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意变截面棒材无模拉伸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模拉伸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金属成形工艺。此文在对无模拉伸的发展动态,国内外研究概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任意变截面棒材无模拉伸的变形机制及成形可行性,提出了任意变截面棒面棒材无模拉伸速度或冷热源移动速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并提出了几种抛物面棒材无模拉伸的速度模型,经过实验研究证明,此文提出的速度模型较好地表达了任意变截面棒材无模拉伸速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此文分析了锥形管件无模拉伸的变形机制,提出了锥管形件无模拉抻速度、冷热源移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对锥形管壁厚的变化也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本文提出的速度模型,较好地表达了锥形管件无模拉伸冷热源速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变断面管无模拉伸成形方法。在无模拉伸过程中,采用感应加热线圈对拉伸材管局部快速加热至高温,然后以一定速度拉伸管材,与此同时,感应线圈以一定速度移动。由于断面减缩率仅由二者速度比值决定,所以在拉伸过程中连续改变速度比值就可以得到变断面管。该方法工艺合理,设备简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锥形件无模拉伸工艺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锥形件无模拉的变形机制,提出了锥形件无模拉伸速度和冷热源移动速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对于锥形件无模拉伸成形,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克服了以往通过线性加减速成形件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无模拉伸加工钛管的成形方法及生产工艺.通过对钛管无模拉伸变形机制的研究,分析了冷热源运动速度、拉伸速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微积分原理和钛管变形时的几何规律,以及速度、位移、时间三者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无模拉伸钛管的数学模型,并在无模拉伸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证明,该模型结构简单、精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模拉伸异型断面锥形电柱的成形方法。通过对异型断面锥形电柱无模拉伸变形机制的研究,制定了电柱无模拉伸加工工艺,提出了无模拉伸速度、冷热源移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拉伸速度模型。实验研究证明,该文制定的工艺方案合理,所建立的速度模型较好地表述了无模拉伸速度变化规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新型锥形管的无模拉伸成形方法,该方法解决了锥形钢管难于塑性成形的问题。通过对锥形管无模拉伸变形机制的研究,建立了锥形管无模拉伸的速度模型,制定了无模拉伸加工工艺。实验研究证明,所建立的速度模型较好地表达了无模拉伸速度变化规律,制定的工艺方案合理新颖,设备简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贞益  鲁怀敏 《钢管》1999,28(6):18-22
介绍了一种无模拉伸不锈钢热电偶套管的成型方法及生产工艺。通过对热电偶套管无模拉伸变形机制的研究,分析了拉伸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无模拉伸套管的数学模型。实验证明, 该模型结构简单、精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贞益 《金属成形工艺》2002,20(2):11-13,2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模拉伸加工高级轿车后簧的成形方法及生产工艺,分析了高级轿车后簧的无模拉伸的变形机制,利用微积分理论及变形条件,提出拉伸速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无模拉伸高级轿车后簧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证明,在V0给定的条件下,控制拉伸速度Vi的数学模型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新型的无模拉伸加工汽车后簧的成形方法及生产工艺,分析了汽车后簧的无模拉伸的变形机制,利用微积分理论及变形条件,提出拉伸速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无模拉伸汽车后簧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证明,在V0给定的条件下,控制拉伸速度VI的数学模型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1.
在拉拔温度850℃、拉拔速度0.7mm/s、进料速度0.5mm/s的条件下,对连续柱状晶组织BFe10-1-1合金管材进行无模拉拔成形,采用X射线法测定管材的残余应力,采用TEM进行微观组织分析,探讨了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沿着拉拔方向,无模拉拔合金管材的变形区外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已变形区残余应力值较为均匀;各点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最大值为135MPa。无模拉拔成形过程中,连续柱状晶组织BFe10-1-1合金管材的晶界变得曲折,晶界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位错塞积,变形区沿拉拔方向的位错密度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导致产生不同程度残余应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管材无模拉伸时速度场,并对管材无模拉伸时壁厚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管材无模拉伸时壁厚变化与拉伸后管材内径、外径以及断面减缩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管材拉伸后壁厚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非常接近,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方管材无模拉伸时壁厚级断面形状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对于方形管材无模拉伸时,壁厚相对与拉伸后方形管材外边长、内边长的相对变化以及(1-R5)^1/2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Dieless tube drawing offers flexibility to reduce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a tube only by adopting a drawing speed higher than the feeding speed without requiring dies or a mandrel. However, this promising technique faces the technological challenge of enhancing the drawn part accuracy.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process depends on the processing conditions. Therefor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re necessary. A vision sensor was employed to monitor the minimum outer radius, and a fuzzy controller was selected to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sired geometries by adjusting the drawing speed. Shift reference was introduced to compensate the deformation delay of dieless tube drawing. The dimensional accuracy of the drawn part improved after implementing the proposed control system. However, an oscillation of the profile on the drawn part caused by improper adjustment of drawing speed. An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 was introduced to perform appropriate adjustment of drawing spe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 drawn outer radius accuracy of up to 99.6% was achieved with a 1.6% variation on the axial direction at a 44% reduction ratio. This performance was verified under various reduction ratios and feeding speeds.  相似文献   

15.
锥形管无模拉拔时,由于变形区金属没有模具的约束,产品形状及尺寸精度完全取决于工艺参数,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艺参数对锥形管尺寸稳定性、母线直线度以及极限断面缩减率的影响,对优化无模拉拔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锥形管无模拉拔变形时,升高感应加热温度、增大冷热源距离、减小进料速度,可以增大极限断面缩减率;而较低的感应加热温度、较短的冷热源距离,则有利于提高锥形管的母线直线度。对于管坯尺寸为6mm×1mm的304不锈钢锥形管无模拉拔加工,在感应加热温度900℃~1100℃、冷热源距离15mm~40mm、进料速度20mm/min~40mm/min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单道次拉拔极限断面缩减率最大可达57%,尺寸误差可控制在5%以下,母线线性相关系数达0.976以上,是合理的工艺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无模拉拔制品的表面质量,优化无模拉拔工艺参数,并预测氧化膜厚度,通过分析变形温度、变形程度等因素对金属氧化过程的影响,针对无模拉拔成形金属锥形管,建立了无模拉拔成形时金属的氧化动力学模型,并与304不锈钢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模拉拔成形过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直线复合规律,变形程度增大,变形温度升高,金属的氧化速度加快,氧化膜厚度增加;304不锈钢锥形管无模拉拔成形时,随着拉拔的进行,变形程度逐渐增大,表面氧化膜厚度逐渐增厚,理论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10%;降低感应加热温度、缩短冷热源距离,可以减小金属的氧化程度,有利于提高金属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