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以45t直筒型精炼钢包为研究对象,建立1:2.5的水力学物理模拟模型,考察钢包底吹精炼过程中喷吹位置、喷吹量对混匀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底吹气量的增大,混匀时间减小,当气体流量超过临界流量90L/min,减小幅度减弱;底吹透气砖布置在距包底中心1/2处时,混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对某钢厂80tLF钢包底吹氩行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喷嘴布置条件下钢包的流场和混匀效果。结果表明:对不同喷嘴布置条件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物理模拟结果相吻合,且可以弥补物理模拟不容易得到精确流场的不足;采用两喷嘴分别在距中心0.5R(R为钢包内径)处,夹角45°的布置方案,钢包混匀时间最短,该方案为最优。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似原理和莱钢60 t LF钢包,建立了一套水模拟试验装置,水模型和钢包原型的几何相似比例为1∶4,用该装置进行了钢包底吹氩行为的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底吹气体流量越大,混匀时间越短;吹气流量对混匀时间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透气砖位置的影响.60 t钢包适宜采用单透气砖,其硬吹气体流量应>0.133 m3/h,软吹气体流量应<0.02 m3/h.  相似文献   

4.
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对天津钢管公司150t钢包精炼吹氩过程进行了水模拟实验(模型、原型几何比例为1:4).实验发现,原型钢包吹氩位置不尽合理,透气砖顶面面积偏小,吹氩流量偏大.通过对以上三指标的优化,确定合理的吹氩工艺参数为:将吹氩孔位置由原来的距钢包底中心分别为0.555R和0.634R移动到1/3R处,将透气砖顶面直径由原来的16mm扩大到35mm,吹氩流量减少到0.44m3·h-1.水模拟实验为原型钢包的工艺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钢厂100 t钢包为原型,根据相似原理建立1:4水模型,研究了双孔底吹位置(0.54~0.72R)、角度(45°~180°)和底吹流量(0.04~0.55 m~3/h)对混匀时间和钢-渣界面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底吹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透气砖布置的最优位置为底吹孔距钢包底面中心0.63R,180°夹角;最大底吹气量在0.37 m3/h(原型18.0m3/h),软吹气量必须小于0.12 m3/h(原型小于6.0 m3/h),建议软吹气量≤0.04 m3/h(原型≤2.0 m3/h)。  相似文献   

6.
采用FLUENT大型商业软件和水模拟装置对某厂50tLF炉底吹氩喷嘴的布置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水模拟研究.分别讨论了单孔、双孔中心对称和双孔轴对称三种底吹氩喷嘴布置方式对钢液混匀时间的影响和钢液表面的卷渣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吹氩量下,采用双孔轴对称底吹氩钢液混匀时间最短,在整个钢包内部及表面,钢液流动速度均匀而稳定,基本消除了搅拌\  相似文献   

7.
210 t钢包底吹工艺优化物理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鹏莉 《钢铁》2016,51(7):41-44
 为研究钢包底吹孔布置对钢液混匀时间及液面波动的影响,确定钢包最优底吹工艺,以某厂210 t钢包为原型,根据相似原理建立钢包物理模型,模拟钢包底吹氩工艺。通过研究不同底吹孔位置与角度对混匀时间和液面波动的影响,确定钢包最优底吹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底吹位置为底吹孔位于距钢包底部圆心距离为[0.60R/0.60R,]夹角为100°。底吹孔在[0.40R]的位置,两气柱会相互影响;底吹孔在[0.60R]的位置是较理想的位置;底吹孔在[0.79R]的位置,气流对包壁冲刷严重。  相似文献   

