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体系展布和刻画,明确了圈闭发育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八道湾组沉积前发育了多级构造坡折带,控制了八道湾组地层展布及沉积样式,坡折带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发育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富泥沉积体系;古地貌坡折控制下八道湾组共发育2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隆起与湖平面耦合控制下,低位砂体配置上覆湖侵泥岩可形成地层-岩性圈闭。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浊积砂岩可形成透镜体圈闭,四十里城斜坡区发育厚层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坡折带控制的2类圈闭群具有源储紧邻、高效充注、保存条件优越的特征,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成果为焉耆盆地及周边盆地八道湾组的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古地貌是控制滩坝沉积的重要因素,决定了滩坝发育的规模与特征。运用印模法与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残余厚度求取、真厚度校正、压实恢复、潜山剥蚀区确定和古水深恢复5个步骤,恢复辽河西部凹陷曙北地区沙四段层序2低位体系域主要滩坝砂体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据此分析研究区古地貌对滩坝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古地貌总体上呈西高东低,西部为斜坡带,东部为洼陷带,斜坡带中部为古隆起区。根据古地貌特征将曙北地区分为沿岸带、潜山带、北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和洼陷带5个地貌单元,滩坝砂体主要分布在沿岸带与古隆起周围。古地貌控制了湖盆水体的范围与相对深度、水动力的强弱分带、滩坝沉积的地形坡度、物源的搬运通道与卸载场所等滩坝沉积的影响因素,进而控制滩坝砂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滩坝砂体作为陆相滨浅湖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勘探评价目标,增储作用愈发突出。针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分析滩坝砂体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规律,指导油田滩坝砂体勘探。基于沉积古背景分析,认为沙二段滩坝砂体主要发育在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阶段,滨Ⅳ、滨Ⅲ油组沉积时期规模最大;在邻近物源供给充足、往复动荡的水动力及湖盆底形的影响下,水下古隆起控制厚层坝砂的沉积分布。利用地震模型正演技术,明确了厚层坝砂地震响应特征;根据频谱分析法,确定了厚层坝砂低频率—强振幅门槛值,采用低频率—强振幅属性融合技术,预测了厚层坝砂的有利发育区。通过滩坝砂体勘探实践研究,建立了构造宽缓浅水区圈定滩坝范围、水下古隆起锁定厚层坝砂、低频率—强振幅属性融合确定厚层坝砂有利发育区的勘探评价方法。优选出歧北斜坡沙二段3个坝砂有利发育区,钻探4口井获工业油气流,钻井成功率达到100%。勘探实践表明,歧北斜坡滩坝砂体发育,尤其是厚层坝砂产量高、油藏富集,是老油区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塔北隆起西部卡普沙良群滩坝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北隆起西部早期勘探的重点为深层碳酸盐岩,为了推动碎屑岩油气勘探,须对该区卡普沙良群发育的滩坝砂体进行重点研究。依据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卡普沙良群滩坝的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其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塔北隆起西部英买力地区卡普沙良群发育滩坝沉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砂坝和砂滩亚相;砂质滩坝的发育主要受古地貌、物源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沉积模式可分为三角洲改造型和水下低隆起型;滩坝砂体是有利的储集体,为后续勘探的重点目标。该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滩坝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建立了2种相应的沉积模式,可为后续碎屑岩勘探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和盆地勘探主体包括巴州凹陷和永登凹陷。永登凹陷勘探程度较低,为盆地沉积和生烃主体。通过对盆地构造演化、露头资料、地震解释、巴州凹陷探井资料分析对比、周围煤田钻孔资料的研究,确定自盆地中燕山回返以来,永登凹陷长期处于构造高部位,处于古地温场低值区,主要目的长期埋浅,滨浅湖相发育宽广,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砂体、滩坝砂体,物性较好,属中孔中渗-中孔低渗型,发育了断背斜、背斜等有利圈闭,并在凹陷东斜坡坡折带区发育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油源断层发育,喜山期对圈闭改造作用弱,圈闭保存条件好,具备长期捕获油气能力。  相似文献   

