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加强电力工控系统安全,研究了基于网络靶场技术的电力工控系统安全检测方法。通过在网络靶场平台上构建1个电力工控系统,模拟仿真试验环境。利用漏洞扫描、安全分析和攻击仿真等技术,对电力工控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安全检测,以识别并修复系统中的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通过分析电力工控系统的特点和安全威胁,介绍了基于网络靶场技术的安全检测方法,并设计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电力工控系统安全性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该方法创新性地使用了网络靶场技术来检测电力工控系统的安全隐患,较好地解决了电力工控系统在线检测或手工检测的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双碳”目标[1]的提出,新能源在能源行业中占比愈发升高,与此同时,随着针对工控系统的网络攻击愈演愈烈,信息基础设施更为薄弱的新能源企业迫切需要一套系统化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本文结合新能源企业工控系统特点,总结了当前企业工控系统安全态势感知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现阶段态势感知系统的主要功能,提出了一套涵盖厂站侧、中心侧、集团分中心三个层级,融合工控设备指纹识别技术、工控协议深度解析技术、工控流量统一分析处理算法三项关键技术的态势感知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B/S结构下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OPC技术为组成开放式工控系统提供了有效工具,促进了工控系统朝着开放的方向发展。本文在简述OPC技术及其应用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OPC技术在信息集成中的作用:通过OPC接口实现对现场实时数据的一致访问,实现不同应用软件间的即插即用,实现控制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4.
韦智勇 《微机发展》2004,14(12):48-49,91
论述了工控现场模拟教学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该系统利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以单片机、热电偶、液位传感器等组成下位控制机,实现模拟工控现场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以直观的用户界面,供学生在实验室模拟工业控制现场的控制设计和调试。  相似文献   

5.
近期披露的信息安全事件表明,工控系统已经成为国外信息安全攻击的主要目标,必须加强工控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工控系统与办公系统不同,系统中使用智能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各种专用协议,尤其是智能设备具有集成度高、行业性强、内核不对外开放、数据交互接口无法进行技术管控等特点,工控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标准还在不断探索中。本文介绍工控设备安全保密风险评估模型和评估流程,以数控设备840D为例,进行工控设备的安全保密风险评估,围绕工控设备全生命周期给出了安全保密防护和检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控系统组态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地论述了工控系统的典型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组态软件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提出了工控系统组态软件设计所涉及的重要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工控系统组态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异勋 《控制工程》2000,7(2):62-64
详细地论述了工控系统的典型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组态软件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提出了工控系统组态软件设计所涉及的重要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业控制系统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是工控安全防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工控系统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别从检测特征、算法设计、应用环境等角度对目前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介绍入侵检测在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中的实际应用,讨论了工控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为提高工控入侵检测技术的异常行为防御能力,根据工控系统环境的复杂性和入侵检测的特殊性,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不断增强的安全防御要求,对工控入侵检测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了与大数据处理融合、智能化检测系统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开发了一套触摸式工控系统,用于医院中心水处理系统的工况监测。重点阐述了系统状态分析、人机界面设计和数据库管理技术。通过ActiveX控件,使系统监控界面体现出动画流程。报警方式采用声音提示和动画闪烁,并具有多有处理机制。同时,突出触摸 操作的特点,设计了报警范围动态可调、触摸屏幕锁定、更换设备时数据自动记录和在线帮助等功能。该触摸监控技术在工控领域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微计算机信息》2006,(7X):318-318
工控行业的领军企业(NORCO)华北工控集团公司,近日发布了其专为CTI行业定制的机器NORCO BIS-1500准系统,为系统集成商打造了一个融合CTI、交换机(PBX)和IP电话(VoIP)技术的硬件平台。  相似文献   

11.
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恒速智能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轴流式联合收割机的控制问题,给出了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数学模型,介绍了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控制原理,建立了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恒速控制模型,设计了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恒速控制器.应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控制器仿真,其结果表明,将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控制应用于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恒速控制,其过渡过程平稳、响应速度快、无超调、无振荡并且无稳态误差.  相似文献   

