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促进进城人口实现身份、地域和职业的三个转变。同时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对进城农民工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宽容的社会融入心理和环境,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创建活动,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民土地都被征收作为城镇化建设所用。在土地的征收过程中,失地的农民变得越来越多,而失地农民的权益被侵害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加强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护,成为土地征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浅述了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遭到侵害的方式以及保护农民权益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呈现出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关注了在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农民进城"导致"空心村庄"和"资本下乡"加速"土地流转"的社会现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农村发展的道路问题。解决农业与市场对接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如何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点,就是要以人为核心提升质量,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文章从对农民市民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并对推进市民化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哈尔滨市农民市民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道路,是对传统的城镇化战略和模式的彻底扬弃。既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走高消耗、高排放、城乡分割、缺乏特色的传统城镇化建设老路,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地实际、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然强调以人为本、集约型、和谐型、可持续发展。那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就必然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这在人类发展史上亦无先例可循。新型城镇化将会面临众多挑战,该怎样发展城镇化,发展怎样的城镇化,该怎样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积极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是学界与政府共同思索与面对的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正反两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产能转移到新城镇有多种选择,须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在纺织业遭遇劳动力短缺,发展后劲儿不足时,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给了纺织业难得的再发展机会。而纺织业又能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帮助当地将农民转变成为真正的市民,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认清我国生产力发展空间布局规律显得非常重要。目前,顺应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正>(接上期)(三)采取必要措施严治土地流转"乱象"。土地流转中的乱象产生了多方面危害,必须加以严格治理。1、土地流转"乱象"的危害不可忽视。由于违背土地流转的原则和策略,造成了乱象丛生,埋下多种隐患:一是侵害了农民权益,埋下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即导致不少农民未得到应有的收益,甚至沦为"无地、无钱、无业"的"三无"贫民,导致农民失地又没有生活保障,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二是大量土地转向"非农非粮"产  相似文献   

9.
<正>城镇化的车轮在带着亿万农民进城就业的同时,也给广袤的田野留下了大大的问号:今后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眼下,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紧迫,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制创新。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破题之策,就是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了脚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注意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其中水利问题是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解决水利问题能够帮助当地的农民享受城镇化带来的便利。文章以城镇化建设的内容作为主要切入点,分析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水利方面的重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和谐农村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好农村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在农村,土地是农民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主要的生活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的扩大,大量的农用地被征用,很多农民成了无地农民,成了处于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失地农民。他们的权益受到不同程度侵犯,又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本文从地理人文社会发展角度研究探索实施四化融合的可行之道,提出以人文本、以产为核、工农结合的现代社会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村改居历经以土地换身份、培育非农实体、以土地换保障、土地入股等模式的探索,失地农民的利益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土地承包权只是一种不完全的产权,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垄断性征用土地,削弱了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的经济基础;要在尊重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适当扩大农民对土地的处分权与收益权,让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同时,伴随着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过程也促使农村居民的物质设施和生活方式向城镇逐步向城镇化转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耕地机械化,体力劳动减少,与此同时,农民体质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在这一的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不仅关系着近7亿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也关系着农村的体育文化氛围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涉及到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我国城镇化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应运而生,然而土地征收在为我国城镇化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基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形成背景,重点探究由土地征收引发的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产区格局变迁、种植结构调整和消费层次提高等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继续推行土地征收与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闻秀丽 《黑龙江粮食》2022,(6):45-46+107
为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进。本文以全域土地整治为切入点,从搭建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强化企业引领作用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全域土地整治必要性和保障措施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城镇化水平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城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区域面积的扩大,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文章参考专家学者的观点,采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我国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并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资源,农村土地政策作为农村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妥当与否,将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未来土地政策改革可根据当前实际问题,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农民财产权益保护、人才回流和土地供给格局等多方位发力。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新形势,不断创新和完善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土地要素有序聚集,为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和医疗问题,进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作业,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的工业化水平,扩大农村市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国策,也符合农民的需求。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土地资源尤其紧张,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要大力提倡科学规划,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因此,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对城镇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已经是不少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文章将初步的分析这些问题,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一些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