6.
民和盆地永登凹陷油气成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盆地勘探主体包括巴州凹陷和永登凹陷。永登凹陷勘探程度较低,为盆地沉积和生烃主体。利用露头资料、地震解释、巴州凹陷探井资料分析对比、周围煤田钻孔资料的研究,确定自盆地中燕山运动回返以来,永登凹陷长期处于构造高部位和古地温场低值区,主要目的层段埋藏浅,滨浅湖相发育宽广,储集层主要为扇三角洲砂体、滩坝砂体,物性较好,属中孔中渗-中孔低渗型,发育了断背斜、背斜等有利圈闭,并在凹陷东斜坡坡折带区发育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油源断层发育,喜马拉雅运动对圈闭改造作用弱,圈闭保存条件好,具备长期捕获油气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雄岭构造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先后发现了狮子沟、花土沟、油砂山、英东等多个新近系油气田,是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的主战场。为了拓展英雄岭构造带新近系碎屑岩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粒度测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新近系碎屑岩发育滨浅湖滩坝、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两种类型砂体。在湖退沉积背景下,受西部物源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步向湖盆进积,北西—南东向斜列式分布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向湖盆迁移;上干柴沟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道砂体发育在构造带以西地区,滩坝砂体发育在构造带西翼及核部;下油砂山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在构造带西翼及核部,滩坝砂体分布在构造带核部及东翼。构造演化特征表明,新近系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沉积时期储层砂体分布在斜坡区,而现今的英雄岭构造带为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末期形成的晚期反转构造,早期沉积的砂体在构造反转背景下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是寻找规模岩性油藏的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辽河滩海地区海月构造带东三段沉积期,三角洲前缘砂体受湖岸流和波浪的改造,形成了一系列滩坝砂沉积,细分为滩砂和坝砂,水动力强则形成坝砂,水动力弱则形成滩砂;滩坝砂平行于湖岸线呈带状分布,易于形成岩性圈闭。滩坝砂受砂体发育规模、储层物性、断裂输导体系及封堵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在滩坝砂较为发育的东三下段,靠近海南断层、盖州滩断层且封堵条件优越的滩坝砂最易于成藏。  相似文献   

9.
八道湾组是焉耆盆地四十里城凹陷当前寻找隐蔽圈闭的重点层位之一,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为此,利用地震线描法对贯穿四十里城凹陷的4条测线八道湾组进行了沉积盆地原形恢复,通过对其内部地层堆砌方式、反射波终止类型及钻井岩性组合特征的分析,将八道湾组划分为3个层序,并在层序内部识别出低位、水进、高位和强制水退体系域,从而搭建了研究区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开展格架内的地震相-沉积相分析,识别出低位三角洲、冲积扇、河道等沉积相带.结果表明,强制水退体系域发育的系列前积层为砂泥互层的响应,具有发育岩性圈闭的潜力,是下一步勘探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高邮凹陷阜三段滩坝砂体广泛发育,是隐蔽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在统一湖盆沉积模式指导下,基于系统的全区钻井砂体对比、岩心观察及沉积体系分析,研究了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成藏模式及圈闭描述方式.根据滩坝砂体成藏条件及现有地震资料条件,优选南部断阶带肖刘庄地区,开展砂体建模、测井响应建模、地震响应建模、地震相识别、有效砂体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石油学报》2015,36(3):337-346
岩性油藏是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基于测井、地震及物性分析等资料,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贝尔凹陷不同洼槽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岩性圈闭、储层物性以及输导通道是该区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圈闭的发育,即在垂向上,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砂体类型,主要发育断崖型坡折带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的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等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裂坡折带的平面样式控制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展布形态。砂岩储层临界物性控制岩性圈闭的成藏,只有当砂岩储层的物性高于临界物性时岩性圈闭才具备成藏条件。"断层-轴向砂体"控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别是控砂断层下降盘扇三角洲砂体的轴向部位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2.
沙四段滩坝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滩坝砂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及沉积动力学分析,对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滩坝砂体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与浪基面控制了滩坝砂发育范围,古水动力控制了滩坝砂的相分异,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滩坝砂的叠置样式.油源是滩坝砂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和异常压力是滩坝砂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箕状断陷缓坡区面积大,坡度缓;砂体远源输送,分选好,物性好;油气近源充注、供油面积大;成藏条件优越。歧北斜坡为大面积多阶挠曲缓坡,受孔店、港西和燕山物源波及,以辫状河三角洲和远岸水下扇为主体的多种类型砂体叠置于多阶斜坡之上,形成满坡含砂的格局。中、低斜坡位于古近系有效烃源岩范围内,近源-源内复式联合疏导,具有"两期充注、先油后气、差异聚集、高油低气"的特点,形成多层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是勘探的最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4.
春光地区白垩系沉积相带的分布是决定油气藏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通过地震相、岩心描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结合准噶尔盆地区域沉积背景,认为春光探区白垩系发育滨浅湖、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等三种沉积相。结合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过程,确定了白垩系沉积演化特征。通过研究沉积相对圈闭发育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层超覆带是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明确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滨浅湖滩坝砂是该区白垩系的有利勘探相带。  相似文献   

