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浆态床CO加氢制二甲醚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反应温度为260~300℃,反应压力为3.0~5.0MPa,进料空速为4000~7000ml/(g.h)范围内,研究了浆态床CO加氢制二甲醚过程中工艺条件对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的影响。在260~280℃温度范围内,CO、H2转化率、二甲醚生成速率及其选择性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0℃达到最高值。在进料空速为4000~6000ml/(g.h)范围内,提高进料空速可提高二甲醚和甲醇当量生成速率,但CO单程转化率降低,继续提高进料空速,二甲醚生成速率反而降低,而甲醇生成速率几乎不受空速的影响。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加,CO转化率、二甲醚生成速率以及甲醇生成速率均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醇或二甲醚生产轻烯烃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轻烯烃收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包括以下步骤:(a)包括甲醇或二甲醚的原料在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区中与分子筛催化剂接触,所述接触在有效地将甲醇或二甲醚转化为轻烯烃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条件包括反应区内的气体空塔气速为0.7~4.0m/s;(b)反应后的所述分子筛催化剂经汽提后,10~95%重量的所述反应后的分子筛催化剂以甲醇或二甲醚进入反应器的重量流率的0.2~50倍的速率通过催化剂输送管线返回到所述反应区,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二甲醚的工艺,步骤包括:①将含有甲醇的原料送入一个具有固定床固体酸催化结构的预反应器,在此将至少一部分的甲醇催化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②将至少一部分的预反应器产物输入一个蒸馏塔反应器;③将上述含有甲醇的物料与蒸馏塔反应区内的固定床固体酸催化结构件接触并进行催化反应,使得至少部分甲醇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④将得到的二甲醚产物从未反应物料和水中分馏出来;⑤从蒸馏塔反应区抽出的二甲醚作为舍二甲醚的第一物流;⑥抽出的水和未反应物料作为第二物流。本工艺提高了二甲醚的产率,尤其是可联产甲醇。  相似文献   

4.
山东青州市龙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山东科技大学开发的反应精馏法分步反应制二甲醚工艺技术,建成二甲醚生产装置开车成功。装置运行结果表明:甲醇单程转化率〉90%、二甲醚选择性≥99%,装置在0.1—1.0MPa内可灵活调节,具备单套装置达到百万吨级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2013,(12):1355+1360+1377+1382+1387+1392+1397+1412
<正>一种乙醇制乙烯和甲醇合成二甲醚的组合工艺方法及装置该专利涉及一种乙醇制乙烯和甲醇合成二甲醚的组合工艺方法及装置。乙醇原料从装有乙醇脱水催化剂的列管式反应器的壳程上部进入催化剂床层与乙醇脱水催化剂接触反应;甲醇在列管式反应器的管程下部与装在管程中的甲醇脱水催化剂反应,生成的二甲醚和水从列管式反应器管程的顶部出反应器,然后在二甲醚冷却塔内实现二甲醚  相似文献   

6.
在甲醇气相脱水合成二甲醚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酸性及反应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分子筛的Bro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都是甲醇脱水反应的活性中心,而强酸中心是烯烃产生的主要场所。研究表明,采用硅铝比为60的HZSM-23分子筛作为催化剂,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质量空速5 h-1,温度300℃,压力0.1MPa,甲醇转化率为97.6%,二甲醚选择性为95%。  相似文献   

7.
双相不锈钢换热管与管板的全位置自动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甲醇合成塔双相不锈钢反应管与管板的自动焊接工艺。针对焊接过程中母材的相变及熔合特性,采用瑞典SANDVIK公司的自动焊丝22.8.3L,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了焊接工艺参数,并提出了防止焊接缺陷、保证熔合性的技术措施。在大庆油田天然气化工厂甲醇合成塔的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9420条焊缝经氨渗透法检验一次合格率为99.8%。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乙烯、丙烯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催化剂的寿命较短、能耗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甲醇和二甲醚为原料,乙醇为稀释剂,其中甲醇与二甲醚的重量比为0—100:100—0,甲醇和二甲醚与乙醇重量比为〉0—6:1,在反应温度为400℃-80℃,反应重量空速为0.1—20小时^-1,反应压力为0.01—2MPa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甲醇脱水制二甲醚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重点阐述了齐鲁研究院研发的催化蒸馏甲醇制二甲醚技术。采用固体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固定床与催化蒸馏塔组合工艺,甲醇单程转化率可达99.5%,二甲醚选择性约为100%,产品二甲醚纯度大于99.9%。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新型催化剂以及先进的催化蒸馏工艺,该技术反应温度低、转化率高、选择性好,流程简化,投资少,能耗低,具有较强的综合技术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酯交换工艺,进行了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合成研究,考察了催化剂量和原料配比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在较佳反应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大于99.0%,产品收率大于96.0%,产品纯度大于99.0%。  相似文献   

