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针对传统大型物流仓储地基处理技术在工期、成本、环保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提出了普通强夯联合CFG桩、孔内强夯碎石桩与孔内强夯碎石桩联合CFG桩3种基于强夯的地基处理组合技术,给出了具体的工艺参数与加固机理,并通过实际工程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验证。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地基处理组合新技术在上部填土(淤泥质土)厚度小于10 m、上部填土(淤泥质土)厚度小于10 m且下部10~20 m范围内为软弱夹层的地层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孔内强夯碎石桩在挤密桩间土的同时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采用3种地基处理组合技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100 kPa, 5 a工后沉降均小于20 mm。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南线第四合同段K17+125石拱涵基底处理的施工经验,详细介绍了强夯碎石挤密法在处理湿陷性黄粘土地基中的应用,同时与挖孔桩、砂桩强夯法和换填三七灰土处理方案作比较,更证明了其经济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应用强夯法的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及加固效果检验,说明对非饱和松软填土和粉土的强夯加固效果以及参数的试验和确定,并提出了跳打施工,强夯一遍完成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采用挤密碎石桩与强夯法结合加固处理湿陷黄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实践,在强夯设备有限,强夯能量又难于满足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是一种处理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干振碎石桩加固技术处理新近填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振碎石桩加固技术是十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很少用于处理未完成自重固结过程的新近填土。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某工程新近填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阐述了其方案设计、实施情况和加固效果,分析了适合新近填土地质条件的干振碎石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该技术在新近填土地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挤密碎石桩与强夯法结合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实践。在强夯设备有限,强夯能量又难于满足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是一种处理加固温陷性黄土地基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基土强夯加固模式及加固范围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代表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事例,在大量的测试资料及春他有关强夯文献资料广泛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强夯加固模式图;并根据强夯地基土密实改变的特点、夯沉量与强夯加固深度的关系,建立了填土地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及加固宽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同样对其他较均质的非饱和土体适用,对估算地基加固范围,尤其是在试夯时估算地基加固范围,从而对强夯施工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强夯置换法是强夯法的一种衍生方法,相对于强夯法而言,强夯置换法在处理含水量较大的待处理地基土方面,尤其是成分复杂的软粘土有明显的优势,桩式置换是强夯置换法最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其除了具有强夯动力加固作用外,还具有加筋、挤密、置换、排水特性.本文就桩式强夯置换法加固处理地基过程中的施工程序、桩的方案布置,置换有效深度、填料...  相似文献   

9.
国道主干线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经过宁夏固原境内2.2km当年海原大地震破坏区,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发现该区域地势起伏不平,地表土质松疏,地形紊乱,路基两侧排水十分困难,是典型的公路地基不良地质.对该段地基的处治关系到高速公路全线的建设成败.经过挖孔、钻探,取样做试验,土质水文分析,多方案比较,最终设计采用碎石挤密桩对该段地基进行处理.施工过程显示该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处治成功.该段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状况稳定.采用碎石挤密桩处理液化粉土地基取得了显著的工程效果,对处治类似地基和地震破坏区地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水库拦河大坝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并对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包括碎石桩桩体和桩间土以及桩土应力比等项的检测。最后综合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载荷试验和土压力盒读数的检测结果得出:碎石桩对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能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其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设计要求,抗液化能力明显提高,并且这种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小地基总沉降,加速地基的固结,具有良好的导水性;桩土应力比变化曲线呈上凸抛物线型,其值一般在1~4之间;碎石桩桩身附加应力随深度衰减很快,在接近桩底时,其附加应力几乎为零,所以在用碎石桩处理地基时应注意碎石桩的有效长度。