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薄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特点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3.
敏感性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充分描述稠油注蒸汽特征的数学模型,它首次考虑了地层绝对渗透率压力敏感性和盐敏效应。该模型对单一介质油藏稠油注蒸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了孤东油田稠油区块地质特点和蒸气吞吐开采中防砂及配套工艺存在的问题,优化了一套适合孤东稠油区块注蒸汽开采的防砂及配套工艺。现场应用表明,“涂敷砂+金属棉滤砂管”复合防砂方法适合于孤东油田稠油疏松砂岩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成功率高,有效期长,注蒸汽后配套过泵电加热工艺,可提高稠油注汽开采效果延长注汽周期,优化射孔工艺和防膨预处理是提高泥质疏松砂岩藏防砂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碱性添加剂提高稠油注蒸汽采收率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现德 《油田化学》1992,9(4):363-365
为提高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效果,常在蒸汽中添加少量化学剂,本文探索了使用碱性添加剂的可能性,考察了与碱性添加剂反应后原油酸值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初步研究了碱性添加剂对油层砂的溶蚀性。模型驱油试验结果表明,碱性添加剂可使稠油注蒸汽采收率提高12.7%—13.6%。  相似文献   

7.
注蒸汽开采稠油用的两种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考察了注蒸汽开采稠油用的两种商品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HD-1和HD-2的应用性能,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用不含钙镁离子,矿化度7300mg/L的水样配制,测定界面张力时油样为煤油,其余测试中油样为70℃粘度1100mPa.s的一种脱水稠油。HD-1和HD-2在质量浓度在0.1-2.0g/dL时使室温油水界面张力由36.5mN/m降至3.4-2.1mN/m,HD水溶液与稠油(体积比3:7)在70℃形成的乳状液,粘度大幅度降低,HD-2浓度为0.2g/dL,HD-1浓度为1.0g/dL及以上时降粘率均大于95%,在280℃隔氧热老化60-72小时后,HD-1的界面活性和乳化降粘性能有所降低,HD-2则有大幅度降低,HD-1和HD-2抗耐钙镁离子的能力差,在70℃,24小时静态条件下,0.5-1.5g/dL HD-1和0.1-1.0g/dL HD-2水溶液从和原油的岩心中浸出的油量,比矿化水浸出的油量多10余倍,且随H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将0.3pV不同浓度的HD-1和HD-2溶液导入蒸汽发生器在220℃进行岩心蒸汽驱油,初期采出油量较净蒸汽驱有所减少,但最终(-5PV时)采收率的增加,蒸汽/HD-2驱的采收率随HD-2浓度增加而增大。增幅最高达19.7%(1.0g/dL HL-2),蒸汽/HD-1的采收率则在HD-1浓度为1.0g/dL时出现最大值,增幅为6.9%,HD-1和HD-2在稠油开采中可用作乳化降粘剂和注蒸汽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场调查,揭示了热力开采稠油埋地管线腐蚀的特点。文中对腐蚀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通过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防腐技术后,管线腐蚀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对岩石层的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过程中,储层岩石因处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下而容易出现颗粒的脱落、运移和堵塞,对储层岩石更易造成伤害,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用自行设计的新实验方法对稠油油藏注蒸汽时对储油层岩石的伤害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伤害的程度和引起伤害的主要因素,找到了岩石层污染的注入速度和放喷界限.对蒸汽驱的岩石孔隙结构变化进行了分形研究,从量的角度对蒸汽驱对油层岩石的伤害进行了评价,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注采参数系统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蒸汽吞吐热力采油的效果取决于由注采参数决定的注入蒸汽的热能利用程度。将蒸汽在地面管线、井筒及地层中的流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在地面、井筒管流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节点分析技术,建立蒸汽吞吐注入系统组合模型,提出蒸汽吞吐井注采参数整体系统优化的设计方法。考虑蒸汽吞吐井的注入、采出费用建立经济评价模型,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注采参数。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优选出的参数进行生产,可提高蒸汽吞吐井的热能利用率和开采效果。图2表2参8  相似文献   

11.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浅层稠油油藏普遍存在严重非均质性以及热力开采过程中的蒸汽超覆现象,致使油藏中上部动用程度高,下部动用程度低,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采用热胀式热采封隔器和ZY-1型多轮次注抽泵,组成配套工艺技术,在吞吐井上实施"封上采下"、"封下采上"、"堵漏"等工艺,能有效地解决油藏层间矛盾,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并实现不动管柱重复注汽、采油的全过程。4年来现场共应用 12 4井次,措施有效率为 93.5%,累计增油 2 870 5t,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稠油热采工程中,由于常规注汽锅炉产生的蒸汽干度低,注到井底的蒸汽干度通常不到50%,影响了开采效果,为此需要采用新的高干度过热注汽锅炉。文章结合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注汽开发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新研制的高干度过热注汽锅炉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现场运行情况及相关技术数据的测试情况等。  相似文献   

