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焦炭中的灰分作为高炉冶炼过程中的有害成分,其全部来源于配合煤,配合煤的粘结指数可以反映其粘结性和结焦性,对焦炭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统计某焦化厂配合煤的灰分、粘结指数及焦炭的热性质和冷强度,对配合煤灰分、粘结指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煤灰分与焦炭的抗碎强度(M40)和反应后强度(CSR)呈负相关关系,与焦炭的耐磨强度(M10)和反应性(CRI)呈正相关关系;粘结指数与M40和CSR呈正相关关系,与M10和CRI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分析灰分及粘结指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有利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邹祖桥 《武钢技术》1993,(11):38-41,7
根据20kg小焦炉试验结果,对武钢焦炭转强度和配合指标之间关系进行了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炭转鼓强度和配合煤指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配合煤可燃基挥发份、粘结指数与粉碎细度的乘积对抗碎强度有显著影响,配合煤可烯基挥发份,粘结指数,粉碎细度,粘结指数与粉碎细度的乘积对耐磨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玉香 《山西冶金》2011,34(6):13-15,59
根据某焦化厂实测的配煤灰分、配煤硫分、焦炭抗碎强度以及焦炭耐磨强度,进行了配煤灰分、配煤硫分与焦炭质量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焦炭灰分和硫分分别与配煤灰分和硫分呈高度正线性相关关系:焦炭抗碎强度与配煤灰分呈高度负线性相关关系;焦炭耐磨强度与配煤灰分呈高度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5%-10%的1/3焦煤替代5%~10%的肥煤用20k试验焦炉炼焦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替代后焦炭的抗碎强度提高而焦炭的耐磨强度变差;2)配合煤细度和配煤工艺是影响焦炭质量的2个主要因素;3)此替代试验可以进一步在生产焦炉上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5.
侯兴 《铁合金》1997,28(6):20-21,39
根据新钢生产实践支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焦炭常温抗碎强度M40和耐磨强度M10对锰铁高炉利用系数和焦比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M40、M10主要焦比。M10是影响锰铁高炉产量和消耗物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南钢40kg实验焦炉开展配加非炼焦煤炼焦实验,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煤粉改性剂(zzz)对配合煤、焦炭质量的影响。采取不同配量的改性剂添加方案进行配煤炼焦实验,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配煤方案:非炼焦煤配加量达到15%(粒度小于3mm),煤粉改性剂添加量为0.10%。最佳配煤方案中添加改性剂与未添加改性剂炼出的焦炭质量相比,灰分、硫分基本保持不变,抗碎强度M40增加14.35%,耐磨强度M10下降6.00%,反应性降低5.5%,反应后强度提高5.93%,实验结果表明:焦炭冷态强度与热态性能指标均接近于南钢生产配煤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7.
彭陈辉 《钢铁》2005,40(6):14-16,39
介绍了焦炭质量变化对高炉操作的影响以及大高炉生产对焦炭质量的要求。通过完善煤质管理、改善焦炉炉温均匀性、重视焦炭的热性质、优化配煤结构、改善焦炭强度等途径,提高焦炭质量。提出在炼焦煤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采取选择粉碎、煤干燥、煤水分控制、煤干燥风选压块、干法熄焦等配煤炼焦新技术,可以提高涟钢焦炭质量,满足大高炉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配煤炼焦是通过控制配合煤的灰分、硫分、挥发分、G值等常规指标对焦炭质量进行预测,以达到生产预想质量焦炭的目的。随着高炉容积的不断扩大,焦炭在高炉生产中的骨架作用越发重要,高炉生产对焦炭的热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预测手段很难对焦炭的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进行准确的预测。随着显微镜下对煤的镜质体反射率的进一步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岩相分析进行配煤炼焦,通过检测配合煤中的煤岩成分的类型和比例对焦炭质量进行预测,很好地填补了常规工业指标预测的不足,我公司对煤岩的研究及应用与国内行业先进单位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仅介绍一些生产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40kg实验焦炉对影响涟钢焦炭块度的煤质和主要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单煤种的焦炭块度对应的性能指标有差异,配合煤焦炭块度关联性指标主要是挥发份指标和抗碎强度M40;焦饼升温速度对焦炭块度有显著影响。生产实践中,通过提高单煤实验焦炭块度关联性较大的煤质性能指标的煤种配比,焦炭块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关于提高焦炭质量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新日铁、蒂森*克虏伯、法国索拉克等公司的研究结果,详细介绍了焦炭反应后强度CSR与反应性CRI对高炉操作的影响,介绍了美国钢铁协会确定的高炉对焦炭质量指标的要求,煤的性质对焦炭CSR、CRI等性能的影响以及焦炭稳定性和硬度与高温强度之间的关系、CSR的预测模型、高煤比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和国内外对提高焦炭质量的研究状况等,并分析了鞍钢在焦炭质量方面与世界先进高炉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喷吹煤对焦炭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钢喷吹煤粉的反应性以及影响其反应性的因素。通过未燃煤粉、焦炭的共同反应试验,研究了高炉喷吹煤粉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燃煤粉可减少焦炭的熔损反应,提高焦炭的反应后强度。  相似文献   

12.
