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防护-装饰性电镀层的体系中,光亮镀镍工艺应用最广,效果最显著。凡属精密机床、汽车、机车、仪器仪表、各种机械的外部装饰零件,绝大多数采用以光亮镀镍为骨干的铜-镍-铬、双层镍、三层镍等工艺。以丁炔二醇(2-丁炔1,4二醇)和糖精为主要添加剂的光亮镀镍工艺,早在国内各个领域里广泛应用,但镀液稳定程度不够理想,镀层质量也时高时低,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工业需要。由于镀液难于控制,有时甚至影响生产,从而成为提高质量和产量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黄建章 《钟表》2000,(1):11-14
本文介绍一种用化学镀镍或滚镀瓦特镍与电镀光亮镍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深孔非单导电体零件的表面电镀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用镍铁合金套铬作装饰性镀层,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其特点是用较廉价的铁代替一部分镍,可节约15~30%镍。镍铁合金镀液的浓度比亮镍镀液低三分之一,相对地减少了镀液成本和废水的处理费用。用一种铬合剂使铁在镀液中保持亚铁形式,也就消除了如光亮镀镍溶液中可能出现的铁杂质和污染问题。镍铁合金不会钝化。这使它能够很好的接受下一步光亮镀铬,而且能在第  相似文献   

4.
磁性测厚仪能方便迅速、无损地检测铜、锌、锡、铬等非磁性镀层的厚度,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它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1.用比较法监测大、中批量生产中Cu/Ni/Cr或Ni/Cu/Ni/Cr等镀件的质量。方法如下: 在已定型的生产线中选工艺参数的下限值,对某种零件进行电镀,取挂具中间位置的零件,用磁性测厚仪测出镀层厚度,记下该值  相似文献   

5.
电镀铁镍合金溶液除了铁盐、镍盐的用量有多与少的差异外,其他成份均与一般电镀光亮镍铁合金溶液相同。因而,分析、维护和故障的处理亦可相互借鉴。各成份的作用掌握镀液中各成份的作用,它的含量少(或多)会出现什么“症状”,这是维护和管理好镀液的前提。在电镀铁镍合金溶液中,硫酸镍和硫酸亚铁是主盐,是Ni~(+2)和Fe~(+2)离子的来源。镀液中的铁,以Fe~(+2)形式存在。少量的Fe~(+3)对整平能力有利。当Fe~(+3)>1克/升时,会影响镀层的整平性、韧性、阴极电流效率等。总Fe量太高,  相似文献   

6.
锌杂质存在的最明显标志,是在低电流密度区域镍镀层上出现边缘清晰的黑色花纹,尤其是锌合金压铸件进行光亮镀镍时,锌杂质的影响更为明显。由锌杂质造成镀层缺陷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镀镍溶液中锌杂质的含量当锌杂质含量小于30毫克/升时,对镍镀层影响不大;当锌含量大于50毫克/升时,在低电流密度区域镍镀层有较明显的黑灰色花纹;当其达到70毫克/升以上时,镍镀层黑色花纹相当严重。如果用赫尔槽或角形  相似文献   

7.
硫酸盐镀镍溶液中,镀层常常会出现针孔、脱皮、粗糙、发黑或有条纹等故障,这些故障往往是与镀液中铁、铜、锌、铬、硝酸根等杂质有关系,根据不同杂质的影响采用不同种方法去除杂质。  相似文献   

8.
压铸锌合金由于其价格低廉,机械加工容易而被广泛应用。由于使用的要求对压铸锌合金件要进行电镀,但压铸锌合金的化学活性,其电镀及镀前处理就不象钢铁零件那样容易。我们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供大家商榷。试验方案及结果 1.试验方案我们选择如下几种方案进行试验: 方案1 化学除油→清洗→浸蚀→柠檬酸盐镀镍→清洗→镀光亮镍。方案2 方案1→清洗→镀亮铬。 2.工艺配方及参数 1)化学除油碳酸钠 40~50克/升磷酸三钠 40~50克/升硅酸钠 25~30克/升温度 85~98℃时间 15~20分 2)镀光亮镍  相似文献   

9.
《机械》1979,(2)
化学镀镍是一种正在发展的表面处理新技术。施镀过程中不需通入电流,而是利用强还原剂的化学还原作用将金属直接沉积在工件表面,故又称为“无电镀”。在以次亚磷酸钠作还原剂的情况下,使镍离子还原成金属镍,同时次亚磷酸盐分解析出磷,因而在工件表面上获得镍磷组成的均匀合金层,故硬度较高,特别是热处理后,其硬度和耐磨性能接近于镀硬铬,而无镀铬中所出现的脆性和网状裂纹。同时比电镀镍层孔隙率低,并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耐磨、耐腐蚀性。加之外观光亮美观,设备  相似文献   

