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日.天津市成立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天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的分支机构和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管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致力于研究绿色建筑的内涵并予以推广,开展绿色建筑理论和设计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探索绿色建筑路线.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天津市情况的绿色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的日照环境越来越复杂,高密度建筑群对太阳辐射产生了遮挡,建筑立面的太阳能分布情况与理想状态出入较大,太阳能构件利用效率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因此,文章针对城市中高密度建筑条件下太阳能空间分布状态展开研究,以保定市某小区为例,分析了空间中的太阳能分布情况,研究建筑遮挡后的三维空间日照分布规律,对建筑设计及太阳能构件利用提出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将成为城市发展太阳能的重要趋势。量化城市建筑上光伏利用潜力对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回顾了太阳能资源潜力评估成果、计算建筑外表面可利用面积和辐射量的方法,以及在设计阶段如何提高太阳能利用潜力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太阳能潜力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为规划师和建筑师在早期设计阶段将太阳能利用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地理气候特征影响太阳能在建筑中的收集与利用。以天津市某办公楼项目为例,基于日照遮挡模拟分析确定集热器布置区域,并根据逐时动态冷负荷与热负荷综合情况确定集热器面积,以动态逐时负荷与供热(冷)量匹配的方法辅助备用能源设计,降低了系统的造价,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建筑供能系统的稳定性,为后续其他项目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于太阳能的研究在建筑层面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城市层面才刚刚起步。通过对欧洲太阳能城市前沿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在太阳能城市的设计框架下,针对规划过程中城市分析与建模、太阳能潜能估算、城市文脉保护以及太阳能一体化质量评估的不同阶段总结了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并以太阳能地图的制作与应用为例展示了实践成果,同时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城市风貌、规划实施与教育宣传。对于国内城市层面的太阳能利用可以在理论研究、规划方法、设计工具与政策体系上借鉴欧洲经验,建设本土的太阳能城市。  相似文献   

6.
史洁 《建筑学报》2013,(2):70-75
对2012第七届能源论坛进行理论综述,强调阳光在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介绍论坛在探讨太阳能应用于城市、太阳光线运用、气候适应性建筑表皮以及不断发展的太阳能技术等方面的前沿研究;指出我国太阳能应用需要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应加强太阳能基础理论研究,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瞿燕 《建筑技术》2012,43(1):83-86
结合上海地区高层住宅实际情况,对城市环境下高层住宅太阳能的有效利用进行研究,结合建筑外界面整合的设计要点与布置形式,提出了若干个针对高层住宅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建筑技术》2001,32(5)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前景十分广阔。有人预测,未来的城市是生态城市,未来的建筑是生态建筑。生态城市与生态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太阳能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生态城市即太阳能城市,生态建筑即太阳能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太阳能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其趋势是从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发展,从仅用于偏远地区向城市地区发展,从仅用于单层小型建筑向多层、大型建筑发展,从仅用于居住建筑向公共建筑发展。其中,由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发展的趋势最为显著。与普通建筑相比,主动式太阳能建筑的优点是:节约建筑能耗,美化建筑,减少光污染,缓解能源短缺地区的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是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建筑与小区将作为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解读了海绵城市的内涵,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坚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的要点和案例,以指导天津市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事业的发展和建筑节能的要求.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整洁,清洁明城市的创建,“太阳能与建筑—体化”已成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己成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该通过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和对21世纪绿色生态建筑的构想,阐述了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认识,指出仅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认为是把太阳热水器镶嵌在坡屋顶上,使其浑然一体,符合建筑美学要求还远远不够。还得考虑通过太阳能与建筑结合一体化的实施,解决建筑物全方位利用太阳能的能量复合系统及其优化配置问题,目的是实现“建筑节能”。本通过云南省在这方面的工作,介绍了热泵技术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余知  李勋 《山西建筑》2009,35(28):213-214
分析了天津港港口建筑的现状及特点,探讨了天津港建筑用能状况,研究了天津港建筑耗能的特点,提出了天津港建筑节能措施的发展方向,以使天津港的建筑实现节能化运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力提倡发展装配式建筑及太阳能建筑,但大多数建筑师对这2种建筑都比较陌生。通过分析BIM在装配建筑中的应用方法与优势,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太阳能"族"库建立的原则与方法。基于BIM平台对建筑立面太阳能组件安装方式、太阳能组件安装倾角进行对比分析。以天津气象参数为例,对光伏组件不同倾角发电量进行方案设计对比,讨论了BIM技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完善太阳能组件在装配建筑中集成应用的流程,为设计师进行装配式建筑太阳能集成设计时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城市环保节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太阳能开发技术的日益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势必主导未来建筑工程对新能源利用的潮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深化该地区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构造设计,既可以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又可以实现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效果,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建筑领域的应...  相似文献   