8.
针对135 t LF炉钢包进行了水模型物理模拟,就钢包内流体混匀时间、液面波动及夹杂上浮时间等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吹氩流量控制范围内,加大钢包底吹Ar搅拌流量,可达到快速脱S的目的,并使软吹达到较好的去除夹杂物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群  李小松  张家泉  连艳新  唐海燕 《钢铁》2020,55(12):31-38
 针对钢包传统的双孔等流量底吹氩模式在流量较大时造成的流股相互碰撞、搅拌能耗散大、钢包卷渣和钢水二次氧化倾向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双孔差流量搅拌模式,并以150 t工业钢包为原型,采用1∶3物理模型研究了两个吹氩孔分布、吹氩流量和渣层厚度对新底吹模式下钢水混匀时间与顶部渣眼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等流量吹氩模式相比,双孔差流量搅拌钢包混匀时间和渣眼面积普遍有所减小。其中,两个底吹透气砖在包底0.6R(钢包底部半径)处、夹角为180°时,可获得较短的混匀时间和较小的渣眼,且两个渣眼出现在钢包液面两侧,避免了常见的渣层偏聚不均匀现象。研究结果为工业实践中采用新型双孔差流量搅拌模式改善钢包冶金效果、更好地抑制钢水二次氧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50 t钢包底吹氩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梅山钢铁公司150 t钢包建立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喷嘴布置方式(单喷嘴、双喷嘴90°夹角布置和双喷嘴 180°夹角布置)、布置位置(喷嘴距包底中心0.40R、0.55R、0.70R)和吹气量(35~60m3/h)对钢包内钢液混匀时间及卷渣的影响,得出150 t钢包底吹氩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单喷嘴0.55R布置,吹气量控制在45 m3/h.应用生产后,单包钢水在中间包两次测温的平均温差仅2.66℃,吹氩处理前后夹杂物含量下降了30.1%,Al收得率较工艺优化前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1.
结合生产实践从砌筑工艺、耐火材料、生产组织、预防事故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提高精炼钢包包龄所采取的措施,经实践证明可行,并采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天津钢管公司100t钢包吹氩搅拌进行水模拟实验,研究钢液在不同吹氩方式和吹氩流量下的最佳混匀时间。通过实验,发现原型钢包吹氩位置和吹氩流量不尽合理,实验后确定合理的吹氩参数是:将吹氩孔设在钢包半径的2/3或0.618处;两吹氩孔间夹角为135°;吹氩流量为150—200L/h(即实际流量为100~130L/min)。  相似文献   

13.
张玉军  王新江 《炼钢》1996,12(3):15-18
总结了安阳钢铁公司25t直流钢包精炼炉耐火材料实验结果并分析了影响钢包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100t钢包炉生产工艺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栋  王新江  郭世宝  陈煜 《钢铁》2002,37(3):11-13
概术安钢第三炼钢厂100t钢包炉生产一年以来的基本工艺状况,冶金效果,包括供电,钢水加热,底吹氩,钢包耐火材料,脱氧,脱硫及钢液纯净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真空度、提升气体量和吹气孔位置对RH钢水混匀时间的影响,模拟了钢包流场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提高RH系统真空度、增加RH提升气体量或增大气体的吹入深度均可减小混匀时间;唐钢RH精炼过程中无死区存在,在相应的混匀时间内可以实现整包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匀;合理控制真空度、提升气体量和浸渍管插入深度有利于稳定出站钢水碳含量,提高Al2O3夹杂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虞明全 《炼钢》1993,9(3):34-37
本文在回顾上钢五厂40t钢包炉10年生产状况的基础上,着重叙述已开发成功的六项炉外精炼技术。这些技术为我国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7.
宝钢300tLF渣精炼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L F合成渣脱硫、脱氧技术理论和埋弧精炼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宝钢 30 0 t L F脱硫合成渣、脱氧合成渣和埋弧精炼技术的开发过程及应用效果。采用所开发的上述技术 ,能够批量生产 [S]≤ 10× 10 - 6的超低硫钢和 T [O]≤ 15× 10 - 6的低氧钢 ,并实现了 L F全程埋弧精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某钢铁公司钢包钙处理工艺,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物理模型,全面研究了喂丝位置、深度及底吹气量对钢液均混时间的影响,确定了钢包钙处理的最佳底吹工艺参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底吹气量为200L/min时,最佳喂丝位置为点14,最佳喂丝深度为0.6—0.8H(H为熔池深度)。  相似文献   

19.
LF埋弧渣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牛四通  杨德华 《钢铁》1997,32(3):21-24
通过对多种精炼渣系泡性能的实验室研究,确定了LF埋弧精炼的基础渣组成;根据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具有良好发泡性能的精炼渣粘度,界面张力和密度的范围;研制出发发泡剂专科产品;在LF上进行了几百炉埋弧精炼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