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葡萄酒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MLF对赤霞珠葡萄酒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比例的影响。采用液一液萃取方法。利用GC—MS对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计算。结果表明,MLF葡萄酒较未经MLF的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的总量有所提高;异戊醇、2-羟基丙酸乙酯、琥珀酸乙酯和醋酸在两工艺的葡萄酒中的含量和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乳酸、乳酸乙酯和两种未能准确鉴定的物质只在MLF葡萄酒中作为主要成分被分离检测到。MLF增加了挥发性成分的总含量,同时改变了部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产生了新的挥发性成分,从而影响和改变了葡萄酒的香气。  相似文献   

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北玺’等4个免埋土品种的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显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玺’‘新北醇’‘北全’‘北香’葡萄酒中分别检测出香气化合物52种、33种、34种、32种,特有香气化合物30种、9种、10种、6种。所鉴定的挥发性物质中酯类含量占比37.25%~48.05%、醇类含量占比38.91%~64.01%,其余类别香气化合物含量占比均在11%以下。主成分分析初步确定了差异组分,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辛酸甲酯、苯乙醇、(2S,3S)-(+)-2,3-丁二醇为‘北玺’葡萄酒的主要贡献挥发物;辛酸、正癸酸、(S)-2-羟基丙酸肌乳酸、夫洛丙酮、3,7-二甲基辛基-6-烯基碳酸乙酯、1-癸醇、庚酸乙酯、戊酸甲酯为‘北全’葡萄酒的主要贡献物质;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丙基环丙烷、乙酸己酯、顺式-3-己烯醇苯乙酸酯、癸酸乙酯为‘新北醇’葡萄酒的主要贡献挥发性物质;乙酸苯乙酯、甲酸辛酯、β-紫罗兰酮、正己醇、3-乙基-3-戊醇、辛酸异戊酯、(4E)-3,3,6-三甲基-1,4-庚二烯为‘北香’葡萄酒的主要贡献挥发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萃取方法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翔  冯长根  李华 《酿酒》2007,34(2):69-71
对比研究了液-液萃取和浸渍式固相微萃取方法对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的萃取特点.利用两种方法对葡萄酒香气成分进行了萃取并结合GC-MS进行了分析.液-液萃取和浸渍式固相微萃取方法都有良好的重复性.液-液萃取可以萃取到葡萄酒中较大比例的醇类物质,但对挥发性较强的物质萃取较差;固相微萃取可以萃取葡萄酒中较大比例的酯类物质及挥发性较强的物质,适合葡萄酒挥发性强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萃取搅拌棒(SBSE)萃取葡萄酒中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成分,再用热脱附(TDS)-气质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萃取时间及不同浓度NaCl盐析作用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对影响热脱附的3个主要因素:热脱附温度、时间及冷阱收集温度进行了条件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对方法的重现性进行考察,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n=6)。用此方法测定了葡萄酒中46种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类和酸类占很大部分,另还有一定量的醇和醛酮类物质,这些化合物反应了葡萄酒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被PVC管道污染的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污染成分主要是1,2,3,4-甲基苯、萘、1-甲基萘和2-甲基萘,其中以萘的含量最高。葡萄酒主要的香气成分如琥珀酸二乙酯、苯乙醇、辛酸、葵酸,在污染酒样中比例显著减低,甚至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以我国宁夏芦花台、云南德钦、甘肃武威、河北昌黎和新疆石河子5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和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检测分析,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包括醇类12种、酯类10种、有机酸6种。占主体的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是:3-甲基丁醇、丁二酸单乙酯、2-甲基丁醇、苯乙醇、2-羟基丙酸乙酯、乙酸乙酯、2,3-丁二醇、乙酸、2-甲基丙醇。