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岩体中通常含有大量断续状裂隙,它们对岩体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应用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这种岩体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室内试验和地下厂房实测验算说明,该本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节理岩体的力学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节理岩体的弹塑性断裂模型。该模型可以反映断续节理在荷载作用下的断裂扩展、贯穿、以及屈服破坏过程;既考虑了三维非正交节理的作用,也考虑了节理面粗糙对节理强度和变形的影响。本文据此编制了三维有限元程序,并应用于某实际工程的拱坝坝肩岩体稳定性分析。本文叙述了此计算分析获得的坝肩节理岩体应力、变形、节理的扩展和屈服范围及坝肩安全度等诸方面的结果,并示出计算分析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工程质量》2017,(11):79-83
以某大型演播厅空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为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钢套筒-化学锚栓-钢牛腿的节点形式,在其有限空间内新建一种钢桁架结构体系,通过原有混凝土柱传递竖向载荷,成功地解决了在原混凝土柱上通过加环箍焊接悬挑钢牛腿的方式支撑新建结构。考虑了混凝土柱的损伤破坏,建立了混凝土柱-钢套筒-化学锚栓-钢牛腿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了非线性弧长法计算,得出了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评估了该节点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对1∶10空腔壳基础模型结构的破裂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说明了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基本合理;得到了基础筒壁破裂过程中筒壁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为烟囱基础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层状岩体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层状岩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抗剪强度应是相对于层面方向的函数。作者曾提出层状岩体c,j 值的经验表达式,并与前人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引入横观各向同性体的本构关系和其中的c,j 值是随方向变化的Mohr-Coulomb准则,编制了相应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并以一个地下洞室为背景,分别就岩体为横观各向同性和各向同性的情况进行模拟计算与对比,得出了有益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锚固正交各向异性岩体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首先从经过系统锚杆加固的正交各向异性岩体中取向表征单元,然后根据“等效材料”的概念和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建立其本构方程和破坏准则,并将之引入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中。以地下洞室开挖为算例来考察锚固前后围岩的力学动态,从而得出有益的认识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加锚计算(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损伤变形机制,建立了断续多裂隙岩体在初始损伤、损伤演化和塑性损伤变形状态下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损伤岩锚柱单元模型,模拟锚杆对断续裂隙岩体的支护效果。最后,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三峡船闸高边坡,进行了边坡加锚裂隙岩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卸载岩体脆弹塑性模型在高边坡开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岩体开挖的卸载特性,引入岩体的加卸载判断准则,建立了卸载岩体的脆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应用于小湾水电工程坝肩槽开挖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揭示了该边坡的开挖卸载效应,以及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一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动力弹塑性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了这类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混凝土损伤机制和框架与核心筒之间的剪力分配等,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弹塑性断裂力学的裂纹线场分析方法,将描述岩体材料破坏特性的摩尔-库仑准则,列入求解岩体内节理断裂问题的基本方程中,对节理裂隙在压剪荷载下进行求解,利出了节理线附近的弹塑性区应务场。通过弹塑性场在其边界上的匹配条件,得出了节理线上塑性区长度与压剪荷载的关系,以及节理扩展破坏准则。  相似文献   

11.
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先阐述了损伤理论中损伤变量的定义及其测定 ,并介绍了基本的损伤本构关系。然后通过对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试验 ,探讨了水泥土的损伤机制 ,并得到了一系列损伤关系曲线 ,为建立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温度作用下脆性岩石的损伤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4,他引:18  
从花岗岩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入手,提出了热损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导出了热2演化方程和一维耦合弹脆性损伤本构方程,并讨论了损伤释放度随温度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张玉生  孙燕  胡孔国 《工业建筑》2001,31(5):54-55,61
为精确反映钢框架结构中塑性发展、分布和塑性铰的产生顺序 ,反映构件的P -δ效应、整体P -Δ效应和初始缺陷等 ,提出了改进的Comp -P单元[6 ] ,从而能很好地描述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该单元使用方便 ,用 1单元 构件划分方式 ,适应于大型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考虑损伤的软土地基变形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大量的室内固结试验,得到了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在殷宗泽双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中考虑土体的损伤和流变特性,对一软土地基上的路堤沉降问题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和研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基于带缝钢板剪力墙的基本受力特点和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弹塑性简化分析模型,并分别定义了模型的几何参数与非线性参数。为验证简化模型的正确性,分别对带缝钢板剪力墙以及钢框架带缝钢板剪力墙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简化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较为接近,可反映带缝钢板剪力墙的主要受力特征;简化模型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协同工作时墙板对周边框架的附加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对现有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进行了综述,对结构损伤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其特点指出了其适用环境和优缺点,最后,对今后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以促进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四相复合模型的三维细观破坏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到混凝土内部细微裂隙的存在对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重要影响,提出将混凝土视为砂浆、骨料、界面和随机缺陷组成的四相复合材料模型。混凝土细观单元服从应变空间内增量形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采用破坏单元网格消去法模拟混凝土裂纹扩展,数值模拟了三维混凝土单轴压缩和不同均质度试样的单轴拉伸弹塑性损伤破坏过程。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混凝土四相复合材料模型中增加随机缺陷的模拟,一定程度上符合混凝土成形实际情况;随机缺陷的体积百分比是决定弱化混凝土宏观强度程度的主要因素;均质度低的单轴拉伸试样裂纹咬合明显,均质度高的试样断裂更  相似文献   

18.
 结合矮寨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爆破施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损伤度条件下隧道式锚碇变位特征分析模型群,得到不同损伤度条件下隧道式锚碇位移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缆拉力的作用下,模型以竖向和沿桥轴向的位移为主,作用表现为使锚碇沿大缆拉力方向滑移和竖直向上抬升。在损伤度D = 0.1,0.4条件下隧道式锚碇位移特征曲线存在2个拐点;当损伤度D = 0.2时,曲线为单峰值曲线,两锚碇附近围岩位移场分布均匀,锚碇隧道围岩对大缆拉力的分担、传递效率较高;而当损伤度D≥0.3时,以左右锚碇为中心,不同损伤度条件下隧道式锚碇位移特征曲线上出现两个峰值点,两锚碇的位移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独立性、位移等值线逐步分离;D≥0.6时,锚碇位移大幅增加,两锚碇的位移场完全分离。鉴于以上结论,可以考虑将损伤度D = 0.2作为锚碇隧道围岩损伤度安全阈值Dcr,D = 0.6作为锚碇失稳破坏的临界值Dur。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上埋式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的受力特点,涵洞上覆土体采用完全损伤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构性粘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地基采用线弹性模型,利用力的变形协调条件和力的平衡条件对上埋式涵洞顶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考虑土的应力损伤和扰动损伤的垂直土压力计算公式.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 ,并采用 U.L .格式的壳体大挠度双重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对箱型组合截面柱进行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 .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 ,论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为深入进行钢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