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王启轩  任婕 《城市规划》2021,45(2):65-72
我国流域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已经被明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之内。在既有规划实践中,以流域空间为主体的规划虽已存在,但内涵不一。本文研究国内外流域规划的发展概况,并借鉴发达国家流域规划经验,主要发现和启示为:我国现行流域综合规划是水资源规划体系下,以水资源利用、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等为核心的规划,存在空间属性不足和管理职能错配等问题;国外流域规划多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为主要目标,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性的规划管理模式值得我国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借鉴;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应该以"流域"为空间主体,以水资源为核心内容,规划内容要充分体现全域空间管控的综合性,管理机构改革需重视流域治理的跨地区协调。  相似文献   

2.
刘新 《城市建筑》2021,(11):47-49,71
空间规划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政策表达,因地域等因素的差异在各国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分析美国、法国和日本的空间规划体系的特征和发展模式,总结国外空间规划体系的经验,基于此经验视角,总结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有益于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建议,以期为中国国土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圈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概念以来,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上世纪中下叶冷战结束后,以若干大都市圈为主导的世界多极格局逐渐形成,快速的城市化、区域化过程使城市之间虽然空间相互隔离,但功能上的联系却愈加密切。而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使大都市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可持续的区域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都市圈空间规划的话题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因为其不仅提供了土地发展政策规划指引,而且提供了在包括经济、社会、物质空间等方面进行区域协调的综合方法。因此探讨大都市圈空间规划的国际经验,将对中国大都市圈土地、住房和交通政策的制定和区域管治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以来,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不断推进。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意味着我国国家空间规划正式启动。本文从现代城市规划起源和国家治理特色两个维度考虑,选择英、美、日三个典型国家进行空间规划历史沿革、体系构建、法律配套、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梳理,提出对我国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分析了我国空间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德国空间规划体系中每层次规划的主要目标功能,以及之间的协调关系。提出应借鉴德国经验,从整合规划、完善法律、转变观念、改革机构、强化区域规划等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空间规划协调与多规合一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多规合一是解决多规矛盾、建立规划协调机制、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加强国土空间精细管理的迫切需要,已成为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新方向和空间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推动规划协调也是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空间规划所经历和空间规划/政策变革的长期命题梳理了国外空间规划的内涵、空间规划纵向、横向协调的主要认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多规合一研究的数量分布和内容分类,对国内多规合一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梳理与评述.最后提出,“多规合一”作为空间规划家族的新成员,目前多规合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均有待进一步深入.未来,应在明确多规合一的本质及定位的基础上,借鉴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开展多规合一的综合协调机制研究,强化管控绩效评估研究及其在多规合一推进和维护全过程中的指导价值,注重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理论建构,为国家开展多规合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规划体系建立、政府体制改革、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两规融合”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编制,上海启动了新一轮空间规划体系的探索研究.在对空间规划体系再认识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上海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成效和不足,确定了新时期上海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并对全国空间规划体系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多规整合”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角度的规划整合研究已经展开,但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尚未建立,众多研究还处于分散化、隔离式的状态.在分析了近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空间规划协调研究的局限,并尝试探讨未来研究所需积极应对的几方面内容,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fragmented and overlapped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evolved from the planned economy, is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th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n China. Together with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control, spatial plan coordination of FYP, land use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in urban China thus has been concerned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lemmas and relevant mechanisms of spatial plan coordination by a case study of Suzhou cit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local spatial plans were highly constrained by the sectoral codes, hierarchic regulations and the controlling system of various quotas beyond the city level. The primary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three plans were rooted in the planning parameters of the land area for construction and the spatial regulation on land use. The sectorally improved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increased the complexity of plan coordination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embedded in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es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over land governance, various spatial plans have become their complicated arenas and the planning process was mixed by central control and local initiatives. Subsequently, under the nested institutions of planning making, local spatial planning was manipulated and intervened, and thus spatial plan coordination failed.  相似文献   

15.
From a governmental perspective, after a thorough analysis on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new cognitions and consensuses of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View of Development. It points out that there have been explicit definitions in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responsible main body, the review and approval procedure, and the planning content. The paper generalizes three "musts" in planning content, three "musts" i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by superior government, and three "controls" by the government at provincial level.  相似文献   

16.
梁盛平 《规划师》2011,27(3):20-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超常建设与公共空间的失落、城市病态主义与公共空间创新误区、疯狂复制速度与城市形象简陋等现象也随之出现,因此应从公共规划的视角进行城市空间的创新.空间功能性创新表现为城市功能的深刻转型,空间经济性创新包括空间的经济最大化价值创新和空间经济的性价比创新...  相似文献   

17.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发展动态解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城市内的土地规划由建设系统的规划部门主管,而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土地规划由国家资源部门主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村镇规划相脱离;城不城,乡不乡;城市规划上无区域规划、国土规划指导,下无建设图则的法律保障;国家的土地空间利用规划不成体系,这些问题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有过。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在其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形成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完善过程的剖析,得出一些对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协调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力 《规划师》2000,16(3):17-19
作者从分析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内在关系入手,对城市旅游规划的技术原则及其和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评估自首次写入《城市规划法》确立其工作地位至今已近30年,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开展;规划评估的长期缺失导致规划角色的认知与规划作为的有效性得不到客观检验,尽管城市规划的角色与作为在业界一直被拷问,但并未诱发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性转变。城市规划评估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证研究均浅辄即止,综合研究更为鲜有。空间规划是中国规划界最传统、最具法定地位、运用最为广泛的规划模式,现以广州空间规划定量评估为例,验证城市规划假设的真伪,检验空间规划作为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规划失灵的客观表现,对当前中国空间规划思想进行评析,希望藉此推动中国城市规划学科的思维模式从目标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空间规划的工作范式从传统空间美学向现代空间科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姚凯  杨颖 《南方建筑》2021,(2):34-38
市级统筹和市县传导是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浙江省地级市规划探索构建 “5+7+5”的规划统筹与传导体系:重点抓住“格局、底线、园区、要素、设施”五大规划核心要素进行市级统筹,依托“结构、指标、分区、边界、名录、位置、规则”七项关键技术支撑规划在市县间传导,同时基于事权体系建立五项配套机制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实践表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既要遵循自上而下分级的规划传导技术逻辑,更要形成事权对应、上下联动的规划统筹政策逻辑,从而实现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