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大量小套型保障性住宅。为了适应住户的多样化需求和未来升级改造的需要,保障性住宅套型设计中应结合目前条件,发展中间技术实现有限的可变多适性设计。套型内以居室空间为主,餐厨空间融合,卫浴设施采用简单的技术措施实现可调节;套间组合宜采用简单统一的通廊形式。此外公共部分还应留有升级改造空间。 相似文献
4.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福利住宅的形式由政府公房转型为可负担住宅,经历了住房政策与设计思想的双重转型,并且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设计项目。该文通过对英国"住宅设计奖"的介绍和英国可负担住宅获奖作品的解析,阐释了当今英国可负担住宅设计中发展中的五大新趋势:选址结合城市更新、建立混合居住模式、采用工业化建造方法、营造环境友好型社区以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最后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探讨了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住宅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核心’的基本构想,让住宅适应人类的需要和人生变化的发展趋势,使居民在跨世纪住宅中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搞好住宅建设,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纲领指导下,处理好“以人为本”的基本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住宅建设更好地适应居民在新世纪的生活需要。一、住宅建设的可变性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住宅。设计者在结构设计时一般要考虑如年的建设寿命。随着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住宅的建设标准也会随之变化。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全国经济形势发展较快,住宅制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8.
"开放住宅"是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住宅建造新理念,它顺应了身处高速变革时代的住宅可持续发展要求,使住宅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家庭生活的需求和变化、能够与环境更友好、使用寿命更长。"开放住宅"的理论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和应用,在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也备受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结合对"开放住宅"理念和案例的理解,探讨了在我国当前条件下为实现住宅的"开放",作为建筑设计者应主动运用的若干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中结合海沧新阳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践,将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到小区布局、建筑单体与外立面设计中,基于某市“四高”建设标准,研究了保障性居住区设计策略以及方法,以供相关工程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保障性住房在开发者、设计者和购房者的心目中往往是简单、廉价的代名词。本应该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却交给开发商来实施,由于开发利润微薄.甚至有些费力不讨好.因而工程中也是问题多多——选址不佳、粗制滥造.配套设旆不足、小区环境不好,各种问题存在其中。现阶段我国的不少保障性住房工程出现低成本、低售价、低质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居需求的迭代升级,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居者有其屋”过渡到了“居者优其屋”的阶段。人们对住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更加注重居住空间的使用感受和灵活多样性。本文从设计视角,概括当前住宅品质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对提升住宅品质的设计策略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住宅设计为着眼点,对北京在上一世纪的居住形态变迁进行研究,从空间形态、生活形态、观念形态三个层面理解和把握它的演进、走向及相关动因,并且重点分析了当前的发展,提出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可持续发展、低碳减排的战略号召,建筑业提出低碳建筑理念,以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在建造、使用期间的化石能源消耗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论文结合大理祥云品位居项目实例,对低碳设计原则进行了阐释,重点分析了低碳设计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的建设模式从建筑生产专业化角度出发,要求设计与施工分离,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设计质量管理模式缺乏主动控制手段,存在设计管理目标层次低、设计管理效果不明显和设计质量改进无持续性等缺陷。为此,从可施工性角度出发,结合现代质量持续改进理论,以面向过程、持续渐进、积极主动、预防为主为原则,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提出改进承发包模式、提高业主参与意识和改进设计方案评估体系等设计质量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生态住宅必将是21世纪最具有代表性、时代感的建筑形式之一。旨在通过对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住宅设计的的生态策略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在“生态”时代,建筑师们如何创造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居住空间,如何实现生态建筑技术与本土建筑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19.
保定市冯庄村改造规划以“生态、健康、舒适、文化”为目标,综合应用“水、绿、风、光”的生态策略,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绿化景观的精心配置、场地风环境的控制、日照环境和朝向的优化设计,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并重,为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住宅设计为着眼点,对北京在上一世纪的居住形态变迁进行研究,从空间形态、生活形态、观念形态三个层面理解和把握它的演进、走向及相关动因,并重点分析当前的发展,提出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