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磊  龚福华  任瑞清  李萍 《特种油气藏》2009,16(5):40-43,47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胶结和交代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胶结和溶蚀作用。认为长4+5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少数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划分出本研究区的长石溶蚀-绿泥石薄膜胶结相、高岭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胶结相共3种成岩相,认为长石溶蚀-绿泥石薄膜胶结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为进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综合应用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葫芦河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孔喉等特征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葫芦河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属于低孔-特低孔、超低渗-特低渗储层;沉积环境、骨架颗粒性质及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资料,对白豹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孔-粒间孔组合为主,储层物性较差,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喉道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孔隙结构总体较差。储层发育程度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认为岩石类型,云母等组分含量,粒径是决定储层发育的基础,北部物源影响的砂岩物性较好。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和后期较弱的溶蚀作用促进储层的进一步发育。硅质次生加大和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的胶结作用使储层储集性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由三角洲—湖泊沉积形成,其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岩屑含量整体较高.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02%,平均渗透率为0.37 mD,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及粒内溶孔,孔隙结构以细—小孔微细喉型为主,分选与连通性较差.纵向上,长4+51小层储层物性好于长4+52小层;平面上,西南部储层物性整体优于东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致密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致密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作用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基础,成岩作用则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关键因素,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有利储层多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特别是主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发育一套致密灰岩储层,近年来风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天然气勘探关注的重点领域。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稳定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测试,开展岩石学、储集空间、储层物性及微观特征研究,系统分析了致密灰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储层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太原组可作为良好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生屑粉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残余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及微裂缝,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1%,平均渗透率为0.22×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太原组灰岩有利储层形成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生屑滩、生物丘有利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储集空间类型及平面大面积分布;高频旋回控制下的准同生岩溶作用有利于溶蚀孔的形成,能有效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为厚层灰岩储层的发育创造了条件;裂缝对改善致密灰岩储层渗流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灰岩的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华北地台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研究及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姬塬地区与东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粒度、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储层岩石学分析手段和对比的研究方法,围绕面孔率,通过分析粒间孔、次生溶孔的影响因素,明确储层主控因素,揭示储层致密机理。结果表明,沉积体系控制了储层的岩石学组成及不同物理、化学稳定性碎屑的含量,控制了引起次生溶孔发育的长石等易溶组分含量,控制了刚性、半塑性、塑性等不同力学性质的碎屑含量;沉积环境控制了储层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泥级碎屑组分含量制约和影响着部分黏土类自生矿物的含量;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的差异是两区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发育存在差异的决定因素,也是导致储层物性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应用》2017,(4):89-93
根据钻测井及化验分析资料,分析了王洼子地区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王洼子地区长2为三角洲前缘,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储层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填隙物为含铁方解石、伊利石和泥铁质,具细粒结构,分选好,磨圆度中等。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溶蚀孔为主,长2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具有中等偏强非均质性,孔喉组合为细孔-中细喉型。因此,研究区在低孔渗背景下局部发育优质储层,下一步可加大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 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 对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 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 储层具矿物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 储层以粒间孔和溶蚀孔最为发育, 中孔和小孔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 细喉和中喉则是长6 的基本渗流通道, 为典型中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 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的控制, 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 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压汞及测井等资料,对旬邑地区长8储层综合研究表明,该地区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溶蚀孔隙为主,孔隙结构压力参数与物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长8储层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长8储层由于受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的共同影响,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储层物性最好,远砂坝次之;压实和胶结作用会使储层致密化,损失部分孔隙,但溶蚀作用改善了孔喉的储渗能力、使储层物性得以改善,后期构造改造作用使储层岩石破碎形成裂缝,进一步改善了储层孔渗条件。  相似文献   

10.
