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质量数为150的核区,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单粒子性和集体性的竞争。核子数增加或减少一两个都会引起原子核结构很大的变化。^156Tm是远离双幻数的稀土区核,目前为止对^156Tm核的研究工作比较少,已有的能级结构信息也很少。在中子数N≥88时原子核显示了集体性,而在中子数N≤86时,则表现出了单粒子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质量数为150的核区,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单粒子性和集体性的竞争。核子数增加或减少一两个都会引起原子核结构很大的变化。156Tm是远离双幻数的稀土区核,目前为止对156Tm核的研究工作比较少[1,2],已有的能级结构信息也很少。在中子数N≥88时原子核显示了集体性,而在中子数N≤8  相似文献   

3.
质量数80区的过渡性核表现了集体性和单粒子性的能级结构。对质子数Z为37~40、中子数N=45的原子核,如81Kr,87Mo核,在中低自旋时显示了单粒子特性,而在高自旋态时表现出较多的集体性。 近些年来,在过渡区在束γ谱学,如83Rb、83Y等核研究中,观察到了一串建立在较高K态的增强的△I=1的M1跃迁。它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激发模式,叫做磁转动带。我们对85Zr的研究目的,一是将其能级推到更高自旋,另一个是寻找该核的磁转动带。  相似文献   

4.
稀土区的核往往表现出多样的核形状和核结构。^152Dy(N=86,Z=66)核在低自旋态时有3个带共存于扁椭形的单粒子态中。对于同中子数的^153Ho(N=86,Z=67)和^154Er(N=86,Z=68)也发现了与在^152Dy中相同的3种结构:单粒子结构、SD结构和形变的转动结构。即N≤90的Dy、Ho和Er同位素核,表现出集体性与单粒子性共存的特点。为了研究质子对形状共存的影响,对同中子数核^155Tm(N=86,Z=69)的自旋态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A~80区中重核核结构复杂,且随质子数、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该区核的核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高自旋态谱学研究领域的中心课题之一。核微观组态、单粒子和集体运动等核结构可以通过能级和寿命测量来研究,但要作出肯定的结论和深入的了解需要测量原子核的g-因子。A~80区核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g9/2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g-因子对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特别灵敏,由g-因子测量可对粒子折对顺排作出肯定的判断。本工作通过A~80区Z=40的Zr同位素的高自旋态g-因子测量研究核结构随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 采用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方法测量了84Zr和86Zr的高自旋转动的态g-因子。高自旋态由85Ni(28Si,2p)84Zr和58Ni(32S,4p)86Zr反应产生和布居。入射Si和S束的能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二体晕核     
原子核内中子、质子的密度分布是决定核势、单粒子轨道等核性质的重要物理量。核子密度分布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而基础的核结构知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55年Tanihata等人在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发现双中子晕核~(11)Li,即以~9Li为核芯,二个价中子的密度分布非  相似文献   

7.
在核结构研究中,人们对质量数A≈80区的过渡核产生浓厚兴趣,这是因为这些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不多,无论何种核子数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核结构性质的剧烈变化。对N≈Z的Zr区核,它们具有很大的基态形变。随着中子数的增多核的集体性降低,当接近N≈50的满壳时,趋于近球形。在与Zr相邻的Mo同位素中,人们用壳模型对~(90)Mo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对于低激发态得到很好的描述。可是,在高自旋时壳模型计算与实验谱之间的分歧增大。  相似文献   

8.
袁岑溪  亓冲 《核技术》2014,(10):18-22
壳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轻质量及中质量核的性质,它能很好地描述这些原子核的基态和低激发态的能量、电磁矩和电磁跃迁以及β衰变等性质。本文简要介绍了原子核壳模型的基本框架,如何选择单粒子基矢和构建模型空间和有效哈密顿量。对不同区域的原子核的壳模型最新研究做了回顾。在psd区,介绍一个新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描述碳、氮、氧的中子滴线及其它性质以及A=20附近弱束缚丰质子核的谱学性质;在fp区,介绍了N=Z奇奇核中不同同位旋形成的转动带,以及通过N=Z附近的镜像核研究核力的电荷对称性破缺;在更重的区域,介绍了92Pd这个N=Z的原子核中同位旋标量质子中子对起主导作用,以及Sn同位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子诱发单粒子效应会影响航空飞行器和地面核设施用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基于质子加速器打靶产生的白光中子束是研究电子器件中子单粒子效应的重要中子源。通过开展辐照实验获取器件中子单粒子效应截面或阈值等信息,能够预测器件在中子辐射环境中的失效率,并为有针对性抗辐射加固提供数据支撑。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0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CYCIAE-100)通过质子轰击W靶发生散裂反应可以产生具有连续能量的白光中子。本文基于核反应理论,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100 MeV质子与W靶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子的产额、能谱和角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平均1个100 MeV质子可以产生0.33个中子;中子能量范围为0~100 MeV,且随着能量的增加中子注量先增加后减小,峰值在1 MeV附近;沿质子束方向中子角分布具有轴对称性,且随着出射角的增加,中子注量先减小后增加,在90°时,中子注量最小。选取0°出射方向的中子束开展单粒子效应实验,采用基于双液闪探测器的中子飞行时间法测量白光中子能谱,获得了能量范围为3~100 MeV的中子能谱,且当质子束为100 MeV/1μA时,在距离W靶15 m处的中子注量率为3.3×10...  相似文献   