高反应性焦炭能够降低高炉焦比,减少CO2的排放量,改善高炉内铁矿石还原反应的反应效率。研究了在配合煤中添加碱性铁矿粉和酸性铁矿粉炼焦,铁矿粉的配入量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铁矿粉配入量的提高,焦炭的反应性增大,随后增幅放缓,且添加碱性矿粉的焦炭反应性高于添加酸性矿粉的焦炭,反应后强度与机械强度均有明显劣化;焦炭的灰分增大、硫含量逐步下降;焦炭的各向异性指数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研国内外焦炭热性能对高炉操作影响的研究进展,发现日本炼铁界对焦炭反应性关注度较高,且观点较一致:在确保焦炭冷、热态强度的前提下,较高反应性的焦炭有利于抑制风口部位焦炭的粉化和改善高炉炉内矿石还原速度,利于低成本冶炼;国内对焦炭反应性对高炉操作影响机理方面的探讨较日本少,观点与日本不同,认为焦炭具有较低的反应性和高强度利于高炉操作。建议更为全面深入研究热性能对高炉操作的影响,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探索,以求在领域内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焦炭质量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天 《冶金能源》1995,14(2):26-31
我国十大钢铁企业(除宝钢外)焦炭灰分、M40、M10和反应后强度等质量指标,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已经影响到2000 ̄2500m^3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为了满足高炉大型化和富氧大煤量喷吹技术的发展,研究了焦炭质量的有关问题及其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力  刘新 《冶金能源》1995,14(4):14-20
为适应高炉大喷煤的必然趋势,分别对高炉全焦操作和大喷煤操作下的焦炭质量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价,并介绍了改善高炉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高炉喷煤与炼焦技术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安祖 《钢铁》1995,30(6):5-9
介绍了世界焦炭需求的动向,并论述了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及中国炼焦工业发展的途径。随着高炉生产率提高及大量喷吹煤粉,焦炭的需求量将会有限增加,介至焦炭的要求将从数量的增加转向质量的改善。分析了高炉大量喷煤后,对焦炭在高炉中行为的影响,只有优化控制其质量的所有因素,焦炭质量才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高喷煤比操作对焦炭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查提高喷煤量对焦炭在炉内劣化的影响,在宝钢高炉上进行了风口取样研究.结果表明,喷煤量达到200 kg/t以上时焦炭劣化严重.高炉生产实绩回归显示,焦炭的热性能对高炉透气性的影响比冷强度显著.分析认为焦炭热性能指标CRI、CSR对高炉高煤比操作更重要.借此还提出了提高喷煤量和改善焦炭质量需加强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丁建坤  王尚  高斌  张强 《河北冶金》2011,(10):23-25
应用物料平衡与热平衡计算,分析了无烟煤和烟煤不同配比对焦比、碳排放量的影响,指出烟煤配入量达到77.45%时,焦比最低,高炉碳排放量随着烟煤配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对高炉减排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两段式喷吹煤粉工艺具有保护炉内焦炭强度、降低高炉料柱压差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煤粉喷吹量、强化高炉冶炼,同时还可以降低高炉大喷煤对焦炭质量的苛刻要求。两段式喷吹煤粉工艺在某钢铁公司日产达到约3 200t的高炉实施,通过对风口焦炭、高炉尘及高炉操作指标的分析,考察了两段式喷吹煤粉工艺的应用效果。工业实践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保护焦炭强度,改善高炉炼铁的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现行焦炭反应性试验方法的来源,主要表达焦炭在高炉内进入风口回旋区前抗CO2,气化能力以及反应后的抗粉化能力,是一种规范性试验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对焦炭反应性的认识和变化,20世纪认为反应性表达焦炭在高炉抗CO2,的气化能力,反应性高反应后强度低对高炉生产不利。进入21世纪,新日铁提出反应性只是表达了焦炭的活性,认为提高反应性可以提高高炉反应效率,对高炉生产有利,不同时期认识水平不同认知也会完全相反。通过CO2,含量和反应温度对焦炭反应性影响试验和高炉碳平衡计算,分析了喷吹煤粉高炉内焦炭的行为.确定了焦炭进入风口回旋区前的反应失重率。提出现行国家标准“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的反应性表达的是焦炭与CO2,反应的活性,高炉内焦炭反应失重率控制因素是矿石的还原性能和未燃煤粉率,与焦炭实验室测定的反应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