14.
浅论太阳能建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指出太阳能建筑的应用应符合今后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太阳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主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以及零能房屋三个阶段,阐述了太阳能建筑在国外的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对于主动式太阳房和被动式太阳房的研究和已取得的成就,指出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消耗约40%的一次能源,排放约30%温室气体。在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问题的背景下,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和取代化石燃料的消耗,同时又不能降低建成环境的舒适度水平。实际上,为实现建筑的"开源""节流"并举的目标,提高建筑能源效率与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取得诸多成就。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朝向的合理选择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建筑材料和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其在冬季能够收集、储存并使用太阳能,辅助建筑的采暖;同时在夏季通过采取遮阳、自然通风等措施又能屏蔽太阳辐射,帮助室内散热,从而辅助建筑的降温。常见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例如直接受益太阳能系统、间接受益太阳能系统、独立太阳能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之中。但是,通过综述美国LEED与德国En EV,以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评价体系的相关调研情况发现,在现行的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评价标准中,太阳能利用的评价方法是以主动式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并未全面考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的贡献率问题。针对此问题,通过分析评价原则与目标、评价指标性质、核心评价指标遴选,提出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中针对被动式太阳能贡献率问题的评价方法,以相对太阳能贡献率概念,应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并提出评价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的算法。最后对评价结果的交流、弹性与适应性进行了讨论。并以一栋坐落于中国天津的绿色建筑为例。天津属于太阳能采暖适宜气候区A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中的太阳能贡献率参考值为20%。在室内设计温度设置为18℃的情况下,若通过实测计算该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为25%,则相对太阳能贡献率在15%~30%区间范围内,因此该建筑可以被认定为第二等级或加分。该评价方法坚持了低能耗绿色建筑"被动设计优先,主动技术优化"的设计原则,完善了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应用的考虑。寄希望于建筑参与者可以理解、应用这个方法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中的技术评价,以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并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交通枢纽能耗大的现状,笔者课题组对京沪、京广沿线已建成的中小型城市交通枢纽进行实地调研。本文从空间集约化设计、建筑形体设计、围护结构遮阳设计、屋顶采光设计、室内吊顶空间以及新材料利用等方面分析城市交通枢纽能耗大的原因,并提出了节能措施,并基于BIM技术,采用GBS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密高层住宅已经成为现阶段居住建筑主导.因此,建筑立面安装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此系统应用受到建筑布局与建筑间距的影响.在现有居住建筑常见组团方式及相关规划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选择上海市常见的高层住宅形式,利用日照分析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分析全年建筑遮挡关系对建筑立面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  相似文献   

18.
Minimiz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in recent years. Guidelines were developed for each climatic zone aiming at increasing solar exposure for buildings in cold climates and at reducing solar exposure for buildings in hot climates. This approach usually plans for the season with the harshest weather; often forgetting that temperatures in cities at latitude 25° can drop below thermal comfort limits in winter and that temperatures in cities at latitude 48° often rise above thermal comfort limits in summe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holistic approach to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 forms is needed. It demonstrates a generic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 form derived by cutting solar profiles in a conventional block.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building form, the Residential Solar Block (RSB), can maximize solar energy falling on facades and minimize solar energy falling on roofs and on the ground surrounding buildings in an urban area in winter; thus maximizing the potential of passiv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The RSB also supports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the urban heat island through increased airflow between buildings, the promotion of marketable green roofs and the red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ergy.  相似文献   

19.
提高太阳能资源在建筑中的利用水平是减缓建筑对传统能源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基本举措。基于全国五类气候分区代表性城市全年典型气象数据,结合计算模型研究分析了建筑屋面、东面、南面、西面、北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动态分布特征,确定了建筑各个方位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传统地发挥屋面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外,建筑立面接收太阳能辐射的能力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即建筑立面利用太阳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