10.
仿金电镀新工艺 该工艺采用低氰电镀液以获得铜—锌—锡三元金色镀层,镀液稳定,成分容易控制,工艺范围宽。该工艺所镀镀层外观光亮可达14~18K金色(可调节),能在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上施镀。镀层经电化学或化学钝化处理并涂覆透明有机膜,可经久不变色。该项目可广泛用于灯具、仪表、工艺品及证章等的高级表面装饰。凡具有镀光亮镍基础的广家,采用该工艺极为方便,投资2万元即可投产。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宝钢C111电镀锌机组改造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洗段循环系统、闪镀镍循环系统和电镀循环系统工艺改造。其中清洗段工艺改造包括新增自动配液系统、电导率控制、采用固体碱液自动投加装置;新增闪镀镍工艺系统包括:酸洗后漂洗系统、闪镀镍主工艺系统和闪镀镍镀后漂洗系统;电镀锌工艺系统改造包括:加大每个镀槽的电镀锌流量,改造原来电镀槽的供液和回液方式,取消原有的集管采用泵和镀槽一对一的形式,改造了加热冷却系统和导槽以及溶锌系统;最后在电镀锌镀槽出口新增一个镀后四级漂洗系统。  相似文献   

12.
fe-ni-w合金代铬镀层的清洁电镀生产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水溶液电沉积法生产薄膜磁性材料”,中国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含有毒有害元素材料的替代技术”共同支持下,针对镀铬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以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制造为目标,提出Fe Ni W合金代铬镀层的清洁电镀方案,研究了电镀的机理、工艺、镀层结构及性能,并将该工艺推广到工程应用。 电沉积机理研究表明,Fe Ni W的电沉积是通过活性中间体完成的。W在水溶液中不能单独沉积,但可以同时与Fe、Ni发生共沉积,即诱导共沉积;Fe Ni W合金通过活性物质[(Fe)(Ni)(HWO4)(Cit)2]3-的电化学还原生成三元络合物;Fe元素和Ni元素通过两种平行的电化学反应途径沉积出来。合金中的各种组分均匀混合,形成非晶态的FeNiW三元固溶体结构。 所提出的Fe Ni W电沉积溶液配方,从源头上消除Cr6+电镀所造成的污染。研发出镀前阳极活化处理工艺,镀后热处理工艺,中间自动检测及补加系统和筒式电镀法,实现了钨合金电镀稳定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从有机溶液中电镀铝是国外电镀行业的一项全新技术。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该工艺的镀液种类、装置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光亮电镀是指采用一步法获得平整、有光泽镀层的电镀方法。它具有代替机械抛光、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可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等优点。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光亮电镀一步法工艺,系指镍/铜/镍/铬工艺或镍/铜/双层镍/铬工艺。这种工艺只要有严格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能对镀液进行科学的测试,是容易获得理想的外观和牢固的结合力的。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5.
工程机械行业机械装备液压缸装备中活塞杆电镀为防护-耐磨性电镀镍/铬,该文主要介绍活塞杆在电镀过程中产生的局部漏镀缺陷,并根据工作经验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和解决方法,对快速排除挖掘机液压缸活塞杆镀层局部漏镀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品装饰性镀铬采用复合低铬镀层工艺,具有镀层均匀、光亮,镀液稳定,工作电流密度范围大,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成本低,污染小等优点。工艺流程: 冷水→去油→冷水→热水→镀铬→冷水→热水→烘干→交检。多层电镀流程: 冷水→化学去油→冷水→酸洗→镀镍→弱  相似文献   

17.
仿金电镀新工艺该工艺采用低氰电镀液以获得铜—锌—锡三元金色镀层,镀液稳定,成分容易控制,工艺范围宽。该工艺所镀镀层外观光亮可达14~18K金色(可调节),能在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上施镀。镀层经电化学或化学钝化处理并涂覆透明有机膜,可经久不变色。该项目可广泛用于灯具、仪表、工艺品及证章等的高级表面装饰。凡具  相似文献   

18.
ABS塑料低温化学镀Ni—P合金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传统ABS塑料化学镀镍工艺进行了改进。化学粗化时,成功地以含有一定量添加剂的强碱性高锰酸钾型工艺代替工业上普遍使用的高铬酸型工艺;其次,在40-50℃下,采用双络合剂的化学镀铜浴在ABS表面预镀铜;最后,使用含有添加剂和组合络合剂的碱性化学镍浴进行化学镀镍。结果表明:在35-40℃、pH=9.5、装载量为1.0dm^2/L时施镀,镀速为9.8μm/h,镀层光亮,无裂纹,镀液稳定,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高效率、高整平性和高光洁度的光亮镀铜工艺,实现防护装饰性电镀的连续化和自动化,以满足镀厚铜和电铸的需要,已成为电镀生产的迫切要求。光亮铜层可以在氰化物、焦磷酸盐、硫酸和氟硼酸等电解液  相似文献   

20.
氯化物体系三价铬电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一种氯化物体系三价铬电镀工艺。讨论了Cr(Ⅲ)、配位剂、导电盐、硼酸、润湿剂、去极化剂、pH和温度等工艺参数的影响。通过Hull cell试验和小槽挂镀试验,制备了氯化物体系三价铬电镀用石墨阳极。并确定了全套工艺规范。测定了镀液及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10-20A/dm^2光亮电镀范围内,分散能力为70%-84%,覆盖能力为100%,所得镀层颜色白亮。耐蚀性优良,综合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