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研究东海海洋真菌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MNP120101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方法,从该真菌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其结果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Ⅰ),麦角甾醇(Ⅱ),cyclo-(S-Pro-8-hydroxy-R-Ile)(Ⅲ),cyclo-(S-Pro-S-Leu)(Ⅳ),cyclo-(S-ProR-Phe)(Ⅴ),2-(4-hydr oxyphenyl)ethylacetate(Ⅵ),和tyrosol(Ⅶ).其中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对肿瘤细胞PC-3和PANC-1具有相对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从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先导分子,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一株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的发酵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对该菌进行大规模发酵,利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E)-3-甲硫基丙烯酸(1)、(E)-3-甲硫基丙烯酰胺(2)、反式肉桂酸(3)、(E)-4-苯基-3-丁烯酸(4)、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酰胺(5)、3-indoleketol(6)、N-乙酰基-β-氧色胺(7)、2-乙酰基大黄素(8)、7-羟基-2-(2-羟丙基)-5-甲基色酮(9)、环(苯丙-脯)(10)和环(3-羟基酪-脯)(11).其中,化合物4—6、8、9和11是首次从链霉菌中发现,并且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13C核磁数据.体外对化合物2—4、6、8和9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6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耻垢分支杆菌具有弱抑菌活性,化合物8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耻垢分支杆菌也具有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相和反相色谱法,从土鳖虫(Eupolyphaga seu Steleophaga)70%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纯化了1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氮杂卓1.5(2H)-六氢-二酮,3–对苯基酚(1),3-[(1S)-1-甲基-1-丙基]-(3S,8S)六氢-吡咯并[1,2]吡嗪-1,4-二酮(2),1,4-二氧-八氢吡咯并[1,2]-吡嗪-对乙酰氨基酚(3),1,4-二氧-八氢吡咯并[1,2]-吡嗪-丙酰胺(4),(3S,8a S)-3-丁基环己烷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5),腺苷(6),3-核糖-2,4-二氢嘧啶二酮(7),肌酐(8),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9),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10),3-羟基吡啶(11),6-甲基-2,4-二氢嘧啶二酮(12),3-7-二氢嘌呤-2-酮(13),3H-咪唑并[5,9]吡啶(14),3-乙基-6,8-二羟基-7-甲基-3,4-二氢异苯并吡喃-1-酮(15),3-(4-羟基苯基)-N-甲基丙酰胺(16),6,8-二羟基-3,7-二甲基l-3,4-二氢-1H-异苯并吡喃-1-酮(1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7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7进行了抑制PKD1/TRPP2活性的评价,但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Sephadex-LH20、RP-18、MCI和反相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枝叶的纯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0个已知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应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三羟基-8-甲基蒽醌(1),山柰酚(2),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4),香橙素(5),间苯三酚甲醚(6),4-羟基苯甲酸(7),2-甲氧基间苯三酚(8),3,4-二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桂皮酸(10),(E)-4-甲氧基肉桂醛(11),8-(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9-羟基萘并[2,3-c]呋喃-1(3H)-酮(12),葡萄糖(13),橄榄脂素(14),落叶松树脂醇(15),七叶内酯(16),去氢二异丁香酚(17),(7S,8R)-4,5,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18),丁香树脂醇(1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20).其中化合物1,6~12和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法对化合物1~12和14~20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和6~11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EC50范围:1.6~22.5 mg/L).  相似文献   

5.
首先,以二苯基乙二酮和2-氨基乙酰胺为原料,通过环合反应和羟基氯代合成了5,6-二苯基吡嗪-2-醇(Ⅰ)和5-氯-2,3-二苯基吡嗪(Ⅱ).其次,化合物Ⅱ与4-异丙氨基丁醇反应得到4-[(5,6-二苯基-2-基)(异丙基)氨基]-1-丁醇(Ⅲ).然后,化合物Ⅲ和溴乙酸甲酯发生Willianmson反应得到2-{4-[N...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瓶梗青霉(Paecilon yaessp)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瓶梗青霉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6个化合物为麦角甾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邻苯二甲酸异丁酯(3)、3-羟基苯肽(4)、正十六烷酸(5)、3′-软脂酸甘油单酯(6)。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层析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方法提取、分离苦皮藤中化学成分,用1H NMR1、3C NMR和HPLC/Q-TOF液质联用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化合物1(1β,6α,8β-三乙酰氧基-2β,12-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2(1α,2α,8β-三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二异丁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3(1α,2α,6β,13-四乙酰氧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并在Q-TOF MS正离子模式下对化合物1~3裂解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层析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方法提取、分离苦皮藤中化学成分,用1H NMR1、3C NMR和HPLC/Q-TOF液质联用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化合物1(1β,6α,8β-三乙酰氧基-2β,12-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2(1α,2α,8β-三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二异丁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3(1α,2α,6β,13-四乙酰氧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并在Q-TOF MS正离子模式下对化合物1~3裂解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狭叶珍珠菜(Lysimachia pentapetala Bunge)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狭叶珍珠菜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α-胡萝卜苷(3),原儿茶酸(4),对-羟基苯乙醇(5),丁香酸(6),(-)-表儿茶素(7),2′,5-二羟基-6,6′,7,8-四用氧基黄酮(8),厚朴酚(9),齐墩果酸(10)。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多种分离材料和手段,从赤芍的乙酸乙酯相中共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被鉴定为paeoniflorigenone (1),(-)-10-hydroxyverbenone(2), crocusatinC (3), paeonisothujone (4), paeonilactone A (5), paeonilactone B (6), paeonilactone C (7),芍药二酮(8), 4-hydroxy-3-methoxycinnamaldehyde (9),evofolin A(10), 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醇(11),二氢松柏醇(12)和cinnamophilin(13).结构类型涉及单萜、降三萜和苯丙素.其中,化合物3和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对化合物1, 6-8和10对RAW 264.7细胞中脂多糖诱导的一氧化氮产生表现出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5.48、6.10、6.71、5.51和25.50μM.  相似文献   

