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付银娟  刘星宇  曾耀平 《信号处理》2022,38(10):2053-2063
现代的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机载雷达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目标分辨力来完成目标探测任务外,还应具备大时间带宽积、低截获因子、低功率谱幅度、不均匀频谱及最大不确定性等良好的射频隐身性能。为了设计性能良好的射频隐身波形,本文以脉间脉内双重频率编码(interpulse Costas and intrapulse Costas,Costas-Costas)信号的时频特征为基础,在保持子脉冲间频率捷变的同时,在子脉冲内采用Costas频率编码和非线性调频相结合的复合调频方式,得到脉间频率编码脉内复合调频(interpulse Costas frequency coded and intrapulse Costas and NLFM composite frequency modulation,Costas-CN)雷达信号。与单一调制信号、脉间频率编码脉内非线性调频(interpulse Costas frequency coded and intrapulse non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Costas-NLFM)信号和Costas-Costas信号相比,该信号极大地增...  相似文献   

2.
针对脉内调制雷达信号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脉内调制特征实时提取技术,利用时-频分析、瞬时自相关、时域累加平滑的方法,实现对常见脉内调制雷达信号(简单脉冲信号、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正交相移键控(QPSK)信号、线性频率调制(LFM)信号、频移键控(FSK)信号)实时检测及脉内调制样式实时提取,并将脉内调制类型与常规PDW字结合构成扩展脉冲描述字(EPDW).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实时性好、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3.
雷达信号的脉内调制特征是雷达个体特征的重要体现,要对雷达信号进行分选和识别,高可信度地判别雷达属性,必须对雷达信号的脉内特征进行分析。时频分析技术特别适合非平稳信号的分析,作为一种特征提取的工具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采用Wigner-Ville分布对常见的几种雷达信号进行了脉内调制方式分析,并采用MAT-LAB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4.
针对雷达信号脉内调制识别算法存在着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雷达脉内调制类型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雷达信号时频图像的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构成融合特征,然后将融合特征输入随机森林分类器,实现信号的分类识别.仿真实验中对8种常见的不同调制类型的雷达信号进行识别,提出的算法在信噪比为-2 dB时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分析的雷达信号调制方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信号的脉内调制特征是雷达信号细微特征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对雷达信号分选和识别,高可信度地判别雷达属性,必须对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进行分析。小波变换特别适用于非平稳信号的分析,作为一种特征提取的工具己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常见的几种雷达信号进行了调制方式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针对相控阵雷达发射的脉冲信号基本脉冲参数变化复杂和脉间参数进行分选难度较大的问题,首先,文中提出一种样本脉冲的描述方法,能够对雷达脉冲信号的脉内调制域变化规律进行描述;然后,结合相控阵雷达的脉内变化特点,提出脉内不变特征的概念,对相控阵雷达的脉内调制特征进行表征;最后,基于样本脉冲的描述方法,将脉内不变特征信息与样本脉冲相结合,实现相控阵雷达信号脉冲序列的提取,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以简单脉冲、线性调频、二项编码和频率编码信号为例,通过提取信号的延时相关频谱特征,对雷达信号的脉内调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和提取了信号的延时相关频谱结构特征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延时相关频谱进行调制方式识别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雷达脉内调制方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隋金坪  刘振  刘丽  黎湘 《雷达学报》2022,11(3):418-433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是雷达信号侦察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是战场态势感知的重要环节。该文系统梳理了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的主流技术,从基于脉间调制特征、基于脉内调制特征、基于机器学习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3个角度阐述了目前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并重点阐释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数据流聚类等最新分选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最后,对现有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技术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脉内特征提取是新型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将雷达辐射源脉冲信号的分形维数作为识别脉内调制方式的分类特征,这些特征包含了雷达辐射源信号幅度、频率和相位等的变化和分布信息,反映了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调制规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都证明了这些特征具有对噪声不敏感的良好特性.通过10种典型雷达辐射源信号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取的脉内特征类间距离大、类内距离小、正确识别率高.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从信号频谱、模糊函数等方面对二相编码信号、步进频率信号两种典型的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脉内二相编码——脉间步进频率复合调制雷达信号,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调制信号既能克服步进频率信号较严重的距离——多普勒耦合和相位编码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敏感的缺点,同时又具备相位编码信号的大带宽特性和步进频率信号的高距离分辨率特性,是一种较理想的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  相似文献   

11.
