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早以前,石膏就以其独特的性能被人们用于建筑上,在旧式的洋房里,天花檐口、中心圆顶、墙角的弧角等,都可看到石膏灰白的影子,只是当时人们把它的装饰功能附着建筑物体的表面,作为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装饰工程与建筑工程逐渐分离,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建筑装饰材料也随之出现了系列化的型材。同样石膏装饰饰材也在装饰业发展中演变,发展成为完整的、多元化的装饰材料。成为装饰材料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工程中,装饰工程占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美化城乡建筑、优化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具有重要作用。1福建建筑装饰工程近况1.1装饰材料近况建筑装饰材料是集材性、工艺、造型、色彩、美学于一体的一类建筑材料,其品种门类繁多,涉及学科多、更新周期短,是建筑材料中发展最为活跃、潜力最大的一个分支。它发展速度的快慢、品种的多寡、质量的优劣、款式的新旧、配套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装饰的档次,因而影响着城乡建设的发展水平。80年代以前,我省建筑装饰材料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及其简单的…  相似文献   

3.
浅析室内设计三大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室内设计专业现行教学与其发展需求不协调的状况,尤其是《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以下简称三大专业课程)的教材及教学方法滞后于室内设计的发展,提出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体设想.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路珂 《建筑师》2009,(3):45-54
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与科技的高峰时期。成书于北宋末年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仅存的两部建筑专书之一.图文详尽,是我国古代建筑特征与成就的典型代表。该书虽然不是一部专门阐述建筑理论的著作.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思想与建筑观念。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的考察.深入探究《营造法式》中关于装饰与材料的基本观念.包括“装饰”与“材料”的定义,以及材料对于形式或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住宅要求的提高,建筑装饰也越来越多样化与艺术化,雕刻艺术被越来越多地用在建筑装饰中。雕刻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类别.其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在传播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当这种艺术被市场广泛零求的时候.艺术就很自然地过渡成了一个产业.北京远古时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正是在这个大趋势下为了顺应建筑装饰对雕刻艺术的要求而创建的,  相似文献   

6.
建筑装饰是集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材料的性能、品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人们的环境意识、美学观点.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新兴行业。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运用装饰材料及其配套产品的质感、色彩、图案、功能等体现出来的。现代建筑,要求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功能合理、设备先进、装饰典雅,这就要求提供品种多样、性能优良、模数协调、图案优雅的装饰材料。  相似文献   

7.
1.1.1 建筑装饰材料及其制造使用特点。建筑装饰材料是指建筑施工中结构工程和水、暖、电、管道等安装工程基本完成后,在最后装修阶段所使用的各种起装饰作用的材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中通过形体、质感、图案、色彩等反映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的装饰活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装饰活动中的装饰、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新形式和新材料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建筑新形式的产生促进建筑新材料的发展,建筑新材料的产生又反作用于建筑新形式,因此,建筑新材料和新形式彼此制约、彼此发展。建筑新形式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建筑的装饰形式、结构形式等,建筑新材料包括从无到有的材料的产生也包括旧的建筑材料的新式运用。下面笔者将从建筑的新的结构形式与建筑材料的相互性、建筑的新的装饰形式和建筑新材料的相互性以及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三方面展开陈述。  相似文献   

9.
吴婕  王雪  王卿宇 《福建建筑》2014,(3):19-20,15
建筑立面装饰是对建筑空间的二次性创造,以不同的形式、色彩、材质、光照再次塑造建筑的个性与美感。建筑立面装饰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风貌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陶瓷材质作为建筑立面装饰材料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的发展趋势,使陶瓷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社会城市面貌趋同,单调、冰冷的现代建筑日益显露出在人类精神抚慰、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人们呼唤建筑的美与温情。现代陶艺以自然亲和的材料特性,关注人性的自由创造精神介入建筑装饰,用艺术的品性为建筑增添装饰、情感、文化的魅力。一、陶瓷物性之美与建筑装饰现代建筑平整的陶瓷墙地砖抽离了手工、个性等因素,铺贴成毫无生机的表面,材料物性的发挥被框限于功能的范畴。现代陶艺介入建筑装饰伴随着审美和材料观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11.
建筑装饰行业被公认为是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是工程技术与文化艺术高度结合的行业。现代建筑设计不仅对土建设计、装饰设计提倡“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环保建筑的设计要求,而且对装饰材料也提出了较高要求。1高防火性能的要求 针对城市建筑日益高层化、高档化、大型化、多功能化、高电器化等趋势,建筑设计对建筑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现行国家规范GB5022-95,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建筑的防火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建筑技术》创刊20年看建筑装饰工程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君伟 《建筑技术》1994,21(1):48-50
从《建筑技术》创刊20年看建筑装饰工程的技术进步侯君伟建国以来,随着建材工业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装饰材料和装饰技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技术》杂志,作为一份早被人们共认为我国建筑学科中实用性和学术性的核心期刊,在传播、推广、交流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形式的问题又一次被画上问号,以当代视野重新反思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应对当代文化、自然和物质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验建筑的探索也就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欧式建筑以它几千年的文化精华,由爱琴文化、古代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拜占庭建筑、西欧罗马风格建筑、哥德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建筑、发展成为当今欧式风格建筑装饰。在我国,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新品迭出,装饰风格日新月异,建筑装饰业每年产值达2000多亿元,市场前景广阔。现代建筑装饰强调更鲜明地反映时代气息、文化特征、人文背景、民族风格和审美意识,建筑装饰与人们的心里沟通,建筑风格的怀旧情绪,  相似文献   

15.
所谓建筑装饰就是指以美化建筑和建筑空间为目的而设置的建筑环境艺术,讲的通俗些,就是对建筑物进行外包装,用什么材料进行包装,对建筑物的最后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装饰设计中,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好各种材料,它包括材料的色彩、材料的质感等,这样才能达到人们预想的目的。它具有装饰建筑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建筑装饰中有许多与建筑装饰的有关要素,如色彩、光影、陈设、建筑材料等,笔者想对建筑材料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作一论述。1注重材料的原始形状随着材料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对于材料在建筑中的装饰性都有认识,但…  相似文献   

16.
昆明的“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其建筑的装饰设计,承载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昆明海晏村“一颗印”民居建筑保存完好,通过对保存较好的海晏村及周边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收集整理资料,从海晏村“一颗印”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材料、色彩、装饰文化等方面进行探析,探寻海晏村民居的装饰类型,研究传统建筑装饰对当代艺术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家庭装饰市场持续升温,建筑装饰材料的需求量亦呈上升趋势。一些家庭装潢用户选择与应用装饰材料时,更多地注入了健康、安全、环保、文化的理念,人们宠爱的是一批具有时尚感、个性化的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新型饰材。 天然石材、木材和竹、纸纤、棉布等天然原料尤其受宠。这些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朴实自然,简洁清新,给人以淡雅温馨的感觉,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空间装饰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基础上,利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空间文化艺术氛国营造中的作用,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的技术体现,其中就包括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书法作品以点、线、面的艺术展现形式,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与空间布局、功能设定进行协调,从而强化空间装饰设计效果,保持空间文化艺术氛围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空间装饰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基础上,利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空间文化艺术氛国营造中的作用,突出建筑装饰设计的技术体现,其中就包括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书法作品以点、线、面的艺术展现形式,在建筑装饰设计中与空间布局、功能设定进行协调,从而强化空间装饰设计效果,保持空间文化艺术氛围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形式的问题又一次被画上问号,以当代视野重新反思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应对当代文化、自然和物质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验建筑的探索也就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