对鄂尔多斯盆地旦八地区长4+5储层,采用了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法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微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储层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和裂缝孔隙等,孔喉分布大多具双峰型特征,其次为单峰型;同时对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即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长4+5 油层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延长组长4+5 油层组是该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包括长4+51和长4+52共2个小层。通过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对该区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储层的储集性能。结果表明:该区砂岩以长石砂岩和少量岩屑质长石砂岩组成;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 蚀孔为主;喉道以细-微细喉道为主,排驱压力相对较高,属超低渗储集岩。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造成 储层超低渗的主要原因。沉积作用控制了砂体的展布;成岩过程中压实与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大量减少, 而黏土膜胶结、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对孔隙建造具有积极作用。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将该区储集岩划分 为2 类,优质储层的勘探应以沉积作用控制下的多套砂体相互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吴起地区长6油层组是一套典型的致密油产层,查清该储层的微观特征、分析影响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利于阐明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利用薄片鉴定、孔渗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手段,研究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孔隙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类型,并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长6油层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孔隙度为6%~12%,平均为9.45%;渗透率为0.05~0.50 mD,平均为0.34 mD。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具有4种不同的孔隙结构,它们的孔喉分布范围和频率稍有差异,Ⅰ类样品大孔隙较多,峰值孔喉半径为3~ 5 μm,孔喉连通性好,Ⅱ,Ⅲ类样品次之,Ⅳ类样品最差。吴起地区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阶段总体处于晚成岩A期,胶结作用主要有硅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和碳酸盐胶结。其中绿泥石胶结更多地支撑保护了孔隙,而伊利石胶结和碳酸盐胶结填充或阻塞了孔隙。长石、岩屑等易溶颗粒以及浊沸石等填隙物发生了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显著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高桥地区盒8 段气层组的岩石学特 征、孔隙类型及储层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为主的盒8 段储层主要为石 英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点。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高岭石 晶间孔及原生粒间孔次之,见少量微裂缝。孔隙度平均为6.37%,渗透率平均为0.81 mD,为典型的低孔、 低渗储层。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平面上主要受物源、沉积相带的 控制,垂向上主要受压实和胶结作用控制,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处于准连续成藏区,是上古界天然气有利的勘查地区。文中对十里加汗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储集砂体的岩石学、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组储集砂体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发育有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铸膜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具有储集意义的主要有残余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另外,储层发育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演化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础,成岩演化改善了储集砂体物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衍射等实验检测方法,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的物性研究,分析了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影响物性发育情况的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灰色细–极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原始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可将储层分为溶孔–粒间孔型储层、溶孔型储层及晶间微孔型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呈现正相关性,不同孔隙类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明显的分区现象。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主导着储层物性演化,沉积作用主要影响泥质含量,压实作用与孔隙度呈现负相关关系,胶结作用对物性有较为积极的改善,溶蚀作用在研究区不发育,对物性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 6 油层组重力流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和原生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认为华池地区长 6 油层组主要 包括砂质碎屑流和浊流 2 种重力流沉积,但二者发育位置存在差异。 其中,砂质碎屑流位于上游,浊流位 于下游。 砂质碎屑流和浊流在沉积上的差异,决定了其储层特征的差异,相对于浊流砂体,砂质碎屑流砂 体成分成熟度更低,填隙物含量更低,储层物性更好和含油性更好。 华池地区长 6 油层组储层中填隙物类 型主要为伊利石、钙质和绿泥石膜,砂质碎屑流砂体中伊利石和钙质含量较高,浊流砂体中绿泥石膜含量 较高。 华池地区长 6 油层组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而且砂质碎屑流砂体的面孔率 明显高于浊流砂体。 砂质碎屑流砂体中长石含量较高,为溶蚀作用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因此砂质碎屑 流砂体中的粒内溶孔较浊流砂体发育,这是该砂体储层物性好于浊流砂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和长8储层特征及酸敏机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柳娜  南珺祥  刘伟 《石油学报》2008,29(4):588-591
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分析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湖盆中部长6和长8储层酸敏特征及机理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长6和长8储层的敏感性为改善-弱酸敏性.绿泥石膜的溶蚀作用是造成改善型储层的主要原因;绿泥石与盐酸的反应过程中,反应残余的绿泥石晶片堵塞喉道,这是形成弱酸敏型储层的主要原因.对酸敏残液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不可能形成Fe(OH)3沉淀及堵塞喉道.因而,在储层酸化过程中应注入足量的酸化液,使残余物发生完全反应.但酸化液不宜在地层中滞留时间太长,否则易形成沉淀,从而降低渗透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长7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岩心观察和描述、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其他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可识别出垂积作用、侧向加积作用、前积作用和浊积作用等4种沉积类型,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重力流砂体等多种沉积微相,并识别出6种成岩相。②储层的物性由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原始沉积组分较粗、塑性矿物含量低的岩石多发育绿泥石薄膜,且次生溶蚀孔隙更发育,储层物性较好;原始沉积组分较细、塑性矿物含量高的岩石,压实作用较强,硅质和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易形成致密储层。③沉积相带决定了岩石先天性的物质基础,成岩作用控制了后期岩石物性的改造效果,二者共同控制了现今岩石的储集性。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有利储层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期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豹斑状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解析了该层段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马四段储层的储集岩类主要包括豹斑状云质灰岩、豹斑状灰质云岩、晶粒云岩和凝块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溶)孔为主,含少量格架孔和微裂缝。(2)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中低渗孔隙型储层,其中储集性能以豹斑状灰质云岩和晶粒云岩最佳且分布范围广,是区内最优质的储集岩类。而豹斑状云质灰岩发育规模较大,储集性能整体较差,凝块云岩储集性能较好,但发育频率较低。盆地中东部马四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生物扰动、白云石化作用以及早成岩期岩溶作用综合控制:有利沉积微相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控制储层平面横向分布;生物扰动作用有利于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有利于储层孔隙的保存;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对储层质量改善有着重要贡献。马四段有利储层纵向上主要位于高频向上变浅序列的中上部;平面上,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侧乌审旗—靖边—志丹一线以及东侧的神木、米脂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