该方法在随后进行的地基大面积加固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沪宁城际铁路CFG桩网复合地基试验段和京沪高铁砂桩网复合地基昆山试验段,在现场试验断面埋置土压力盒、沉降计和孔隙水压计等监测仪器,获取地基沉降、桩和桩间土压力、孔隙水压等监测数据,对比分析CFG桩与砂桩网在高速铁路地基工作性状及工后沉降控制效果中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FG桩网和砂桩网联合堆载预压均可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后沉降控制要求,CFG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总量与沉降速率均小于砂桩网复合地基,且收敛速度快;受桩刚度差异的影响,CFG桩网复合地基与砂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桩土应力比随着路堤填筑加载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后者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呈波浪形变化;CFG桩网地基超孔压消散速率远小于砂桩桩网地基的超孔压消散速率;在施工工期较短的情况下,与砂桩网复合地基相比,CFG桩网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工后沉降控制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路堤荷载下刚柔性桩对深厚双层软弱地基的加固效果及其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结合连云港港某铁路软基处理工程,采用带帽预制方桩和带扩大头的双向搅拌粉喷桩联合加固,对路堤填筑过程及预压期内地表沉降、桩土差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超静孔隙水压力、桩土应力比以及桩土荷载分担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荷试验中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外荷载增加而增加;地基变形发生在填土期,预压期内沉降变形继续并逐渐趋于稳定;填土荷载向刚性桩及搅拌桩桩顶集中,刚性桩桩顶应力增长较快;面积置换率为22.2%的预制方桩(含桩帽)承担了56.2%的荷载,但其承载力只发挥了不到18%;面积置换率和土质条件是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工程渣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并提出增加矿坑填埋场容量利用率和减少工后沉降的填埋方法,对堆填年限为5 a、处于积水填埋工况的湖州德清花山填埋场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发现,工程渣土成分复杂,具有低渗透性、高压缩性、抗剪强度随水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等工程特性,矿坑填埋场压实度低,地基承载力低,土体大多处于饱和状态,固结缓慢. 利用LANDFILL程序对填埋场进行沉降与容量分析,发现在积水填埋工况下,矿坑容量利用率低,且工后沉降大,不适合直接用作农业用地或建设用地;在不积水填埋条件下进行工程渣土回填或降低地下水位能大幅度提高矿坑容量,并有效减少工后沉降. 研究结果为填埋场安全及容量设计、地基处理和地下建筑物施工提供了优化方向、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沿海吹填软土地基上大型圆形储煤场的地基处理,采用了砂石桩与素混凝土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现场试桩及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经过处理后砂石桩成桩质量良好,桩间砂土液化消除,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静压挤密桩在处理地基过程中成孔、夯填等施工工艺.实践证明静压挤密桩施工技术提高挤密桩的工作效率,降低地基处理的成本,并能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它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南西北部各种类型地基土室内固结试验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地基土压缩系数试验值呈对数正态分布,为该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填土、边坡开挖等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某高层建筑群分期施工,在后期施工的1#~3#基础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发现地基地质卵石含量偏少,夹层分布不均匀,1#楼局部和3#楼的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受场地条件和临近建筑物的限制,补桩或者继续深挖的措施难以进行,灌浆加固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工期长。综合考虑各因素,采用PHC-300-70A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对3#楼地基和1#楼局部地基进行加固,经复合地基荷载板试验,处理后的地基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湖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用性,针对湖区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采用的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研究,并与多组短桩、长桩及多桩复合地基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和对路基沉降量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约为240kPa,大于设计值的127kPa;路基工后最大沉降量约1.31cm,说明处治效果良好,用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湖区软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典型溶蚀条件下,基坑施工受地质、水文、地面构筑物等因素的影响,文章介绍了综合采用放坡支护开挖和排桩、连续板墙支护加高压旋喷桩、灌浆止水帷幕的联合支护、止水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同步爆扩法处理高速公路液化土地基的实施方法和参数,验证理论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采用现场试验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合理爆扩参数、爆扩孔装填结构、爆扩方式、安全控制等同步爆扩法处理高速公路液化土地基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结果表明:爆扩孔的装填结构和填塞长度是爆扩成腔和同步完成爆扩腔碎石充填的关键;超孔隙水压力与爆扩距离均呈负指数规律分布,其有效范围为4~6m,排水沉降主要发生在爆扩后2~3d内,地面沉降量达0.3~0.4m;爆扩地面震动频率为5~15Hz低频大振幅震动,爆扩安全距离为40~50m.采用该技术处理后的地基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提高,液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