺,提高隔膜安全性、充放电高效性、使用寿命,抢占制高点,针对技术疏松区或技术空白区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3.
《塑料包装》2021,31(4)
本文介绍了聚酰亚胺隔膜的成膜方法和特点,以及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高性能化改性产业结构与进展,探讨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新格局下聚酰亚胺隔膜的产业前景,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用聚酰亚胺隔膜的绿色化发展建设性意见,以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作用、性能及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干法和湿法的生产原理、工艺及所制得的隔膜性能上的区别,概述了目前隔膜的改性研究情况和新型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最后展望了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发现状以及相关企业在中国的专利保护布局情况,从专利申请的视角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发展现状做了分析.从专利申请总体状况、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法律状态、主要技术领域等方面作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国内申请量大于国外申请量,但大部分的主要申请人为国外申请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聚烯烃类锂电隔膜的耐温性差和电解液亲和性差的问题,以沸石粒子、硅溶胶和乙二胺四乙酸为主要原料,通过烧结工艺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沸石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结果表明:与商用聚乙烯膜相比,本实验制备的沸石隔膜具有发达的孔道结构,其耐热性和电解液润湿性得到显著提升;经过160℃,0.5h的热处理后,沸石隔膜的热收缩率为0,而聚乙烯膜已经完全融化,沸石隔膜的电解液接触角接近0°,聚乙烯膜的接触角高达35°。受益于良好的孔道结构和电解液亲和性,沸石隔膜所装配电池在倍率放电容量和循环放电容量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聚烯烃膜。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大大促进了储能技术的发展,自从Sony公司于1990年将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后,锂离子电池作为最成功的储能装置,已经占领了便携式电器的市场。与此同时,随着笔记本电脑中央处理器的快速发展以及3D技术在手机中的广泛应用,人们渴望去寻找能量更高、寿命更长的电池,这也使锂离子电池的相关研究成为现在材料科学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高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性能,发展十分迅速,锂离子电池的优异性能与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及选择等密切相关,本文系统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正负极材料及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并对锂离子电池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聚烯烃类隔膜在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重要作用、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面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该类隔膜所存在的主要不足;重点论述了针对目前聚烯烃隔膜低表面能、难以充分润湿及耐热性差的问题而进行改性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总结了所采用的物理涂覆、化学接枝、共混及凝胶填充等改性方法及其存在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对于聚烯烃类隔膜改性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隔膜是电池重要原材料之一。它的微孔结构、物理性能、化学特性、热性能等与电池性能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隔膜,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正极材料的氧化性和负极材料的还原性较高,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与高电化学活性的正负极材料应具备优良的相容性,同时还应具备优良的稳定性、耐溶剂性、离子导电性、电子绝缘性、较好的机械强度、较高的耐热性及熔断隔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