12.
机车空调逆变电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是机车空调逆变电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该电源系统主要是由DC/DC的BOOST升压部分和DC/AC三相逆变部分两部分组成。DC/DC部分所得直流电压通过DC/AC部分逆变成三相交流电,供给空调机组工作。同时,为使电源系统能更可靠的运行,也设计了相应的故障检测、保护等辅助电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敷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性质,结合其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特点,对该门课程的本科生教学进行了探索.分析该门课程的体系结构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使用可编程控制器中的专用脉冲输出指令和高速计数器,实现了对辐照仪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介绍了辐照仪的工作过程和控制系统的组成,给出了控制软件的流程及控制步进电机转动误差的措施,并利用触摸屏实现了人机界面控制。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控制精确、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微悬臂梁横向弹性系数标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悬臂梁是新型力学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决定力学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为了定量研究微悬臂梁与样品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须对微悬臂梁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微悬臂梁横向弹性系数标定方案:采用精密天平和光杠杆分别测得微悬臂梁的横向扭转力和扭转量,进而可得到微悬臂梁的横向弹性系数。对3种型号的微悬臂梁进行了横向弹性系数的实际标定,结果表明:均方差均小于5%,重复性良好,且与有限元仿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16.
骨骼驱动器优化控制,针对外骨骼系统中的超静定力问题,运动跟踪性能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闭环网络的状态空间方法。人体与外骨骼之间每一个束缚都视为被动连接,在静止条件下,建立系统连杆闭环网络图,得到扭转空间的速度方程和转动空间的力和力矩方程,根据空间维数定理和连杆动静对偶原理,计算出人体与外骨骼绑带的连接度限制条件,由限制条件设计出绑带的连接方式。对虚拟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人-服作用力趋近于零,避免了超静定力的产生,提高了系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物联网传感节点多采用电池供电,大大限制了传感器节点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的可靠性。同时,大量电池的使用和更换,既浪费了人力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射频无线供电将使传感器节点彻底摆脱传统电池供电的种种束缚与弊端,通过高频信号输出、高频放大器、势垒稳压电路、动态释放电路等模块进行非接触式的微电量传输。本文分析了物联网以及无线供电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对以上各核心电路模块进行了设计与描述,最后总结了射频无线供电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电路系统的传输线信号完整性问题,通过对高速电路PCB上传输线等效电路的分析,给出了信号传输时产生反射现象的原因;介绍了常用的消除反射的方法,即选择均匀传输线、采用合适的拓扑结构布线和阻抗匹配法,指出阻抗匹配法可解决信号传输的反射现象;阐述了源端阻抗匹配法和负载端阻抗匹配法消除反射的原理和适用条件。针对时钟电路中的反射问题,采用PADS/Hyperlynx软件对阻抗匹配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阻抗匹配法能够改善信号传输的反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硬件复杂度的不断提高和并行软件调试的需求不断增长,可调试性设计已经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仅靠传统的硅前验证已经无法保证现代超大规模复杂集成电路设计验证的质量,因此作为硅后验证重要支撑技术的可调试性设计日渐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并行程序的调试非常困难,很多细微的bug无法直接用传统的单步、断点等方法进行调试,如果没有专门的硬件支持,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全面分析了现有的可调试性设计,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可调试性设计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介绍了各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可调试性结构设计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给出了可调试性结构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mu节律能量的运动意识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脑电(EEG)的脑机接口(BCI)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全新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技术。文中提出了基于mu节律能量为脑电特征的意识任务分类思想,对被测试者想象左右手运动的脑电mu节律能量(二阶矩)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u节律能量的想象左右手运动意识识别和分类的正确识别率可达85%。二阶矩计算简单,而且可在线计算,故可以认为,基于mu节律能量为脑电特征的意识任务分类在脑机接口的应用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