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染色盒的制作与使用方法。使用这种染色盒进行染色操作简便、省时,还可大大减少样品污染。 相似文献
6.
电镜超薄切片样品制备中,重金属染色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本文基于夹持型超薄切片染色板工作原理,建立4种不同染色孔形状的染色板模型(染色孔底部与侧壁夹角90°,105°,120°和135°),对水流冲洗染色板过程进行二维模拟,采用Ansys/Flotran方法计算超薄切片表面的实际冲洗液流速度和湍流动能.结果表明,随着染色孔底部与侧壁夹角的增加,超薄切片表面的水流冲洗速度逐渐增加,且不同染色孔内的湍流动能逐渐变得均匀,在染色孔的壁与底面的夹角为105°时,湍流动能最大,即水流与超薄切片表面残余的重金属染液之间交换程度最大,此结构被确定为最优化设计.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研制的产品,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为提高透射电镜的样品染色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个微波辐射超薄切片快速染色法。该方法与常规染色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染色速度快且操作简便,整个染色过程可在数分钟内完成;经微波辐射染色处理的动植物组织切片染色均匀,污染少,反差比常规染色法稍强。动植物组织切片微波辐射染色的最佳辐射时间有所不同,铀染色动植物组织切片最佳辐射时间均为30秒;铅染色动物组织切片最佳辐射时间为30秒,而植物组织切片为20秒。染色液经微波辐射后的温度应控制在20~40℃。 相似文献
8.
超薄切片的微波辅助快速染色法陈文列,陈莲云,钟秀容(福建医学院电子显微镜室,福州350004)微波技术应用于电镜制样国内外已有报道,因各实验室使用微波炉不一致,且多使用家用微波炉,其功率、时间与温度等条件不尽相同,而试验方法各有特点,故各实验室尚在探... 相似文献
9.
一种减少超薄切片污染的简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的超薄切片在染色过程中的污染是很难避免的,用传统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操作麻烦且易污染,虽然现在有报道介绍各种避免切片污染的染色方法,但操作程序大都比较复杂,我们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采用以下方法可以基本上避免污染,且操作程序简单方便,染色效果也有了很大提高,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种简易的超薄切片染色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超薄切片染色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各实验室都有制作比染色器所需的材料,其制作和使用方法简单。可进行铀、铅单、双重染色。染色效果良好。在透射电镜生物样品超薄切片染色(尤其铅染)过程中,往往由于CO_2的影响,常在超薄切片上产生碳酸铅沉淀,使切片受到污染,影响观察,严重时无法观察使之前功尽弃。我们参考LKB2160型染色机的工作原理和染色过程,结合工作中的实践,自制了一种简易的染色器,可进行铀、铅单、双重染色。使用此染色器,可使超薄切片的染色达到防污染、规格化、省时间的效果。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铀 铅 铜选择性染色技术 ,能使细胞中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染色很深 ,内质网也有一定程度的染色 ,而细胞核和其它细胞质成分染色很淡 ,便于分析统计线粒体的面积 ,研究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关系等 ,对生物医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1,2 ] 。但此法染色时间过长且容易出现污染样品的现象。现我们采用微波辐射技术 ,加快制样染色过程 ,取得满意的效果[3 ] ,现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1 主要仪器 :本实验所用微波炉的型号为Wbl 5 30 0 1型 (国营陕西通达电器厂生产 )工作频率为2 4 5 0MHz ,最大输出功率为 5 30W。微波辐射时在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联合测试系统(SEM-SPM),研究了直流磁控溅射(DCMS)和原子层沉积(ALD)两种成膜方式对40、60和80 nm超薄铜薄膜弹性模量的影响.基于赫兹理论和King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利用DCMS得到不同厚度铜薄膜的弹性模量值在(95±2)Gpa~(125±4)GPa之间,而通过ALD得到的铜薄膜弹性模量值在(99±2)Gpa~(154±6)GPa之间.对比分析可知,不同厚度的铜薄膜弹性模量比块体铜材料的弹性模量(90 GPa)大6%~71%,且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沉积得到的铜薄膜弹性模量值都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而且对于同一厚度的铜薄膜,利用ALD沉积的弹性模量比DCMS的大4.2%~23.2%,由透射电子显微图像对比分析可知,前者的平均晶粒尺寸是后者的60%,纳米晶粒小尺寸效应可能是薄膜弹性模量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