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胜气田主要目的层盒2段为辫状河沉积,局部多期河道相互叠置、交错,横向砂体变化快;面积大,井控程度较低,依靠一种方法难以准确的分析沉积砂体的分布规律。利用岩心、测井、储层预测等资料,结合地质认识,分析沉积相特征;通过对地震反射强度属性特征分析,进行宏观控制,明确地震相特征及砂体分布,参考现代辫状河沉积模式和已钻井情况,最终确定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并利用研究成果,进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辫状河有效砂岩储集层的分布,指导气田有效开发,开展了基于水动力能量的辫状河沉积微相展布研究。建立了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盒8段辫状河储集层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标志和砂体叠置模式,划分对比单一河道砂体;分析辫状河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岩电相转换模型及单井沉积微相类型;利用自然伽马与补偿中子曲线包络特征,重构水动力指数曲线,并以水体能量厚度平面展布为约束,精细刻画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有效砂体分布的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度较高,可有效指导气田的开发部署。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级别不同,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分析、储层构型要素分类及心滩坝内部解剖等多种方法,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由大到小划分为辫状河复合砂体、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及心滩坝内部4种不同级别。营13断块东二段发育4期辫状河复合砂体,可以划分为深切大面积叠置型、浅切小面积叠置型、非下切交错叠置型、非下切层状叠置型以及孤立型共5类辫状河河道砂体储层构型模式。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发育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沉积共5种储层构型要素,而心滩坝由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最重要的顺流增生构型要素构成,其内部储层构型呈现明显的顺流加积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油田开发需求,在喇嘛甸油田储层精细描述过程中引入了成因单砂体的概念并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将成因单砂体作为储层描述的基本单位,结合建筑结构和沉积微相资料,将河流相成因单砂体分为河道滞留沉积砂体、边滩沉积砂体(曲流河)、心滩沉积砂体(辫状河)、天然堤砂体、决口扇砂体、决口水道砂体、河漫滩砂体、废弃河道砂体等8种成因类型.围绕河流相各类成因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岩相及测井相特征,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总体原则控制下,提出了如追溯对比法、流动特征一致性劈分法、“揭被子式”解剖等系列河流相成因单砂体解剖方法;根据地貌环境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沉积方式类型、岩性特征、砂体剖面分布特征及测井相特征,制定了成因单砂体剖面电性特征图版;按河流相沉积体系制定了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平面相带模式图版.河流相成因单砂体解剖技术大大提高了研究区块精细油藏描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气田当前处于评价阶段,下白垩统登娄库组(K1d)为主力含气层段。针对研究区井网稀疏的特点,整合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等多尺度信息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明确了该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识别出心滩、河道滞留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并刻画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为预测砂体空间分布和有利储集相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储层的储集物性受沉积微相展布控制,心滩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层,其次为河道滞留相带储层,泛滥平原相带的薄层砂体最差。  相似文献   

6.
通常对河流相河型和单一成因砂体的研究,主要依据粒度分布、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等特征要素,但通过研究观测现代河流沉积,发现在河流层序演化的过渡阶段,不仅河道形式会呈现不同变化,而且也影响不同成因砂体交互出现。为此,在孤岛油田中一区油井井间距和水井井间距为75 m、注采井距为150 m的密井网条件下,开展了利用河型演变模式指导曲流河、辫状河单一成因砂体对比和拼接的研究。通过建立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辫状河、辫状河—网状河、网状河—辫状河、网状河—曲流河和曲流河—网状河6种河型纵向叠置演变模式,确认Ng1+2砂层组为网状河沉积;通过建立标志层附近等高程对比、河道叠置砂体细分对比、河道砂体下切对比和侧向相变对比4种地层对比模式,开展单一成因砂体识别;结合矿场注采对应关系,建立了单一河道内部、河道—河道、河道—废弃河道—河道和河道—溢岸—河道4种成因砂体拼接类型,注采连通性因成因砂体拼接关系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连通性差异主要控制特高含水期层内剩余油差异富集,据此通过指导井网调整流场转向,从而进一步提高水驱、化学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以精细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相标志,对研究区内HG组重点层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提取和砂体反演等地震沉积学研究手段,对研究区重点含气层段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预测了研究区有利砂体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曲流河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曲流河边滩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纵向上自下而上水体由浅逐渐变深;在H6y时期,河道砂体沉积厚度最大,为储集砂体发育的最好时期;研究区有利储层砂体最有利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部,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较为发育,物性良好,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因此,深入分析其沉积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及序列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工河剖面乌拉泊组辫状河三角洲露头进行实测,对各沉积微相沉积特征、岩相及粒度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该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垂向沉积序列。