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PHREEQE软件对承德市某研究区域周边浅层地下水的水文水化学迁移演变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典型监测点浅层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在特征条件下的水化学特征演化及地下水水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本研究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中的主要阳离子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了阳离子交换作用及裂隙型水-岩交换作用的影响;(2)随着浅层地下水迁移,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温及水位变化幅度小,且不易受到周边地下水开采活动影响。研究结果对理解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的水文水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某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和范围,以其滨海厂址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成果, 采用水位动态监测、水化学分析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规 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动态随着降水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动,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和氢氧稳 定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大气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浅层地下水与不同的地表水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水 力联系且受到明显的蒸发影响,深层地下水主要接受更新世冰期古水的补给,与浅层地下水联系微弱。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补给和排泄影响,研究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应用Excel软件对河北平原区年内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水入渗―开采型、降水入渗―蒸发型、河渠水渗漏―径流型和降水入渗―开采越流型。深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和越流—开采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长治盆地浅层地下水水位的年内和年际动态特征及多年来的水质变化情况。分析了地下水开采、矿山开采、大型工程、环保工程、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垃圾等淋溶液及生活生产废污水对盆地内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及水质产生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对盆地浅层地下水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影响盆地浅层地下水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钱筱暄  许一  刘佩贵 《陕西水利》2023,(4):25-26+29
基于亳州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参考已有研究方法与成果,对亳州市地下水水量和水位控制指标进行研究,根据规划分析法确定出2025年、2030年亳州市地下水开采量控制目标;地下水水位指标建立时根据划分的14个单元,分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浅层地下水非超采区和深层超采区,分别确定不同情景下的水位控制指标。控制合理的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对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系统分析了郑州北郊水源地多年来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资料,认为该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同时,对2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条件下黄河岸边浅层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组分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水与岸边浅层地下水联系密切,黄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浅层地下水的水质;人为开采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的流场特征,同时也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质量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绿洲区1980、2014和2017年地下水化学检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单指标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关键指标识别,并分析该区域地下水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绿洲区潜水质量总体较差,1980年浅层地下水有Ⅱ类水存在,Ⅳ类和Ⅴ类水共占总水样的61.8%;2014年Ⅳ类和Ⅴ类水共占91...  相似文献   

8.
从水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164组水化学分析数据,分析了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渭河以南及渭北泾河以西浅层地下水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水化学类型简单,矿化度多小于1 g/L;渭北泾河以东浅层地下水有Cl-、SO42-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矿化度较高;TDS与Na+、Cl-、SO42-呈正相关性;浅层地下水具有河谷型和盆地型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武汉市白沙洲岩溶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给区内岩溶地面塌陷防灾减灾、水资源及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对区内31眼地下水监测孔2019~2021年3个水文年的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根据不同水文地质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水文地质单元;确定了地下水水位受长江水影响的范围。结果表明:岩溶地质模式、长江水位和人为因素是区内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1年下辽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统测资料,利用MAPGIS软件绘制了区域浅层地下水水位及埋深图,分析水位分布规律,即由中部平原向两侧山前倾斜平原逐渐增高,由南部滨海地带向北部新民台安冲积平原递增。分析1996—2011年多年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可知区域浅层地下水位多年来呈波动起伏状,近年来有所抬升。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水利部开始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通报工作,通报全面反映了我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效果情况。德州市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效果十分明显,平均水位比上年约增长0.985 m,而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却呈持续下降状态。针对水位变化通报反映出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超采区综合治理、改善地下水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昌平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北京市昌平区12个浅层地下水、8个深层地下水和6个基岩监测井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昌平区浅层地下水中有58.3%属于Ⅱ、Ⅲ类水体;16.7%眼监测井属于Ⅳ类水体;25%眼浅层监测井属于Ⅴ类水体,浅层地下水中主要是硝氮、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和氟化物等超标。深层地下水中50.0%属于Ⅲ类水体;37.5%属于Ⅳ类水体;其余地区为Ⅴ类水体,主要超标因子是氨氮、氟化物,基岩水83.3%属于Ⅱ类水体,部分区域出现了亚硝氮超标现象,达到了Ⅴ类水体。昌平区地下水总体存在3种污染因子,为氟化物、盐分和氮素,氟化物主要来自于原生污染,盐分主要来自原表层的污染入渗,目前还没有影响的到深层地下水和基岩水,研究区浅层、深层以及基岩水中都存在氮素超标的现象,浅层地下水中氮素存在向深层地下水和基岩水渗透的趋势,为了防止昌平区地下水遭受污染,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减少表层污染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已在沧县地区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确定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来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实现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沧县地区浅层水位观测井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发现地下水位呈周期性变化。在充分了解沧县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GMS软件建立沧县地区地下水水流模型。在现有的开采基础上,预测不同频率降水量情景下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并确定其阈值。四种情景下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阈值分别为:-6.40~7.00m、-4.30~7.30m、-4.70~7.10m、-4.50~7.00m。最终确定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阈值为-6.40~7.30m。  相似文献   

