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及NMR谱图分析,从我国传统民间药物东北雷公藤地上部分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2个萜类化合物,分别为pubinernoid A(1),linarionoside A(2),linarionoside B(3),3,9-dihydroxymegastigman-5-ene(4),alangionoside J(5),(3S,5R,6S,7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6),(+)-dehydrovomifoliol(7),(3S,5R,8R)-3,5-dihydroxymegastigma-6,7-dien-9-one(8),4(15)-eudesmen-1β,7,11-triol(9),pterodontriol B(10),triptofordin C-2(11)和(4R,5S,5aR,6S,7R,9R,9aR,10S)-7-acetoxy-6,9,10-trihydroxy-2,2,5a,9-tetramethyloctahydro-2H-3,9a-methanobenzo[b]oxepine-4,5-diyl dibenzoate(12).其中,化合物1~10为首次从东北雷公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层析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方法提取、分离苦皮藤中化学成分,用1H NMR1、3C NMR和HPLC/Q-TOF液质联用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化合物1(1β,6α,8β-三乙酰氧基-2β,12-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2(1α,2α,8β-三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二异丁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3(1α,2α,6β,13-四乙酰氧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并在Q-TOF MS正离子模式下对化合物1~3裂解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层析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方法提取、分离苦皮藤中化学成分,用1H NMR1、3C NMR和HPLC/Q-TOF液质联用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化合物1(1β,6α,8β-三乙酰氧基-2β,12-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2(1α,2α,8β-三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二异丁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3(1α,2α,6β,13-四乙酰氧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并在Q-TOF MS正离子模式下对化合物1~3裂解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鉴定和NMR等波谱法进行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在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deoxymikanolide(I)和dihydromikanolide(Ⅱ);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甾醇类化合物和1个有机酸,结构分别鉴定为mikanin(Ⅲ),eu- palitin(Ⅳ),豆甾醇-β-D-葡萄糖苷(V),3,4’,5,7-tetrahydroxy-6-methoxyflavone 3-O-β-D-glucopyranoside (Ⅵ)和绿原酸(VII).豆甾醇-β-D-葡萄糖苷和绿原酸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运用柱层析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中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 sp.中分离得到了3个西松烷二萜和2个甾醇成分。利用1D NMR、2D NMR(1H-1HCOSY,HMQC,HMBC)和ESI-MS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S,2R)-西-松3E,7E,11E,15(17)-四-烯16,2-内酯(1);(1S,2R,7S,8R,11S)-7-乙酰氧基-8,11-环二氧-西松-3E,12E,15(17)?三-烯16,2-内酯(2);(12S,13S)-12,13-环氧-西松-4E,7E,15(17)-三-烯16,2-内酯(3);胆甾-5-烯-3β-醇(4);5,α8α-环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化合物(2),(3)显示中等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石榴叶60%乙醇提取物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分离纯化,以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抑菌活性测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石榴叶粗提物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很好,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经鉴定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5)、鞣花酸(6)。化合物(1)~(3)在石榴叶中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Sephadex-LH20、RP-18、MCI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枝叶的纯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应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三羟基-8-甲基蒽醌(1),山柰酚(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4),香橙素(5),间苯三酚甲醚(6),4-羟基苯甲酸(7),2-甲氧基间苯三酚(8),3,4-二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桂皮酸(10),(E)-4-甲氧基肉桂醛(11),8-(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9-羟基萘并[2,3-c]呋喃-1(3H)-酮(12),葡萄糖(13),橄榄脂素(14),落叶松树脂醇(15),七叶内酯(16),去氢二异丁香酚(17),(7S,8R)-4,5,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18),丁香树脂醇(1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20).其中化合物1,6~12和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法对化合物1~12和14~20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和6~1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EC50范围:1.6~22.5 mg/L).  相似文献   

8.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I-MS,ESI-MS,1 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臀形果(Pygeum topengii)果实的化学成分。从臀形果中分离得到了6种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cetin)(2)、鼠李柠檬素(rhamnetin)(3)、tormentic acid(4)、儿茶素(cat-echin)(5)、niga ichigoside F1(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臀形果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évl.)种仁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从其75%甲醇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Oxazolidine-2-thione(1)、Indazole(2)、1H-indole-3-carboxaldehyde(3)、Vanillic acid(4)、β-Hydroxypropiovanillone(5)、Tyrosol(6)、Uracil(7)、Ethyl-β-D-fructofuranoside(8)、Adenine nucleoside(9)、Uridine(10)、β-D-psicofuranosyluracil(11)、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12).其中,化合物2-3,6,8,9-12为首次从马槟榔种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海南三亚海域的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sp.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1H NMR,13C 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7(Z)-lobohedleolide(1)、豆荚软珊瑚甾醇(2)、胆固醇(3)、24-亚甲基胆甾醇(4)、过氧化麦角甾醇(5)。  相似文献   