研究表明:四工河剖面沉积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为主,微相主要为平原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质较为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粒度较细,分选、磨圆均较好,可作为油气良好的储层;岩相识别、划分表明,乌拉泊组辫状河三角洲共发育8种典型的岩相类型,识别出4种典型的岩相及微相组合;辫状河分流河道粒度曲线主要由跳跃总体与悬浮总体组成,且水下分流河道跳跃总体可分为2段,河口坝粒度曲线由多段组成,较为复杂;在对沉积特征、岩相、粒度等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乌拉泊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可为区内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以河流相储层为主,但其砂体发育特征、模式及平面展布规律尚不明确。以沉积模式为指导,采用地质、地震一体化的属性聚类分析技术对三工河组河道型储层砂体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通过砂体井震精细标定、解释和沉积相精细分析,明确了沉积相类型为远源中-细粒、较强水动力曲流河,储层砂体类型为边滩、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优选出5 种相关性最好的属性并进行聚类分析,明确了砂体具有中等弧长、低瞬时频率和中-高振幅的定量特征。预测结果符合程度良好,有效地指导了该区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层段沉积相研究是勘探目标优选的基础。以岩心分析和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微相构成及主要含油储层的沉积微相特征,认为三工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储层主要为各类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的试油资料,分析了主要目的层沉积微相的演化和平面分布,指出三工河组沉积中、晚期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针对蠡县斜坡提出了以岩性-地层油藏为主的精细勘探目标,这对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重新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精细刻画了蠡县斜坡沙三上亚段和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并确定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辫状河道和辫状河泛滥平原较发育;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较发育。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物性的统计表明,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研究区中部的同口镇和辛桥村-旧城村一带发育紧邻泛滥平原泥质烃源岩的辫状河河道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研究区旧城村-西柳村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地层切片等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开展了层序结构分析和不同可容空间下河道构成特征及河型转换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主要发育1个三级及3个四级基准面旋回,各四级层序在低可容空间下为厚层、叠置箱形砂体,随着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到层序顶部过渡为相对孤立的砂体沉积;(2)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气候干燥,砂岩粒度大、成熟度低,发育强水动力构造,地震剖面上为平行反射,河流相沉积特征明显,发育多个低可容空间下的间断正韵律相互叠置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及高可容空间下具“二元”结构的曲流河沉积体系;(3)沙二段河流相地层自下而上具有“辫—曲”转换特征,低可容空间下,砂体大面积展布,地震地貌上表现为相互叠置的辫状河河道,当基准面迅速上升时,可容空间增大,地震地貌上表现为相对孤立的曲流河河道;(4)研究区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比值(A/S)主要受大巴山物源区强烈的构造活动及温暖潮湿向炎热干旱的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一段下部的Ⅲ-Ⅴ砂组为坳陷沉降初始阶段的沉积,是重要的农安油层储集体。但其特征复杂,成因不明,严重阻碍了对储层展布特征的认识。以松辽盆地南部小城子地区为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等多角度成因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泉头组一段下部Ⅲ-Ⅴ砂组主要为特殊背景下的近源、坡陡的小型辫状河沉积,并进一步区分出了河道、冲积平原2种沉积亚相及4种沉积微相;建立了松辽盆地南部泉一段辫状河判识的岩石类型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剖面砂体分布等6点标志;进而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明确了该区泉一段下部Ⅲ-Ⅴ砂组辫状河沉积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搞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段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应用岩心、粒度、薄片统计、录井、地震等资料,总结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垦利A油田发育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种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及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应用层序地层学,将沙三上段划分为1套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LST)以水下分流河道厚层砂岩为主,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以薄层砂岩为主。