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5,(6):893-898
为探索中州赤泥回收利用新途径,用热分析(TG-DSC)、SEM分析、XRD分析以及比磁化率值测定等方法,对中州赤泥基于铁回收方面的物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和添加剂用量对赤泥还原焙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980℃,焙烧时间100 min,赤泥∶还原剂∶添加剂=100∶10∶4的条件下还原焙烧赤泥,经过磁选,其中的铁矿物得到了富集,精矿品位为56.91%,回收率82.25%。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赤泥为主体成分,研制一种粉煤灰早期强度激发剂.方法先用赤泥单独激发粉煤灰早期强度,后使用赤泥与石灰、石膏复合激发.通过测定试块3 d、7 d和28 d抗压强度来评定激发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加,各个龄期抗压强度都有升高.赤泥与石膏、赤泥与石灰复合后,抗压强度相对于赤泥单独激发有了明显提高.结论赤泥掺量为10%时,强度最大,而赤泥+石灰掺量为6%时强度最高,赤泥+石膏激发与赤泥+石灰+石膏掺量均在8%时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粉煤灰、拜耳法赤泥为原料制备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研究赤泥掺入及掺入量变化对水泥熟料烧结温度、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XRD分析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各矿物含量。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拜耳法赤泥能制备出各项性能合格的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赤泥的掺入能降低熟料的烧成温度,一定量赤泥的掺入能促进CS矿物的形成,提高水泥的抗压强度。当掺入量超过8% (质量分数) 时,会引起强度的下降。赤泥掺量为4%时,所制水泥的28d抗压强度达到48.9MPa。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磷酸镁水泥(MPC)的抗水性能,利用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柠檬酸(CAS)、聚合物乳液、CAS与聚合物乳液复掺对MPC耐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种添加剂的总掺入量为10%时,对提高MPC的强度以及耐水性的效果是单掺CAS时最好;CAS与聚合物乳液复掺时次之;单掺某种聚合物乳液和复掺不同种类聚合物乳液时效果相差不大,由于聚合物的附着作用,对强度和耐水性提高作用减小。其中,单掺CAS的MPC试样与不掺添加剂的空白试样在浸水试验后相比,3d强度损失率降低了19%,7d降低了51.3%。通过SEM、XRD等微观测试手段重点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CAS)并没有改变MPC的水化产物,而是在水化过程中提供了H~+保证MgO的充分反应,并形成了致密的螯合物薄膜,从而提高了MPC的抗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赤泥对水体中铅离子的吸附作用及赤泥的掺加量、吸附反应时间、溶液中Pb^2 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对铅离子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2h.赤泥的掺加量为2g/L时,2h后吸附率可达99.6%;溶液初始Pb^2 浓度越大,吸附率越小.但当把赤泥的掺加量固定为0.625g赤泥/100mg Pb^2 时,溶液的初始Pb^2 浓度对吸附率影响较小.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较为显著,温度越高,吸附率越大,表明吸附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为回收赤泥中的铝和铁,解决赤泥污染和占地问题,研究了用盐酸溶出废赤泥中的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工艺,考察了赤泥的焙烧、盐酸与赤泥的液固比、盐酸的浓度、酸浸时间、酸浸温度及酸浸方式对赤泥中氧化铝、氧化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不需要焙烧,盐酸与赤泥的液固比4∶1,盐酸的浓度为6mol/L,酸浸温度在109℃左右,酸浸时间为60 min,酸浸方式为二次浸出,氧化铝和氧化铁的浸出率分别为89.00%和98.39%.  相似文献   

7.
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膨胀珍珠岩为造孔剂,掺入煤气化灰渣和钠长石制备铁尾矿烧结透水砖。采用正交试验研究灰渣比、膨胀珍珠岩掺量和粒径、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烧结透水砖力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且对烧结产物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透水砖的抗折和抗压强度随铁尾矿掺量的增加而提升,透水性能随膨胀珍珠岩掺量与粒径的增加而提升;透水...  相似文献   

8.
以高炉矿渣为骨料、工程渣土为结合剂、秸秆粉末为造孔剂,采用半干压法成型,制备烧结透水砖试样,研究矿渣掺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成型压力对透水砖试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抗折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 175℃时试样透水系数最大,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成型压力继续增加,试样的抗折强度增大,但透水系数减小;当矿渣掺量(质量分数)为60%,成型压力为15 MPa,在1 175℃保温2 h的烧结条件下,试样的抗折强度达到11 MPa,透水系数为5.6×10-2cm/s。  相似文献   

