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艺流程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Aspen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乙苯两段脱氢、乙苯三段脱氢、乙苯脱氢-氧化和乙苯脱氢-氧化-换热4种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艺的流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乙苯脱氢-氧化和乙苯脱氢-氧化-换热工艺脱氢过程的蒸汽用量比乙苯两段脱氢工艺降低35%和37%;乙苯脱氢-氧化和乙苯脱氢-氧化-换热工艺由于氢气氧化反应器的存在,尾气中氢气的量较少,尾气压缩机的功耗比乙苯两段脱氢工艺降低38%和67%;乙苯脱氢-氧化工艺和乙苯脱氢-氧化-换热工艺乙苯的单程转化率达到80%以上,循环乙苯量较乙苯两段脱氢工艺大幅降低,因此这两种工艺分离过程的蒸汽用量比乙苯两段脱氢工艺减少15%和17%。  相似文献   

2.
乙苯氧化脱氢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概述苯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苯乙烯是由乙苯在过量水蒸汽存在下高温催化脱氢制得的。这一工艺选用铁铬(或无铬)系催化剂,在870—930K 温度下反应。催化剂的活性随牌号不同而异。Shell 牌催化剂在乙苯分压40kPa 时转化率为35—40%,苯乙烯选择性为90%。美国United Catalyst Inc 生产的 G-64系列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2015,44(4):517
综述了用于工业生产的Fe系乙苯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低K型催化剂以及Fe系催化剂的改性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工业化的乙苯催化脱氢催化剂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最后结合新疆某厂苯乙烯装置催化剂长周期运行的操作要点,对乙苯脱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5.
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龚华毛连生袁怡庭(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201208)GongHua,MaoLianshengandYuanYiting(ShanghaiResearchInstituteofPetrochemicalTechno...  相似文献   

6.
乙苯氧化脱氢制苯乙烯的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23K和乙苯/O_2=1.0的条件下,考察了K-FeZSM—5对乙苯氧化脱氢的催化活性.比较了水热处理及Fe_2O_3的分散程度对乙苯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结合ESR及TPR测试结果,讨论了FeZSM-5中铁的存在状态与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FeZSM-5上的骨架Fe(Ⅲ)和高分散的非骨架Fe(Ⅲ)是乙苯氧化脱氢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7.
目前 ,乙苯负压脱氢制苯乙烯是苯乙烯生产的先进方法 ,其核心技术是乙苯负压脱氢制苯乙烯反应器。我国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乙苯负压脱氢反应器采用轴径向反应器和气气快速混合两大关键技术 ,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轴径向反应器是在床层顶部采用催化剂自封式结构、以使径向床的顶部造成轴径向二维流动的新颖径向反应器。与传统的径向反应器相比 ,这种催化剂自封式结构取消了催化床上部的机械密封区 ,简化了径向床结构 ,有效地利用此部分反应器空间中的催化剂 ,消除催化剂床的滞流区 ,有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 ,同时催化剂装卸…  相似文献   

8.
氧化再热法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业开发,目前已引起苯乙烯工业界关注。本文对此技术的原理、催化剂、流程设计及技术经济比较作一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9.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及工艺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及工艺进展魏狄,许峥,张继炎(天津大学化工系,天津300072)WeiDi,XuZhengandZhangJiyan(DepnrtmentofChemical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二氧化碳氧化乙苯脱氢(CO2 EBDH)反应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及各种反应条件对活性的影响,分析了反应历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甲醇脱氢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铜系催化剂对甲醇脱氢合成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u-ZnO-ZrO_2/SiO_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甲酸甲酯的产率在20%以上,用XRD测试对催化剂表面物相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环己酮二聚物脱氢制邻苯基苯酚反应及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环己酮二聚物常压气相脱氢制邻苯基苯酚(OPP),贵金属为活性组份,η-Al_2O_3为载体,详细考察了不同活性组份含量及氢氧化物(A)、碳酸盐(B)和硫酸盐(C)分别作为助催化剂的反应结果。通过对催化剂金属表面积、表面酸度、碱度的测定,并与反应结果关联,明确了影响环己酮二聚物脱氢反应的因素。借助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到一种新的反应中间物种,提出二聚物脱氢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钒-铁系催化剂中加入少量的稀土元素氧化物之后,改善了催化剂的性能,当Nd_2O_3的含最小于1.5%(w)时,催化活性随着Nd_2O_3含量的增加面提高。同时,考察了空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当其它反应条件被合理地确定时,可以预测到一个使催化剂稳定性最高的空速。  相似文献   