王志金 《电子科技》2012,25(2):51-53
针对隐形飞机不断更新换代,雷达截面积越来越小,而且隐形飞机执行任务时需保持无线电静默,使得通过接收、处理隐形飞机发射信号,对其进行探测、定位和跟踪原理的无源探测系统失效。文中主要讨论了基于第三方信号检测隐形目标的无源探测系统,并对侦察第三方信号作用距离和基于第三方信号无源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进行仿真,证明基于第三方信号无源探测系统在检测隐形飞机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曹义  张春荣  李辉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3):39-41,44
介绍一种以数字正交上变频芯片AD9957为核心器件,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对其进行配置的多波形雷达信号产生器。该信号产生器通过计算机RS232串口对AD9957的工作参数进行设置,从而实时产生不同时宽和带宽的线性调频、非线性调频信号和相位编码等信号。该系统的软件由Matlab和QuartusⅡ共同开发,不仅用户界面友好,而且便于维护和复杂功能的扩充,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阐述现代雷达中复杂信号产生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根据不同方法的理论基础,总结各种复杂信号产生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实际参数说明了各种方法所适用的信号调制形式.最后介绍近期在复杂信号产生中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并对复杂信号产生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南 《电子工程师》2007,33(12):11-13,17
飞机的隐身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领域,措施多样,外形设计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也备受关注,它可以将雷达回波从一个视角转移到另一个视角,从而降低高威胁区的反射回波。文中从分析F-22等典型隐身飞机的外形隐身措施入手,结合对典型物体雷达波反射特性的分析,着重讨论如何通过有效外形设计措施,降低飞机主要威胁方向雷达电磁波的反射,降低其被雷达等探测源截获的风险,从而提高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电子战的电磁环境正朝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方向日趋发展,使得过去传统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已无法准确地对辐射源进行分类和识别。为了改善和解决该问题,文中利用信号的脉内调制特性和雷达的个体特征进行辅助识别,并围绕着雷达信号的调制特性、特征提取和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提出了新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针对常规的雷达信号识别其个体并判断其调制类型,测量其指纹特征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雷达智能隐身可以使隐身目标自主响应,并智能调节控制自身对雷达波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特性,实现其雷达特性实时融合、匹配于不断变化的背景。从战场环境智能感知和目标雷达特性智能变化两个方面介绍了雷达智能隐身技术和材料研究现状,包括雷达信号智能感应蒙皮、电致变电磁参数聚合物、主动频率选择表面吸收体及雷达外形智能隐身,并总结了雷达智能隐身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窄带极化雷达的微弱目标检测问题。首先给出了随机极化波的瞬态极化投影序列(IPPS)相对于任一期望信号的极化起伏度的概念,导出了极化起伏度的统计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目标散射信号和接收机噪声的IPPS 特性之问的差异,基于极化积累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起伏度的微弱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合理选择脉冲宽度和接收带宽等参数,可以极大地改善雷达系统的检测性能。对于反隐身、预警和空间探测等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机载雷达技术面临着隐身目标、非均匀杂波、复杂电磁环境、多种作战任务的严峻挑战。文中针对这些挑战分析了几种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机载预警雷达技术、机载SAR技术、机载雷达组网探测技术以及隐身雷达技术的发展现状,为下一代机载雷达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乔益丽 《现代导航》2016,7(4):305-308
本文主要分析了雷达与对抗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武器系统隐身性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比对了各种隐身技术的优缺点,从狭义隐身角度提出一种新体制"隐身雷达"的设想,阐述了其有效性及基本原理。探索将通信概念应用于雷达系统,为形成新的具有隐身性能的武器装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