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种类基本相近,但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由于目前干红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和技术基本接近,充分了解这些香气物质在葡萄酒不同产地间的差异及其与感官上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提高我国各产区葡萄酒品质以及挖掘地方特色干红葡萄酒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赤霞珠冰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赤霞珠冰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在赤霞珠冰酒中共检测定性出3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有机酸、醛、酮、萜烯类和少量烷烃。结果表明,乙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3-甲基丁醇、苯乙醇、2,3-丁二醇、苯乙醇等醇类和酯类种类多且含量较高,可能是形成赤霞珠冰红葡萄酒花香和果香的主要香气组分。也是区别于干红葡萄酒香气的主要差异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的萃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果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60℃、时间45min、样品量5g.白果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醛类、醇类、烃类、萜类、酯类、芳烃类、酚类及酮类化合物等.其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肉豆蔻醛、(Z,Z)-7,10-十六二烯醛、(Z)-13-十八烯醛、2,3-丁二醇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梨酒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大面积栽培的品种雪梨、鸭梨、黄冠梨、五九香梨、圆黄梨、黄金梨、香水梨和安梨为原料酿制梨酒,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GC-MS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梨酒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8种梨酒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甲基1-丁醇、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在8种梨酒中均有检出。以1μg/m L为界定值,确定了8个品种梨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3-甲基-1-丁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是除圆黄梨酒和黄金梨酒外其它6个品种梨酒的全部或部分主要挥发性成分,并且3-甲基-1-丁醇是除圆黄梨酒外的其它7个品种梨酒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除了主要挥发性成分外,梨酒中还含有微量的其他挥发性成分,如乙酸异戊酯、苯乙醇、琥珀酸二乙酯、正己醇、辛酸等。梨酒和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有相似之处,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试验对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NaCl添加量2.4 g、萃取温度49.6℃、萃取时间44.4 min。利用优化条件对浙江玫瑰醋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将浙江玫瑰醋样品分成发酵前期、发酵中期和发酵后期三大类,并将样品按前、中、后3个时期进行归类后,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3个发酵阶段的样品基于挥发性成分可以实现良好分离,其中RY2为0.994、Q2为0.933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极高的预测能力。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挥发性成分的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因子荷载图,得出浙江玫瑰醋发酵前期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为乙醇、十二酸乙酯、2-苯乙醇乙酸酯;发酵中期为丙酸-2-苯乙基酯、环己基丙酸乙酯、正丙醇、乙酸正丙酯、乙酸异戊酯、癸酸、乙酸乙酯、苯乙酸乙酯、月桂酸、2-乙基丁酸-3-甲基苯酯、油酸乙酯;发酵后期为(E)-9-十八碳烯酸乙酯、十八酸乙酯、苯甲醛、4-乙基苯酚、丁二酸二乙酯、十六酸乙酯、糠醛、乙酸-2-乙基己基酯、苯乙醇、2-甲基丙酸、3-羟基-2-丁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建立测定葡萄与葡萄酒中19 种挥发性酚的多反应监测方法。该方法分别在葡萄汁与葡萄酒2 种基质中验证,方法检出限为0.02~1.01 μg/L,定量限为0.08~3.36 μg/L,具有较广线性范围且R2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在81.99%~122.72%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精密度。该方法应用于10 个葡萄果实样品和10 款葡萄酒中挥发性酚的检测,在所有样品中均能检测到19 种挥发性酚,其中香草酸、香草醛和4-乙烯基苯酚是葡萄果实含量较高的3 种挥发性酚;4-乙基苯酚、3-乙基苯酚和4-乙烯基苯酚是葡萄酒中含量较高的3 种挥发性酚。所测样品中目标物质含量范围均在方法线性范围内,该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的3种不同加工工艺进行评价,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比较3种加工工艺对葡萄蒸馏酒...  相似文献   

13.