9.
利用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制备陶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探讨了利用氧化铝生产中的废弃物研制赤泥陶粒的技术方法和制备条件.采用赤泥为主要原料,辅以粉煤灰、煤矸石等其他物料,添加少量的外加剂,制备新型陶粒产品.确定了最佳物料配比、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等,使陶粒的主要性能符合GB/T17431.2-1998标准规定.试验结果表明,处于最佳物料配比时,烧结温度为1125~1150℃,保温时间为20min,所制陶粒密度等级为600级,颗粒抗压力410N,筒压强度相当于5.5MPa,超过GB/T17431.2-1998中筒压强度≥2.0MPa的规定,吸水率20%,低于吸水率≤22%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添加剂A、B及杂质对镁铬砖高温强度、抗热震性及抗炼镍转炉渣侵蚀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杂质低的共烧结镁铬砖比一般镁铬砖及一般电熔再结合镁铬砖的抗炼镍转炉炉渣浸蚀性能好;含5%添加剂A的共烧结镁铬砖,其高温抗折强度可达13.2 MPa而未添加添加剂A的共烧结镁铬砖强度仅5.6MPa.添加5%添加剂A及CaO和SiO2杂质低的共烧结料制的镁铬风口砖适合于炼镍转炉风口区使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 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Ca (OH)2 浓度、添加剂用量和添加时间等因素对超细CaCO3 产品沉降体积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影响超细碳酸钙沉降体积的主次因素依次为: 反应温度、添加剂用量、Ca ( OH)2 浓度和添加剂的添加时间;并获得了生产超细碳酸钙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型煤试样的初始强度和常温强度作为泥炭腐植酸粘结剂提取能力的表征,研究了混合碱液对泥炭中腐植酸粘结剂提取率的影响。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确定NaOH的最佳加入量,然后在此最佳加入量的基础上,以NaOH、Na2CO3和Na3PO4为三因素做混料实验,采用全概率公式评分法对多指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分析处理后的综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综合指标的最优回归模型,以此求得三因素的最佳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Na2CO3和Na3PO4加入总质量为泥炭的15%,且加入比例为2∶1∶0时,可获得最佳的腐植酸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半固态AZ91D流变铸轧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固态AZ91D镁合金铸轧工艺试验研究中,选取机械搅拌速度、机械搅拌时间、熔体静置时间和浇铸温度作为试验因子,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半固态AZ91D镁合金流变铸轧试验;用极差分析法分析了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对半固态AZ91D镁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搅拌速度、静置时间、浇注  相似文献   

14.
绿色高强优质淤泥陶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武汉市湖泊淤泥做主要原料,掺入劣质湿排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弃物,进行了绿色高强淤泥陶粒的制备和研究.根据Reily等人提出的生产陶粒原料成分波动范围及原料中硅、铝氧化物与其他氧化物的比值区间进行了配料,挤压成型后进行了预烧以及焙烧等试验.结果表明,淤泥陶粒较合理的焙烧温度为1 050℃±50℃、焙烧时间为20~25 min;淤泥陶粒的堆积密度和强度随焙烧时间减小而下降;原料中掺入粉煤灰可显著提高陶粒产品的筒压强度,降低其吸水率,但应适当提高焙烧温度并延长焙烧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系统地研究了NaOH的质量分数、物料比、碱浸时间和碱浸温度对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然后用油浴代替水浴,提高制备水玻璃的温度,并对优化后的制备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方案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10%,物料比为1∶3,碱浸时间为4 h,碱浸温度为150℃。最优方案下制得的水玻璃模数为2.4128。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多指标情况下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最优组合,以再生骨料替代率、粉煤灰替代率和钢纤维掺入率为因素,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拉压比和折压比为指标,分别利用排队评分法与矩阵分析法对再生混凝土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钢纤维掺入率、粉煤灰替代率、再生骨料替代率;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最优组合为A4B2C4,即再生骨料替代率为100%、粉煤灰替代率为10%、 钢纤维掺入率为1.8%; 矩阵分析法所得结果与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更为接近,这表明矩阵分析法在确定最佳组合方案时优于排队评分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纤维素酶处理废纸浆废水生化污泥,讨论了其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酶用量为2.25U·g-1,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75min,其处理后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红外光谱图和电镜扫描分析表明:经酶处理后污泥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细小颗粒污泥均匀分布,其污泥的结构紧密易实现固液分离,从而提高了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Hot stamping of high strength steels is defined as a process in which blank is heated to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ustenite stabilization region for a definite time and then formed and quenched simultaneously in a mold with cooling channel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austenite temperature and soaking time have strong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quenching hardness,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two processing parameters. In this paper,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with two factors and five levels was appli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based on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acquired. Based on the data, regression models were set up an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showed that it is reliable to predict the quenching hardness,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by the regression models. Besides, the optimal results of each single object were obtained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nd global optimums was gained by employing ideal point method in which the quenching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we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正交实验法针对复配絮凝剂聚合硫酸铁-壳聚糖处理含油污水实验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验中选取透光率、含油量、悬浮物含量为测试指标。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影响因素温度、PH值、复配比例、絮凝剂加药量对各指标的影响主次顺序。并经过综合分析获得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温度为50℃、pH值为7、无机/有机为3:1、投药量为40mg/L。  相似文献   

20.
新型气田水质防垢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地区天然气气田水矿化度高、温度高、水型多、结垢严重的特点,将醋酸乙烯酯和马来酸酐进行自由基共聚,研究了试验条件对合成聚合物型防垢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运用正交试验原理,研究出合成聚合物型防垢剂的最佳试验条件;通过性能评价,该防垢剂对四川地区各种气田水均有很好的防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