10.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 (KEK)的KEKE 4 19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观测到了除有质子和中子以外还加入了λ粒子的特殊原子核 (超核 )的收缩。精确观测超核发射的γ射线 ,研究了超核结构。该小组用由质子束产生的π介子轰击锂 7原子核 ,产生锂 7超核。用加入有超导磁铁的γ射线探测器检测到由锂 7超核发射的 4种微弱的γ射线。与以前相比 ,能量分辨率约为以前的 50 0倍 ,超核的精细结构明显 ,知道了原子核已收缩了 19%。该成果已在美国物理学杂志《PhysicalReviewLetter》上发表。摘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  相似文献   

11.
在双幻数核附近,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容易研究。大量的在N~50区的研究表明:本核区的核素大多具有球形核结构,一些以^88Sr作为核心的壳模型计算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而^91N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41和50,中子为闭壳结构而质子为接近子壳层的闭壳结构。故其形状接近球形核,具有明显的壳层结构,高自旋态呈现较强的粒子性。  相似文献   

12.
在核结构研究中,磁矩能够直接给出核结构信息。高自旋态核结构研究中的核子顺排是一前沿研究课题。质子和中子顺排对磁矩的大小和符号的影响不同,质子顺排导致磁矩增大,而中子顺排则使磁矩减小,甚至出现负值。转动g因子系统测量,能够澄清核子是从集体运动还是从准粒子顺排获得角动量。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稀土区原子核中一对i_(13/2)中子拆对顺排是导致转动带交叉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理论,稀土区奇质子奇A核建立在不同质子组态上的转动带交叉频率应该是组态无关的并应与相邻偶偶核的转动带交叉频率一致。然而,实验结果显示,当稀土区奇质子处于不同的组态时,由一对i_(13/2)中子拆对顺排导致的带交叉频率表现出组态相关性,特别是当这一核区某些奇质子核的转动带建立在质子h9/2 1/2[541]Nilsson轨道上时,其转动带交叉频率出现了显著的推迟。这一现象在  相似文献   

14.
稀土区的核往往表现出多样的核形状和核结构。152Dy(N=86,Z=66)核在低自旋态时有3个带共存于扁椭形的单粒子态中[1]。对于同中子数的153Ho(N=86,Z=67)和154Er(N=86,Z=68)也发现了与在152Dy中相同的3种结构:单粒子结构、SD结构和形变的转动结构[2]。即N≤90的Dy、Ho和Er同位素核  相似文献   

15.
原子核平均场中的八极形变成分会影响到原子核的单粒子轨道,进而影响原子核的转动带结构,并在奇A核能谱中表现出来,如“宇称二重带”的出现。因为奇A核的能谱性质直接与内禀宇称被破坏的单粒子轨道密切相关,所以八极形变奇A核能谱的研究在原子核反射不对称性研究方面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工作推广反射不对称壳模型(RASM)以描述八极形变奇A核。  相似文献   

16.
方德清 《核技术》2023,(8):152-158
中子皮是不稳定原子核中存在的一种奇特结构,在核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效应。不同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中子皮厚度会影响核-核碰撞中的中子擦去截面、轻粒子产额比、重碎片产额比、光子产生截面等物理量,也与原子核的集团结构、表面宽度、温度等存在密切关系。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研究发现,中子皮同样存在明确的效应。实验上,基于放射性核束装置可以产生具有中子皮结构的不稳定核,通过测量其与稳定核发生反应后与中子皮敏感的观测量,能提取或确定中子皮厚度。结合核理论模型,可以进一步约束非对称核物质的状态方程及核天体的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子与不稳定原子核反应数据是核科学研究和核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核天体物理研究中的关键数据之一。建立中子与不稳定原子核反应数据的评价方法是其关键。应用核反应理论模型,在研究不稳定原子核附近的稳定原子核中子反应全套数据基础上,系统研究核反应光学模型势随原子核质量数A、电荷数Z和中子数N的关系;分析不稳定原子核的基态和激发态的自旋和宇称与邻近稳定核的相关物理量的共性和特性及相似性,研究不稳定原子  相似文献   

18.
周坚 《核技术》1990,13(1):47-51
本文通过对核的稳定性分析图对人工合成超重元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任何已知的两种原子核合成的超重核都是欠质量超重核,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质子间的排斥性库仑力的强烈作用,抵消这种作用的有效方法是采用中子渗入技术;超重元素的质子数最多不大于1002,质子数在362至1002之间的“极端”超重核估计是中子星;预计具有稳定性的质子数等于114的超重元素的质量数在299至315之间。  相似文献   

19.
<正>轻原子核中普遍存在集团、中子或质子晕等奇特结构,这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9Be是唯一稳定的Borromean核,也是典型的弱束缚稳定核。其第一激发态1.684 MeV 1/2+带头的结构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从早期开始就受到广泛关注。虽然已有多个理论预言~9Be存在α集团结构,但由于这些激发态是作为粒子衰变阈上短寿命共振态而存在,缺乏证  相似文献   

20.
探讨质量数A≈130轻稀土核的高自旋态行为对于核结构研究有重要意义。这些核处于从球形向大变形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_911/2)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h_(11/2)中子有使核朝向γ=-60°扁椭球形状的驱动力,而h_(11/2)质子则产生朝向γ=0°长椭球形状的驱动力。因此,A≈130过渡区的原子核基态组态处于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竞争中,随着转动频率的增大,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