14.
黄浩  黄雷  鲁朝林  郭会荣 《人民长江》2017,48(18):33-38
通过辨识江汉平原含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结构,深入分析了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揭示了研究区地下水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地下水流系统分区分析了研究区的降雨-径流关系和地下水动态类型。同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累计水位升幅和累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表水除丰水期补给地下水外,其余时段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关系总体为深层孔隙承压水位中层孔隙承压水位浅层孔隙潜水位;研究区地下水对降雨入渗产生的滞后效应表现为低水位期滞后5~7 d,高水位期滞后1~2 d。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趋势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开发是否合理的重要评判依据,为了充分反映地下水系统的功能属性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在辨析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与上限、下限临界水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维系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可持续为目标,考虑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构建多元量化关系模型,由各功能和类型分区单井临界水位划定成果加权得到各管理分区面水位阈值。以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较为突出的河北省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各代表性监测井2001—2013年水位数据构建量化关系模型,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划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上限临界埋深阈值为1.93~13.19 m,控制性下限临界埋深阈值为10.94~27.06 m;深层地下水控制性临界埋深阈值为12.15~49.09 m。  相似文献   

16.
刘蓉  赵勇  何鑫  白林  张晓辉  王浩 《水利学报》2022,53(11):1336-1349
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评价对于地下水超采态势评判和超采综合治理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河平原区为研究对象,提出超采量评价方法,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地下水累计可恢复超采量。针对浅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生态临界水位作为传统“水位动态法”评价浅层地下水超采量的临界水位,据此得到研究区1959-2019年累计浅层超采量为869亿m3;针对深层地下水超采量,提出“不可恢复超采量”评价指标,采用地面沉降体积法评价深层地下水超采量,根据地面沉降体积计算深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压密释水量体积,据此估算1970-2019年深层累计超采量为756亿m3;通过建立的一维非线性压密释水数值模型,模拟了深层承压含水层系统压密释水过程,计算得到非弹性压密释水量,评估研究区累计不可恢复超采量为558亿m3。因此本文认为,自1960年代以来,海河平原区地下水浅层和深层累计超采量1625亿m3,其中可恢复的超采量仅为1067亿m3。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地下水回补水量和南水北调规划调水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含水岩组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埋藏条件、水动力条件等)、水化学类型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开采条件,将分布本区松散岩类含水系统分为浅层含水层组(简称浅层水)、深层含水层组。文章系统分析了睢县工业集聚区地下水资源状况,为睢县工业集聚区水资源的正常需求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地处华北平原的聊城市为例,通过对聊城市地质条件、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区域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分析,论述了目前聊城市在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超采区扩大、水质污染及开发不平衡等问题,最后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提出总量控制、水质保护及水位稳定等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的工程,对于华北平原其他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辽宁省下辽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降水、河道水位等监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出该区域地下水动态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水资源评价、分析与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腹地的邯郸市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类型属于入渗-开采型,采用统计学和GIS方法等对其1980—2016年浅层地下水实测水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邯郸市平原区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邯郸市主城区及东部13个县的地下水位在1985—2010年明显下降,累计下降了16.1 m;2010—2016年地下水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地下水位基本维持稳定。近年来邯郸市平原区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较小,其中主城区及魏县、广平县、曲周县等区域地下水位有所抬升,原因是陆续实施的生态水网、地下水压采、引黄、引江等措施增加了地下水补给量和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使邯郸市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了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