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给我国的石油开采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加大我国原油的产量,我国在新油田建设中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地质录井工作,是石油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质录井工作的进行,我们可以有效探明地下的原油分布情况,这对我们制定开采计划有非常大的作用,也为后期的开采作业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在逐渐提升,而且我国大部分地区石油在开采的过程中已经进行入了三次开采的阶段,在开采的过程中化学驱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石油的开采效率,并且该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大型石油开采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之一。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石油开采工艺以及驱油剂的使用种类进行合理的分析,化学驱油田采出水主要以聚合物驱采出水、二元驱采出水等为主。化学驱采出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原油、悬浮颗粒以及矿物离子、微生物以及少量的化学助剂等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提升原油开采效率,对提高原油产量、保证石油的供给意义重大。目前我国老油田多进入开采中后期,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开采难度加大,聚合物驱油是提升原油开采效率、保证原油持续稳产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应用效果来看,聚驱能够从宏观上提升采油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聚驱后期要想提高原油的采收率还需要做其它技术的应用,本文对聚合物驱后期的提升采收率的方法做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聚合物驱油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石油资源虽丰富,但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社会发展过程中其需求量较大,故应提升油田的采油率。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常用注水法进行开采,以提高采油率、降低环境污染,但到开采后期,随着原油资源被消耗,其流动性下降,使原油不能流向指定开采区,增加开采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开采后期提出了技术改进,结合实际情况可选择MEOR技术、注水井高压流量控制技术等,实现油田开发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原油的开采项目遍及全球的各个国家地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明显。原油开采技术一直是决定原油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采收率技术应用状况的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世界范围内原油开采中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主要有热采技术,注气技术,化学驱技术。这三项技术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开采经验。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已经采用了先进的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为了适应生产环境发展的需要,原油开采技术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蕴藏的能源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点,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我国人民对能源的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旱在几千年前就对矿产等资源进行开采,到二十一世纪能源主宰经济发展的时代,全球各国开始了对天然气的大范围勘查与开采,如何科学合理并高效地对原油进行开采是我国能源开发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对原油体积计量在国际原油开采与贸易中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对提高原油交易精确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从原油体积计量工作的内容着手,分析了国内外原油体积计量工作开展的现状,结合原油计量接轨技术对实现原油体积计量的可行性作出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油气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利用三次采油技术提升原油的采收率,对缓解我国油田产量下降压力,维持我国原油稳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三次采油驱油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以气驱为主的当前几种典型的三次采油技术,并详细阐述了以蒸汽吞吐和注蒸汽为主的稠油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油气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利用三次采油技术提升原油的采收率,对缓解我国油田产量下降压力,维持我国原油稳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三次采油驱油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以气驱为主的当前几种典型的三次采油技术,并详细阐述了以蒸汽吞吐和注蒸汽为主的稠油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油工程技术的优化就是在解决与改革当前我国石油开采所处的较难开发的三次采油阶段,使用先进的热力采油技术、气体混相驱采油技术、化学驱采油技术、微生物驱油法技术以及合理的对应条件的优化措施,对于提高开采原油效率、降低开采原油成本、增加国家的石油储备、稳定国家经济能源基础而均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优化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使用跟先进更合理的采油工程技术,才能攻克我国油田三次开采的困难局面,为我国石油开采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更快地开采出更多的服务于国民的石油。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我国原油开采“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迫切需要开发出适合我国油田现有开采情况的新一代油田化学品,其主要品种是钻井液用化学品、堵水用化学品、三次强化采油用化学品、清防蜡和降凝降粘用化学品、三次采出原油破乳脱水用化学品和回注水处理用化学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原油需求量逐渐增加,在稠油开采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开采,需要研究稠油降黏技术,从而更好地促进稠油的开采。主要对稠油降黏技术进行了阐述,供同行业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民的生活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能源需要量的增多。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得到一些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开采的进行,原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深度不断增加,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并且原油和天然气的含水率也不断增加,开采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对国内的油气开采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大对油气集输处理的研究力度,提出新的集输技术工艺,促进我国原油和天然气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油气田的总体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陆相沉积盆地,不仅种类复杂,而且原油含蜡高、粘度高,这些特点对于油田开采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为了提高石油的开采率,我国也在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石油开采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已经由最初的一次采油技术发展为三次采油,采收率也得到的显著提升,为石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针对我国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能源需求大国,随着工业产能的不断上升,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上涨。为了满足国内的工业生产石油需求,除了从石油大国进口原油外,我国还加大了对国内油田的开采。目前,我国部分开采时间较长的油田基本到了中后期,面临着开采难度上升、开采问题频发的现状,想要稳定产量和开采安全水平,我国需要进行采油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保证我国石油事业的稳步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石油采油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推动我国石油开采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热力采油技术面临着挑战.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通过对氮气的性能研究及注氮气开采的有效方式和工艺技术进行的调研,实现氮气提高驱油能力、提高驱油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油气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运用三次采油技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减缓我国多数油田产量递减速度、维持原油稳产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石油的开采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开采难度变得越来越大,三采技术作为石油开采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稳定老油田的产量。因此本文就总结了我国三采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石油资源面临日益匮乏的现状,石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石油的深度开采和提高原油的收采效率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各大油田通过引进原油开采的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石油的生产效率。而提高石油的收采率是一项较为高端的科技,例如微生物驱油技术,高温高盐三类油藏化学驱技术的研究,主力油田注水开发关键的技术研究等等。本文通过油田以及油田详细阐述三采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原油管道作为原油输送的重要途径,原油输送过程碳排放控制是原油输送产业碳减排管理至关重要的工作.文章主要围绕原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碳足迹评价展开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加以分析,清晰反映原油输送过程碳排放规律,提高我国的原油管道优化运行和碳减排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石油经过一次、二次开采后,仍有超过65%的原油未被开采出来。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三次采油(EOR)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表面活性剂驱是EOR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来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从桑树叶中提取出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用于EOR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质量分数为1%的桑叶微颗粒流体(微米数量级)可将蒸馏水和煤油间的界面张力降低60%。利用岩心驱替装置研究了桑叶提取的表面活性剂驱油率,驱油率可以从水驱的49%增加至表面活性剂驱的68.6%。本研究第一次将桑叶应用于石油开采中,有助于推动天然表面活性剂在EOR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