11.
在装有丝绕矩形螺旋圈填料的精馏塔内进行二甲醚-甲醇-水三元体系精馏实验,原料在填料层的中部加入,在压力0.55MPa-0.95MPa,进料温度20℃~80℃,回流比0.1~0.6,进料中二甲醚摩尔分率0.0705~0.1354的范围内,考察了操作条件对二甲醚精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回流比和进料中二甲醚摩尔分率的增加,塔顶二甲醚的含量随之增大;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塔顶二甲醚的含量减小;进料温度不大于70℃为宜。建立了二甲醚精馏塔的平衡级稳态数学模型,采用序贯的循环嵌套迭代计算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首先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MgO)=10%的改性HZSM-5分子筛,然后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CuO-ZnO-Al2O3-/MgO-HZSM-5双功能催化剂,利用XRD、BET、H2-TPR、NH3-TPD等手段进行表征。在连续式加压浆态床反应器中,以医用液体石蜡为惰性液相介质,研究了CO2加氢一步法合成二甲醚(DME)的催化反应,考察了不同温度(230℃~280℃)、不同压力(1.0MPa~4.0MPa)、不同氢碳比(n(H2)/n(CO2)=1.0~6.0)和不同空速(GHSV=1500 h-1~6000 h-1)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但使二甲醚的选择性降低;增大压力和氢碳比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和二甲醚的选择性;增大空速会使CO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低温法浓缩煤层气中的甲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采用低温法分离煤层气(CMM)的工艺流程,并讨论了工艺条件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对于含甲烷45%以上的煤层气,可将甲烷浓度提高到95%~99%,低温装置的甲烷回收率可达95%~99%。  相似文献   

14.
杂多酸催化甲醇液相合成二甲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俊峰  刘源  李学忠 《石油化工》2006,35(10):924-926
研究了杂多酸催化甲醇液相合成二甲醚(DME)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甲醇转化率、DME选择性、DME收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杂多酸对甲醇液相合成DME的催化活性高低顺序为:磷钨酸>硅钨酸>磷钼酸,Hamm ett酸性滴定法测定3种杂多酸的酸强度函数范围均为-8.2~-3.7;采用磷钨酸作催化剂,甲醇液相合成DME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6h、每100mL甲醇的催化剂用量3.0g。在该条件下,甲醇转化率为65.4%、DME选择性为99.8%、DME收率为32.6%。  相似文献   

15.
催化剂比例与温度对浆态床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甲醇合成催化剂和甲醇脱水催化剂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在两者比例1~10和反应温度260~300℃范围内,研究了浆态床合成气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发现催化剂比例对催化活性影响显著。在催化剂比例1~3范围内,CO、H2转化率和二甲醚生成速率随催化剂比例的增大而很快升高,在催化剂比例3~7时达最高值,而后缓慢下降;双功能催化剂间存在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二甲醚与甲醇当量生成速率;温度对二甲醚选择性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烃类选择性增加,二甲醚选择性相应降低。最佳催化剂比例为3~5,与此匹配的反应温度为280~290℃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part I of this ser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ingle-stage, liquid-phase dimethyl ether (DME) synthesis process from syngas, the process feasibility and the process variable effects on the dual catalyst activity were discussed. This part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ingle-stage reactor productivity of liquid phase methanol synthesis to that of the co-production of methanol and DME. It 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ingle-stage reactor productivity for the co-production of methanol and DME could be as much as 60% higher than that for liquid phase methanol synthesis alone. Along with this, a 50% increase in the syngas conversion is also obtained. Further, this approach is shown to co-produce methanol and DME in any fixed proportion, ranging from 5% DME to 95% DME, at significant synthesis rates of DME.  相似文献   

17.
浆态床二甲醚合成的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广信  谭猗生  韩怡卓 《石油化工》2004,33(12):1124-1129
在温度240~282℃、压力4~6MPa、x0H2/x0CO=0 99~2 33、相对甲醇催化剂进气空速为10000h-1、甲醇合成催化剂4g、甲醇脱水催化剂0 05~0 30g的反应条件下,于250mL高压搅拌釜中进行了浆态床二甲醚合成过程的本征动力学研究。在消除了内外扩散传质影响和保持催化剂稳定性的前提下,测定了本征动力学数据。采用Graaf的甲醇合成动力学模型和Bercic的甲醇脱水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后,甲醇、二甲醚和CO2的表观生成速率的计算值和实验值误差分别在±13%,±15%和±26%以内。  相似文献   

18.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水醚进料比等因素对体系平衡组成的影响,探讨了反应体系达到热力学平衡时二甲醚转化率、氢气产物等的变化情况。分析发现,二甲醚平衡转化率分别随水醚比的增大和温度的增高而增大,随压力升高而降低;氢气组分含量分别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略有减少,随水醚比的增加先增后减。反应在水醚比为3~6、温度为200℃~300℃及压力为0.1MPa的条件下,可得到较高的氢气产率与选择性,较好的二甲醚转化率,副产物一氧化碳及甲醇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9.
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进料空速以及催化剂配比对于浆态床合成二甲醚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反应温度为 2 40~ 2 80℃范围内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CO的转化率逐渐增加 ,在 2 70℃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 ;在反应压力为 2 0~ 5 0MPa范围内 ,随着反应压力的升高 ,CO的转化率和二甲醚的选择性逐渐增加 ;在空速为 80 0~ 5 0 0 0h-1范围内 ,随着空速的增加 ,CO的转化率先增加 ,在 30 0 0h 1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减小 ;催化剂比例对于CO转化率、二甲醚的选择性以及二甲醚的时空收率都有较大的影响 ;在甲醇合成催化剂与脱水催化剂比例为 4~ 5时 ,CO转化率与DME选择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