14.
甲醇脱氢制甲醛反应碳酸钠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内径为16mm的固定床陶瓷管反应器中,研究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碳酸钠催化剂催化甲醇脱氢制无水甲醛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523K煅烧NaHCO390min得到的Na2CO3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在最佳的反应条件:温度953K、常压、空速1.4ml/(g.s)、甲醇/N2进料气中φ(CH3OH)=10%条件下,甲醛最高产率达44%,相应的甲醇转化率和甲醛选择性分别为66%和67%。在55h的稳定性试验中,该催化剂有4 h的高活性期,稳定后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的负载型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250℃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载体、添加剂以及制备方法对铜基催化剂上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SiO_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添加La、Zr、Ti能使催化剂表面相的Cu/Si或Cu/Al原子比增大,且增加催化活性。TPR(程序升温还原)表明,分散的CuO催化剂较结晶的CuO更易还原,其中Ti能明显地促进催化剂的还原。  相似文献   

16.
对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失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催化剂的活性相,分别探讨了积碳、钾的流失与重新分布、Fe3+的还原、催化剂物理结构的变化和中毒等5个因素对催化剂失活的影响及其失活机理,其中,钾的流失和Fe3+的还原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因素。对制备高稳定性乙苯脱氢催化剂提出了建议,指出改善催化剂中钾的分布、提高催化剂的抗还原能力、研究催化剂的再生方法等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报道湍流流化床用于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研究.经φ800mm中试证实,丁二烯的实际收率比档板流化床提高4—5个单位,含氧化合物的浓度基本一致,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为发展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快速流化床H-198催化剂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流化床H-198催化剂用于丁烯氧化脱氢制取丁二烯的研究,在φ26mm装置上经1004小对长期运转试验证实,丁二烯的真实选择性在90%左右,转化率86—90%,丁二烯真实收率76—81%之间(对丁烯v%),比φ20mm挡板流化床、φ800中试及φ2600mm试生产结果提高15—20个单位,含氧化合物的浓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乙苯催化氧化脱氢合成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V-Mg-O系催化剂的组成对乙苯氧化脱氢制苯乙烯的催化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_2O_5的含量有一适宜的范围,加入适量第三组份K_2O、CoO、ZnO或稀土元素的氧化物能改善催化剂的氧化脱氢活性,其中稀土氧化物的引入,效果尤为显著。由XRD对晶相组成的测试结果发现,引入稀土氧化物后有新晶相Mg_2V_2O_7生成。研究了在V-Mg-稀土-O催化剂上乙苯氧化脱氢反应条件的影响。在500℃、常压、乙苯重量空速1.5h ̄(-1)、乙苯:O_2:N_2:H_2O为1:1.2:20:8(mol)的条件下,乙苯转化率达76%,苯乙烯收率达67%。  相似文献   

20.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31(11-12):1441-1452
Abstract: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propane includes dehydrogenation,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by applying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as oxidative resource, catalyst, catalytic method, kinetics, and so on.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reaction system of propan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in detail.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catalyst, its support, and assistant catalyst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Biloen, Kaidong Chen, Chen Guangwen, and J. Gascón C's catalytic processing and kinetics, which includes the isotope tracing method, the mechanism of surface adsorption, and Langmuir-Hinshel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