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的浓度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研究NT-proBNP血浆浓度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住院后48h内血浆NT-proBNP的浓度,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在发生心梗后显著比对照组升高,并且NT-proBNP血浆浓度越高,住院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机率越大。结论 NT-proBNP的血浆浓度关系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是心梗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在心梗中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使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所有临床确定为N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78),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首次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口服,随后2周每天150mg,之后每天口服75mg,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每天口服75mg,比较2组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结果治疗组死亡、再梗死、中风、再发心绞痛、需要血运重建等联合终点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2.5%与4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发生出血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负荷剂量且短期较大剂量使用氯吡格雷治疗NSTEMI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能改善N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3例心肌梗死并发心率失常患者,对照组56例采用溶栓治疗,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在灌注后引起的心率失常等并发症的损伤,是治疗心肌梗死和预防梗死后心率失常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前有或无心绞痛对发病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初发AMI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AMI前72h那是否发生心绞痛将研究对象分为心绞痛及无心绞痛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6h内溶栓或直接PCI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室功能及近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但发病前有心绞痛患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无心绞痛组,在预后方面也较无心绞痛组更好。结论由于缺血预适应机制的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左室功能及预后较无发病前心绞痛患者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总有效率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尼汀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卡尼汀治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患者近期心功能指标影响。方法7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BNP治疗组(PCI术后静脉滴入rhBNP,持续48h)和对照组(PCI术后常规治疗)。AMI急性期及术后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检查。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心功能各项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6个月后治疗组LVESV和EF测试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rhBNP可明显改善AMI患者PCI术后近期各项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发病后给予洛伐他汀20mg 1次/d,持续6个月,对照组禾用洛伐他汀,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心血管死亡、再次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发生,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和再次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branch block,CRBBB)患者的疗效。方法 64例AMI合并CRBBB患者分为3组,A组16例,在发病3h内进行急诊PCI;B组20例,在发病6h内进行急诊链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C组28例,进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3组患者入院4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和入院4周内死亡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为左冠状动脉病变,70%为左前降支近端病变,30%为左主干病变,均在第一室间隔支发出之前发生梗死,狭窄程度在85%~95%,且有多发斑块形成。A组和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0.00%vs65.00%),均低于C组(92.86%)。B组和C组患者住院4周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80.00%vs89.29%),均高于A组(43.75%)。结论急诊PCI是AMI合并CRBBB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并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AMI临床及近期(病后4周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初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无缺血预适应(NIP)组(n=66),对比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近期病死率及心梗范围、心肌酶(CK-MB)峰值。结果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者占40.74%,明显低于NIP组的63.63%(χ2=6.987,P<0.01);近期(4周内)病死率IP组7.41%,低于NIP组的9.09%;IP组梗死范围较大者发生率14.81%,明显低于NIP组的36.36%(χ2=7.052,P<0.01)。IP组心肌酶(CK-MB)峰值低于NIP组(t=2.397,P<0.02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缩小初发AMI的范围,减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发生率,降低心肌酶峰值,对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的预后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例治疗情况。结果29例患者中经相关治疗痊愈率86.2%,死亡率13.8%,共有25例抢救成功。结论早期的溶栓及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从我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30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结论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综合治疗,对预防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最佳救护流程,了解绿色通道的建立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施行PCI治疗的84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治疗组;选取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施行PCI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治途径,治疗组患者应用绿色通道诊治,比较2组患者的就诊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费用。结果治疗组无论从就诊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费用等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绿色通道的急性心梗治疗较一般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抽取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分成2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1.6%,远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0.0%(P<0.05)。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6.7%,出血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脏事件21.7%,死亡8.3%,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5例无任何前驱症状;发病急,症状重;梗死部位前壁相对多见;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多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劳累、情绪变化为主要诱发因素。结论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表现特征,只要能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并发症较少,并可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重视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目前临床的普通治疗主要给以吸氧、利尿、强心、扩管、镇静等治疗,大多数病人可缓解。仍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改善。我们在同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8例,冠心病PCI术后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结果12例患者中6例好转,4例死亡,2例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抽出胸水后好转。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是一个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康复情况。方法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周期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周期完成后,治疗组患者显效人数1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14例,有效人数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2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与心绞痛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比较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对心绞痛的影响。结果该组患者中AP的发生率为29.4%,患者的溶栓、梗死前心绞痛、高血压、心功能、ECG有无异常Q波与AP的发生率有关,P<0.05。结论充分了解和正确分析AMI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规行急诊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后,见闭塞病变近端均有大量血栓征象,先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再确定是否行PCI,术后观察TIMI血流、心功能、缺血性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 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血栓抽吸治疗后造影显示恢复前向血流TIMI3级18例,前向血流TIMI2级4例,观察这组病人处理梗死相关动脉后未见无复流现象、无内膜撕裂、血管开通率100%、胸痛明显缓解,抬高的ST段术后基本回到等电位线,1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未发生严重心功能异常。结论 在AMI患者实施PCI术前采用ZEEK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术可去除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对心功能的恢复,减少心脏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真正提高PCI的实际成功率,该手术具有简便易行、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我院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序贯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诊,随诊时间6个月以上,并对2组患者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进行对比显示治疗组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纳洛酮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纳洛酮组意识障碍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好,起效快,是目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种较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