15.
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油气成因类型多样,纵向上生储盖组合良好,是莺歌海盆地有利的天然气聚集指向区。从骨架砂体、断层、不整合面和其上砂体以及三者的组合特征,对莺东斜坡带上第三系天然气输导系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断层应力环境、断层与砂体对接情况、断层活动期与成藏期的关系、骨架砂体发育程度和不整合面及其上砂体的分布等5个因素对该输导系统作了初步评价,发现莺东斜坡带北段为一般输导系统,中段为较优质输导系统,南段为优质输导系统。  相似文献   

16.
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的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展现了该地区中浅层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查明玛湖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体系特征,明确主要砂体的成因和分布,开展了岩心观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准噶尔盆地处于坳陷湖盆演化阶段,玛湖地区由"多隆多凹"逐渐转化为"大型缓坡"背景,在此基础上发育四大物源体系,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储集体类型;②克拉玛依组下段的砂体主要集中于底部,与泥岩呈互层状,在夏子街、黄羊泉等主物源区较为发育;③克拉玛依组上段的砂体主要发育于顶部,三角洲砂体呈叠瓦状向湖盆中心进积,延伸较远。克拉玛依组下段砂体与上段厚层暗色泥岩形成的储盖组合和克拉玛依组顶部砂岩与白碱滩组巨厚泥岩形成的储盖组合均为有利勘探领域。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地区克拉玛依组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河滩海笔架岭—岭南斜坡带生、储、盖条件优越,但勘探程度较低。为了加快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进度,文中通过井震精细反演,对砂体进行了追踪,并预测了砂体的面积和厚度。在斜坡带和潜山预测了地层-岩性圈闭,并对该区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18.
Petroleum is produced from a beach-bar sand reservoir in the upper subsection of the 4th member of the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Es4s) in the eastern Dongying Depression,penetrated by many wells in the Guangli-Qingnan area and this subsection still has further exploration potential.Using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we analyzed the sand body types,emphasizing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ach-bar sand bodies.Combining these data with the concepts of lacustrine and oceanic hydrodynamics,we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beach-bar sands in the eastern Dongying Depression.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beach-bar sand bodies within each individual hydrodynamic zone is better than that between sand bodies in any two adjacent zones.The tempestite sand bodies developed in this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storm deposits and are located at the bottoms of the beachbar sand bodies.They grade upward to normal shore and shallow-lacustrine beaches and bars.We also propose a new simpl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paleo-water depth using the thicknesses of the bar sand bodies in parasequences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hydrodynamic zonation.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ach-bar sands in parasequence set 3,we infer that the paleo-wind direction was from the north with an average paleo-wind force of 6 when the major beach-bar sand bodies formed.  相似文献   

19.
近期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ST1井上乌尔禾组获得重大突破,其具有典型的滩坝砂沉积特征,揭示其成藏地质特征与玛湖凹陷有显著差别.为了探索油气勘探新领域,落实滩坝砂平面分布及油气勘探潜力,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试油、测井、岩心等数据,同时利用属性提取、沿层切片等地震技术,精细刻画了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滩坝砂平面...  相似文献   

20.
岩性圈闭是唯噶尔盆地沙窝地地区最主要的圈闭类型,从油气成藏的要素入手,提出了沙窝地岩性圈闭的成藏模式,沙窝地岩性圈闭成藏可能以古隆起和沉积砂体联合成藏,后期改造不明显,具原生成藏特点。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方法,进行研究单元的标定,并根据已知岩性油藏建立模式,采用常规地震相识别,地震属性取,测井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进行砂体预测,指出工区业二工河组二段是有潜力的储集层,证实了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的存在,指出盆Ⅰ井西凹陷发育多个古隆起,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余坡带发育侏罗系三角洲砂体,易形成岩性-构造型油气藏。盆地腹部的低幅构造和岩性圈闭应是主要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