以山葡萄种间杂交种“公酿二号”为原料,研究发酵助荆对山葡萄酒精发酵的影响。实验表明:发酵助荆可加快山葡萄的酒精发酵进程,并且发酵比较彻底,还可降低挥发酸的生成量;但总酸含量增加;发酵助剂的最佳添加量为1.0g/kg。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葡萄和糯米为原料制备葡萄糯米香醋,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以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其醋酸发酵工艺条件,并对该产品的挥发性成分、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酒精发酵工艺条件为:葡萄与糯米质量比2∶1、初始糖度23%、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添加量0.22%、发酵温度28℃;最佳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度7%vol、醋酸菌(Acetobacter aceti)接种量5%、发酵温度30℃。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萄糯米香醋共检出3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7种、醛类3种、酸类7种、酯类13种、苯类1种,总酸、总酯含量分别为4.70 g/100 m L、3.18 g/100 m L,葡萄糯米香醋呈红褐色、澄清透亮,口感醇厚、酸甜柔和,具有浓郁的果香和醋香。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冰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品种差异性,选用云南德钦产区威代尔和雷司令品种酿制的冰葡萄酒,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冰酒中的挥发性物质,用GC/MS法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从威代尔冰酒中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8种醇类(33.89%)、18种酯类(24.55%)、4种羧酸类(4.3%)、5种杂环类(7.68%)、6种醛类(7.28%)、7种烷烃(4.7%),3种酚(2.06%)、2种酮(2.4%)和6种苯环类物质(12.06%);从雷司令冰酒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4种醇类(34.89%)、12种酯类(47.94%)、1种杂环类(0.25%)、12种烷烃类(3.82%)、1种酚类(0.11%)和3种苯环类(2%)物质.两者最大差异性表现在雷司令冰酒中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高于威代尔冰酒.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德钦产区的迟采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选用实验室筛选的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MP3007与商品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Y3079混合发酵,以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研究不同发酵方式以及美极梅奇酵母对迟采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发酵对迟采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提升作用明显,混合清汁发酵可以降低葡萄酒中31.7%的挥发酸含量,14.5%的总酸含量以及4.1%的酒精含量;混合浸渍发酵时可以降低葡萄酒中25.6%的挥发酸含量,8.4%的总酸含量以及5.1%的酒精含量。同时,混合发酵还会增加葡萄酒中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以及异戊醇、2,3-丁二醇的含量,降低辛酸含量;葡萄酒浆果味提升且生青味降低。初步认为美极梅奇酵母MP3007在迟采葡萄酒酿造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葡萄和洛党参萃取物为原料制备洛党参萃取物-葡萄复合发酵酒,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其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5°Bx,酵母添加量30 mg/100 m L,洛党参萃取物添加量5 mg/100 m L,在此优化条件下,洛党参萃取物-葡萄复合发酵酒感官评分为96.1分,酒精度为12.8%vol,党参炔苷、甲醇、总糖、还原糖、总酸含量分别为1.24 mg/L、9.08 mg/L、31.83 g/L、25.78 g/L、5.26 g/L,洛党参萃取物-葡萄复合发酵酒理化及卫生指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气质联用(GC-MS)技术共鉴定出复合发酵酒中1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8种,酯类4种,醛类2种,酸类1种,酮类1种。  相似文献   

18.
延迟采收对北冰红葡萄及蒸馏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延迟采收对北冰红葡萄果实、原酒以及蒸馏酒的品质与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期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分别对正常采收期(9月17日)、延迟采收期(10月13日)采收的北冰红葡萄进行果实外观与产量检测、果实品质测试,并进行酿酒、蒸馏试验,测定基本理化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延迟采收的葡萄总糖含量(173.18 g/L)显著提升,挥发性成分总量(9.58 mg/L)更高;原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果实有大幅提升,且种类丰富,两次采收的原酒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差异不大;延迟采收的蒸馏酒中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低于正常采收,但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多于正常采收。北冰红延迟采收具有更佳的果实品质,而正常采收果实所制蒸馏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9.
高温流化米中挥发性香味物质收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索氏提取法、动态顶空捕集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三种提取高温流化米中挥发性香味物质的方法。索氏提取法因糯米中脂肪含量太高,对香味物质的分析干扰较大;由于香味物质在吸附剂Chromosorb103上的吸附性能较差,动态顶空捕集法提取不完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高温流化米香味物质较完全,且以糯米为对照能有效消除提取过程中的干扰。同时蒸馏萃取法OV-1701柱分析,从高温流化米中检测出110种香味化合物,占总挥发物的92.97%,大致可分为醛、酮、脂肪酸、醇、酯、烷烃、烯烃和杂环类等八类。特别是糯米高温流化后形成了大量的杂环类香味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高温流化米酿造黄酒特征香味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