13.
浅井薄夹层稠油井热采分层注汽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井、薄夹层稠油井热采分层注汽工艺技术主要是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油层较浅、较薄、夹层较小、原油较稠而开发研究的?该技术主要配套工具高温封隔器的特点是液力坐封,不受温度限制:工具结构简单、短小,适宜薄夹层分层卡堵,可实现多层控制注汽,且生产管柱与分层注汽管柱合二为一.减免了注汽管柱起下作业,减少了作业工作量,消除了作业过程中热能浪费。  相似文献   

14.
提高稠油水平井注蒸汽效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热采水平井普遍存在水平段横向上吸汽不均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采用均匀注汽工艺技术,利用封隔器将水平段有效分隔成多个部分,以注入蒸汽均匀分配为目标函数,根据沿水平注汽管柱长度方向上流量均匀分配原则及蒸汽在储层中的均衡分配关系,建立了蒸汽均匀分配计算模型,对新疆某油田2口不同储层条件油井注汽管柱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所使用的一些注汽参数优化设计软件,由于涉及参数过多、计算复杂、难以推广使用的问题,进行了蒸汽吞吐最佳注汽参数实用图版研究。根据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所研制的蒸汽吞吐井注汽参数优化设计软件,对南阳井楼油田零区稠油油藏,以周期净产油量最大为目标函数,优选出不同采出程度、不同存水条件下吞吐生产井最佳注汽参数(注汽压力、干度、速率和周期注汽量),并绘制成图版。现场工作人员可通过查图版方便地确定各周期最佳注汽参数,以提高蒸汽吞吐井的开采效果。应用结果表明,查图版所确定的最佳注汽参数与用优化设计软件计算的参数相比,相对误差不超过10%,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井下裂解就地改质稠油,提高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的室内模拟实验和矿场应用试验。研究表明,油藏矿物可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其中黏土矿物的催化效果优于其他矿物,可使稠油黏度降低30%以上,黏土矿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热裂解反应;注入催化剂硫酸镍和供氢剂四氢萘溶液段塞后,蒸汽吞吐最终采收率大幅度提高,比单纯蒸汽吞吐提高8.8%,产出油降黏率增加51.7%,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分别增加38.0 mg/g 和26.3 mg/g,胶质、沥青质含量分别降低41.9 mg/g 和41.1 mg/g. 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井下裂解就地改质稠油技术可延长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时间、提高日产油量、提高油汽比和回采水率,较大程度地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注蒸汽后油藏火驱见效初期生产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克拉玛依油田红浅1 井区将火驱作为稠油油藏注蒸汽(蒸汽吞吐、蒸汽驱)后的一种接替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该种方式下次生水体对火驱进程的影响,并给出了火驱开发过程中一线生产井的5 个生产阶段及各阶段生产特征。结合矿场试验实际生产动态,分析了生产井见效初期的3 种产状及不同产状的形成机理。这对分析类似油藏的火驱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稠油油田的许多区块或油藏已进入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的方法,以辽河冷家堡油田的几个典型的稠油区块为例.进行了蒸汽吞吐之后注co,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并对数模和矿场先导试验的结果进行了经济评价给出了不同原油粘度的稠油油藏在注蒸汽吞吐之后注CO,吞吐的可行性。对 于前期进行过多轮次蒸汽吞吐的普通稠油随原油粘度增大。注co,吞吐的换油率增大、可行性增加.对于特稠油和超稠油,前期必须进行1~3轮次以上的蒸汽吞吐,之后实施co,吞吐工艺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所得的结论对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超稠油注蒸汽吞吐开发中发生层间汽窜的突出表现是地表窜汽,造成产能损失,使地表窜汽区域储量不能利用。由于注汽压力远大于油层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吞吐生产,套管与固井水泥环间会产生缝隙,后续注汽时蒸汽沿此缝隙上窜,就会从水泥环薄弱部位进入上覆砂层。当窜入该砂层的蒸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注汽,蒸汽就会从该砂层薄弱部位喷出地表而产生窜汽。其原因主要是超稠油注蒸汽吞吐开发时的采注比小于1,且长期压注所致。解决的方法是提高排液能力,封堵套管窜槽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