不同体系域砂岩厚度及展布规模,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该认识可为断陷湖盆斜坡带的砂岩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莱北低凸起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下部发育特征明显、类型丰富的河道沉积,综合三维地震资料、岩心、测井、古生物、黏土矿物分析等地质资料,对河道特征进行定量研究,讨论了河道类型的演变规律、控制因素及其油气成藏意义。基于平面形态、发育规模、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分析,将明下段河道划分为5种类型:大型高弯度曲流河道、小型低弯度曲流河道、微型曲流河道、网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构造沉降速率和古气候变化是河道类型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构造沉降加速,河道由大型曲流河依次转化为小型曲流河、网状河。距今约8.5 Ma的东亚季风增强事件导致降雨量增加、物源供给增强,随着快速湖侵,研究区由网状河沉积环境转化为浅水三角洲,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为骨架、河道间席状砂为主体的大型连片砂体。在该认识指导下,渤海油田首次在新近系发现大型连片砂体岩性圈闭,并成功发现垦利6-1亿吨级油田,开创了"大砂体岩性勘探"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依据地层发育特征,对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首先,根据现代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厘清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部位,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须四段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然后,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具有层序地层意义的 2 种河道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侧向叠置河道和高可容纳空间垂向叠置河道,进而判断基准面旋回转换位置,明确须四段可划分出 2 个四级旋回及 3 个亚段:上砂段、腰带段及下砂段;最后,井-震结合进行须四段层序地层综合解释,建立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分析等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的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展现了该地区中浅层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查明玛湖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体系特征,明确主要砂体的成因和分布,开展了岩心观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准噶尔盆地处于坳陷湖盆演化阶段,玛湖地区由"多隆多凹"逐渐转化为"大型缓坡"背景,在此基础上发育四大物源体系,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储集体类型;②克拉玛依组下段的砂体主要集中于底部,与泥岩呈互层状,在夏子街、黄羊泉等主物源区较为发育;③克拉玛依组上段的砂体主要发育于顶部,三角洲砂体呈叠瓦状向湖盆中心进积,延伸较远。克拉玛依组下段砂体与上段厚层暗色泥岩形成的储盖组合和克拉玛依组顶部砂岩与白碱滩组巨厚泥岩形成的储盖组合均为有利勘探领域。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地区克拉玛依组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冀东油田高尚堡区块新近系馆陶组Ⅳ油组的二维平面相和剖面相为训练图像,利用线性池化方法获得其三维沉积相的多点统计概率,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确定预测点的沉积相类型,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并采用抽稀井网的方法验证了其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主力生产层段馆陶组Ⅳ段12和13小层发育心滩、辫状河道与泛滥平原微相。心滩坝呈底平顶凸特征,辫状河道呈顶平底凸特征,河道与心滩规模均较小,宽度一般不超过600 m;辫状河道顶部发育泛滥平原沉积,整体上呈“砂包泥”特征;辫流带宽度为650~1 300 m,心滩平均长度为480 m,平均宽度为176 m,辫状河道平均宽度为71 m。②地质模型刻画出的储层砂体形态和空间分布准确,平面上心滩位置与地质分析结果吻合,心滩中间厚、两翼薄的特征显现;剖面上具有典型的底平顶凸的心滩特征;模型中泥岩相占比的误差为9.8%,心滩相占比的误差为3.4%,河道相占比的误差为6.4%,总体上看,建模误差均小于10.0%。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一带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处于公卡汉古陆的南坡,形成了一套近物源的砂砾质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的物性与含气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河道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很强,造成含气性差异也大。对该区盒1段砂砾质辫状河砂体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其岩相特征和主要构型单元。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在盒1段划分出6种典型岩相,心滩和水道充填为主要构型单元。心滩砂体在纵向上一般具有Gm-Sgt-Sm、Gm-Sm-Sp、Sgt-Sm、Sm-Sp等4种岩相组合,水道充填砂体一般具有Gm-Sp、Gm-St、Sgt-Sp、Sgt-St等4种岩相组合,砂体内部这种岩相变化是形成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利用直井、水平井和地震资料统计心滩长度为230~1 050 m,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心滩宽度为43~386 m。心滩砂体与水道充填砂体侧向共生,但其物性和含气性有明显差异。统计资料表明,心滩砂体的物性和含气性优于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