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论述第二代PFBC-CC一般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炭化炉或部分气化炉中煤的气化程度的选择对于压气机出口的空气配气方式、供电效率、燃气轮机与汽轮机之间功率的分配关系以及对于顶置燃烧室结构设计的影响,并概述了开发第二代PFBC-CC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单轴、分轴和双轴燃气轮机组成的PFBC-CC变工况性能进行比较,得出由双轴燃气轮机组成的PFBC-CC为最佳的结论。同时指出,不论哪种燃气轮机用于PFBC-CC时,空气流量必须能调节,使其变化满足PFBC炉燃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PFB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概述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的三个示范性的PFB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设备概况,调试经验,以及令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5.
对PFBC—CC技术在我国创新发展之考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国PFBC-CC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及特点,以及国外PFBC-CC的进展概况,提出了在我国持续,创新发展PFBC-CC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7.
INTRODUCTIONCoal is the main energy resource in China. Morethan 70% electric power is generated by coal-firedpower plants in the country. It will be continued to bedominant in next century. The need for new electricgenerating capacity is growing along with the growthof Chinese economy. Meanwhile, environment pollution caused by coal combustion is also concerned here.So, searching new technologies to burn coal cleanlyand efficiently to produce power is a very importanttask to the energy r…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现有火电机组情况的分析,指出将50-125MW火电机组改造成为PFBC-CC(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是较合适的。以100MW火电机组为例进行计算,在改造成为PFBC-CC后的供电效率可提高5个百分点,接着计算其变工况性能并进行分析,着重指出为适应PFBC炉的工作要求,对燃气轮机空气流量进行调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Mailyexperimentshavebeendonetostudytheconversionbehaviorofdifferentcoalsundervariousreactorsandconditions.Someauthorshaveproposeddetailedmodelsfromobservedresults,orfromthealreticalaspects.Twotypemodelsaredevelopedtopredicttheconcelltrationprofilesforthegaseousspeciesaroundaburningcharparticled].In'single--film'models,thecarbonreactdirectlywithoxygentoformCOorCOb.In'double--film'modelsitisassumedthattheoxygendiffusingtowardsthepaxticleisconsumedbeforeitreachesthesuxface.Thep… 相似文献
10.
燃煤的PFB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参数的选择与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亚临界蒸汽参数的PFBC联合循环为背景,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其计算结果能指导人们合理地选择PFBC方案的主要热力参数,并能增进对这种联合循环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第一代PFBC-CC在不装或装设空气间冷器的两种情况下,联合循环参数(热效率、功率比、最佳压缩比等)的解析解,反映了这种联合循环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996年4月下旬中国工业科技代表团对瑞典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介绍了瑞典ABBCarbon公司的小试,中试,商业示范和商业应用三种类型的PFBC装置。 相似文献
15.
16.
给出了第二代PFBC-CC在两种配气方式下的联合循环参数(热效率、功率比、最佳压缩比等)的解析解,反映了这种联合循环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单炉膛双吊蓝加压热重分析仪上对气化半焦的加压着火特性和燃烧稳定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和理论研究,考察了半焦种类、总压、氧浓度、粒径和加热速率等因素对半焦着火特性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以纯碳测试数据为基准,提出了燃烧稳定性的判别指数RW。研究表明,半焦的挥发份含量、固定碳含量以及孔结构是影响半焦着火温度的主要因素。随着总压和氧浓度的提高以厦粒径的减小,半焦的着火温度下降,燃烧稳定性提高;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半焦的着火温度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