11.
滇南艾为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特殊的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本课题组曾率先开展过对其花中挥发油的分析研究.为持续深入研究菊科中的特色植物,发现滇南艾中的活性成分,本文采用现代分离技术,首次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8-亚甲二氧基香豆素(1)、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2)、methyl 7-methoxy-3-indolecarbonate(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β-hydroxypropiovanillone(6)、异香草酸(7)、香草酸(8)、二十六烷醇(9)、二十烷酸(10)和二十二烷酸(11).其中,化合物6、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兴安蒲公英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硅胶柱层析和HPLC等色谱方法对黑龙江省牡丹江产兴安蒲公英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原儿茶醛(2),丁二酸单乙酯(3),蒲公英内酯(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单亚油酸甘油酯(6),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7),正丁基-β-D葡萄糖苷(8)。其中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一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7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细胞松弛素D(1)、麦角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4)、邻苯二甲酸二正丁基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从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先导分子,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一株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的发酵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对该菌进行大规模发酵,利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E)-3-甲硫基丙烯酸(1)、(E)-3-甲硫基丙烯酰胺(2)、反式肉桂酸(3)、(E)-4-苯基-3-丁烯酸(4)、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酰胺(5)、3-indoleketol(6)、N-乙酰基-β-氧色胺(7)、2-乙酰基大黄素(8)、7-羟基-2-(2-羟丙基)-5-甲基色酮(9)、环(苯丙-脯)(10)和环(3-羟基酪-脯)(11).其中,化合物4—6、8、9和11是首次从链霉菌中发现,并且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13C核磁数据.体外对化合物2—4、6、8和9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6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耻垢分支杆菌具有弱抑菌活性,化合物8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耻垢分支杆菌也具有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海海绵Xetospongia testudinaria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柱层析分离,从中国南海海绵Xetospongiatestudinaria中分离得到3个吲哚化物和1个甾化物。利用1H-NMR、13C-NMR技术结合IR、EI(ESI)-MS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与文献对照,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3-吲哚甲醛(1),吲哚甲酸(2),3-吲哚甲酸乙酯(3),3-β-5-烯胆甾醇(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Xetospongiatestudi-naria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滇南艾(Artemisia austro-yunnanensis Ling et Y.R.Ling)是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一种特殊的半灌木状草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本课题组率先对该植物全株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余个化合物,并发表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其化学成分,在前期基础上,又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黑麦草内酯(1)、6-hydroxy-6-methylocta-3,7-dien-2-one(2)、espeleton(3)、1-[5-(1-hydroxyethyl)-2-methoxyphenyl]-3-methyl-1-butanone(4)、dehydroespeleton(5)、2,2-dimethyl-6-acetyl chromanone(6)、4-O-β-D-glucopyranosyl-2-O-me phloroacetophenone(7)、灯盏花苷Ⅱ(8)、hydroxydihydrobovolide(9)和6,9,10-三羟基-7-十八烯酸(10).其中,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对马齿苋全草的正已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亚油酸三甘油酯(2)、黑麦草素(3)、正二十六烷醇(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β-谷甾醇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芒果苷(1)、芫花素(2)、南荛素(3)、芫花素5-O-β-D-樱草糖苷(4)、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5),化合物(1),(3)~(5)为首次从白木香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酶法降解六糖基白头翁皂苷,结合硅胶柱层析法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白头翁总皂苷经氯仿-甲醇洗脱,得到白头翁皂苷化合物1(六糖基白头翁皂苷);利用酶法转化白头翁皂苷化合物1,产物经氯仿-甲醇洗脱,得到白头翁皂苷化合物2。分离得到的两个化合物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5%。利用核磁共振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白头翁皂苷化合物1结构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即六糖基白头翁皂苷),白头翁皂苷化合物2结构为常春藤皂苷元3-O-L-吡喃鼠李糖基-(1→2)-L-吡喃阿拉伯糖苷。  相似文献   

20.
利用正相和反相色谱法,从土鳖虫(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70%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纯化了1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氮杂卓1.5(2H)-六氢-二酮,3–对苯基酚(1),3-[(1S)-1-甲基-1-丙基]-(3S,8S)六氢-吡咯并[1,2]吡嗪-1,4-二酮(2),1,4-二氧-八氢吡咯并[1,2]-吡嗪-对乙酰氨基酚(3),1,4-二氧-八氢吡咯并[1,2]-吡嗪-丙酰胺(4),(3S,8a S)-3-丁基环己烷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5),腺苷(6),3-核糖-2,4-二氢嘧啶二酮(7),肌酐(8),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9),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10),3-羟基吡啶(11),6-甲基-2,4-二氢嘧啶二酮(12),3-7-二氢嘌呤-2-酮(13),3H-咪唑并[5,9]吡啶(14),3-乙基-6,8-二羟基-7-甲基-3,4-二氢异苯并吡喃-1-酮(15),3-(4-羟基苯基)-N-甲基丙酰胺(16),6,8-二羟基-3,7-二甲基l-3,4-二氢-1H-异苯并吡喃-1-酮(1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7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7进行了抑制PKD1/TRPP2活性的评价,但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