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阴式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入选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8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对照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各40例,比较2组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应用经阴道肌瘤剔除术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随访4~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腹肌瘤剔除术相比,阴式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式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手术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阴式剔除术,对照组采用经腹肌瘤剔除术,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肌瘤剔除术相比,阴式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损伤小、无腹壁瘢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256例(观察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同期开腹组142(对照组)例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预后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256例,术后肛门排气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术中手术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疤痕小的特点,术中配合阴道B超可以减少肌瘤的遗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方式行肌瘤剔除术。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开腹,对腹腔干扰小,创伤少,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符合微创技术的要求。而且手术适应证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更广,可剔除多发肌瘤或瘤体直径达8cm的大肌瘤。但是因阴道手术范围狭小,视野暴露困难,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适应要求保留子宫、阴道较松弛利于手术操作、宫颈肌瘤经阴道可触及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A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B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开腹、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8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TLM)64例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54例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特点。结果(1)手术时间:TAM组和TLM组明显长于TVM组。(2)术后排气时间:TVM组和TLM组明显短于TAM组。(3)住院时间:TVM组和TLM组明显短于TAM组。(4)住院费用:TVM组和TAM组明显少于TLM组。结论TLM及TVM为微创术式,均安全可靠,TVM住院费用更少,对腹腔干扰更小,而对于多发肌瘤(≥5个)、巨大肌瘤或盆腔粘连的患者应首选TAM。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问题。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于3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经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33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20例,子宫次全切一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手术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在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且多发时,在剖宫产时应放宽手术指征,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分娩16例;剖宫产34例,其中30例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出血量为135.8~210.4mL,平均180.5mL,手术时间为33.1~64.5min,平均55.0min。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产后复查,患者子宫收缩良好,恶露不多,部分子宫肌瘤切除者,残余肌瘤大小无明显变化。新生儿经抢救均存活。结论应全面了解孕妇产前及孕期情况,注意B超检查的结果,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可适当放宽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阴道切除全子宫的临床疗效。方法阴式子宫切除57例与腹式子宫全切41例对照,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阴式子宫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式子宫切除疗效好,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探讨妇产科超声联合检查方式与图像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接受诊疗的4例典型患者,对其分别进行经腹超声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使子宫及附件处于常规位置,从而获得详细信息,但图像视窗具有局限性。经腹超声操作简单,能够为检查提供广泛的视野,但患者膀胱需足够充盈。结论: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各具优势,妇产科临床中应结合两种超声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外孕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在指导临床治疗措施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宫外孕患者的阴道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根据超声图像特点治疗措施分为手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结果36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宫外孕患者,其中检出胚芽搏动者15例,以及检出最大径线<3.0cm不均质包块患者5例,临床采取手术治疗;余16例采取保守治疗。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在宫外孕早期的定位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临床医生根据超声图像特点结合临床表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图像特征,并与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术后病理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0.0%。其图像特征为:高回声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27例);带长蒂中等回声型,呈长条状,位于宫颈管内,边界清晰(3例)。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进行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其诊断率,总结异位妊娠的声像学特点。结果经阴道超声的确诊率为84.5%(71/84)显著高于经腹超声的67.9%(57/84),P<0.05。异位妊娠典型的声像特点为在附件区探及异常回声团块,部分可见胎囊、胎芽及心管搏动。结论经阴道彩超的分辨率较高,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以下简称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注射液(以下简称芬太尼)在无痛分娩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愿意接受无痛分娩初产妇的90例为研究组,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2组产妇生产过程中基本生理指标以及宫缩和胎心音、产程、分娩方式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能显著缩短活跃期,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是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特点分析,提高BCC的临床诊断水平,增强群众健康防治意识。方法对110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BCC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29,年龄23~90岁,其中50~79岁占81.82%,农民工居多(78例)。BCC病程长短不一,多发生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为多形性,容易误诊,误诊率达23.64%,各临床类型中以色素型最易误诊。结论 BCC的发生与慢性长期日光照射密切相关,病理检查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导管置入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法、疗效。方法选取经胸片、B超诊断胸腔积液的入院病例54例。采用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引流,并根据病因诊断情况胸腔内给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操作可行性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消失、减少、胸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但相对复杂,需进一步改进设备及技术。结论微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值得发展,但需进一步技术、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90例于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妊高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应用催产素治疗,观察患者第3产程时间及产后2h内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3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h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妊高征患者阴道分娩时,合理应用米索前列醇及催产素,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 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12/60),5.0%(6/30),涎瘘率接近,术后l~12周面瘫率及恢复率类似。结论 2种手术方式对腮腺浅叶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synthesis of 1,5 benzodiazepine using natural and modified Argentinean bentonite (pillared layered clay and porous clay heterostructure) as catalysts through a condensation reaction between o-phenylenediamine (o-PDA) and excess of acetone as reactive and solvent at room temperature is reported. The catalyst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affording a high yield of the corresponding benzodiazepine. The effects of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natural bentonite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time and amount of catalyst were investigated. The catalysts were also successfully employ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ther derivatives of 1,5-benzodiazepine using substituted o-PDAs and ketones. In all cases, the reactions are highly selective and are completed within 1–3 h. The catalyst showed excellent activity in all cases, showing 86–90% isolated yields of the corresponding derivatives of 1,5-benzodiazepine. The easy work-up procedure and the recyclable catalyst make this methodology attractive for large-scale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