11.
滇南艾(Artemisia austro-yunnanensis Ling et Y.R.Ling)是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一种特殊的半灌木状草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本课题组率先对该植物全株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余个化合物,并发表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其化学成分,在前期基础上,又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黑麦草内酯(1)、6-hydroxy-6-methylocta-3,7-dien-2-one(2)、espeleton(3)、1-[5-(1-hydroxyethyl)-2-methoxyphenyl]-3-methyl-1-butanone(4)、dehydroespeleton(5)、2,2-dimethyl-6-acetyl chromanone(6)、4-O-β-D-glucopyranosyl-2-O-me phloroacetophenone(7)、灯盏花苷Ⅱ(8)、hydroxydihydrobovolide(9)和6,9,10-三羟基-7-十八烯酸(10).其中,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从西藏牛皮消(Cynanchum saccatum)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酮(1)、3,4-二羟基苯乙酮(2)、2,4-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乙酮(4)、白首乌二苯酮(5)、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对羟基苯甲酸(7)、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8)、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苯并呋喃木脂素-7'-烯-9-O-β-D-吡喃葡萄糖苷(9)、加加明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1)、β-谷甾醇(12)和β-胡萝卜苷(13).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鹅绒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8、10、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10N4O4H6)(C6N4H6)(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合物1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是由1,2,4,5-苯二酰肼(H4bbh)和2,2'-联咪唑(Bim)构成的共晶化合物.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36735(7)nm,b=0.91550(18)nm,c=1.135 7(2)nm,α=88.94(3)°,β=81.25(3)°,γ=87.56(3)°,V=0.37714(13)nm3,Z=1,R1=0.053 5,ωR2=0.114 8.该化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一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7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细胞松弛素D(1)、麦角甾醇(2)、过氧化麦角甾醇(3)、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4)、邻苯二甲酸二正丁基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压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菝葜根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2R,3R)-二氢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2R,3R)-二氢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落新妇苷(3),异落新妇苷(4),3,5,7,3',5'-五羟基-2R,3R-二氢黄酮-3-O-α-L-鼠李糖苷(5),芦丁(6),紫云英苷(7),4,6-二羟基苯乙酮-2-O-β-D-葡萄糖苷(8),4,6-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O-β-D-葡萄糖苷(9),氧化白藜芦醇(10),原薯蓣皂苷(11),薯蓣皂苷(12).化合物1,4-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通过比较菝葜和土茯苓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发现菝葜的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而土茯苓中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和MCI等多种分离材料和手段,从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根的纯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分别为:苦参碱(1),槐果碱(2),槐定碱(3),槐醇(4),17β-羟基槐定碱(5),(+)-9α-羟基苦参碱(6),氧化苦参碱(7),氧化槐果碱(8)和臭豆碱(9).其中,化合物1~8为苦参碱型,化合物9为金雀花碱型.同时,对化合物1~9进行了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筛选.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海南三亚海域的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sp.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1H NMR,13C 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7(Z)-lobohedleolide(1)、豆荚软珊瑚甾醇(2)、胆固醇(3)、24-亚甲基胆甾醇(4)、过氧化麦角甾醇(5)。  相似文献   

18.
对金属氧簇基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磷钼酸钠、五氧化二钒、氯化锰和1,2,4-三氮唑为主要原料,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得一种簇基杂化材料:{[PMo12O40(VO)2][V(C2N3H3)4]2}·H2O(1)(C2N3H3=1,2,4-三氮唑),采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对化合物1进行表征.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1是二帽Keggin型簇阴离子{PMo12O40(VO)2}8-经[V(C2N3H3)4]4+配合物阳离子连接成的具有新颖结构的二维层状簇聚物.此外,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研究了化合物1对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Ⅰ)报导了由油菜花粉(Pollen of Brassin Campestris L)中分离鉴定了六个化合物.本文主要报导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得到的另外四种成分.经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24(28)—3β—豆甾醇(Q),熊果酸(S),8—羟基二十九烷酮—6(F),2,3—二羟基十六烷酸甘油酯(G).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多酸化合物[Cu12Cl2(trz)8[HPMo12O40]]n(1)(trz=1,2,4-三氮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1为单斜晶系,C2/m空间群,a=2.161 8(4)nm,b=2.167 26(10)nm,c=1.601 24(15)nm,β=117.090(11)°,V=6.320 7(14)nm3,Z=4.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质的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