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VAI公司的DYNACS二次冷却模型及其三种铸坯二冷控制方法,并以DYNACS二次冷却模型为开发平台按目标表面温度控制法开发了不同炼钢工艺下不同钢种的二次冷却水表,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了铸坯质量、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VAI公司的DYNACS二次冷却模型及其三种铸坯二冷控制方法,并以DYNACS二次冷却模型为开发平台按目标表面温度控制法开发了不同炼钢工艺不同钢种的二次冷却水表,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了铸坯质量、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天津冶金》2009,(3):49-49
高炉长寿是现代高炉追求的目标,高炉长寿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冷却壁是高炉冷却的主要设备,冷却壁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高炉寿命。冷却壁的损坏是高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情况,冷却壁损坏后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第一,减水或断水,这种方法不利于高炉强化冶炼和高炉寿命;第二,整体更换冷却壁,该方法休风时间长,损失产量大;第三,对损坏冷却壁进行修复,国内企业曾有过修复冷却壁的先例,但蛇形管内套管的修复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由于套管和蛇形管之间不可能无间隙配合,因此冷却效果都大为降低。天铁集团炼铁厂2号高炉2006年12月30日,发现处于炉缸区域的四段16#、17#冷却壁从中部断裂,并有冷却水从断裂处外溢。四段冷却壁为光面冷却壁且处于炉缸位置,已严重威胁到了高炉的安全生产。要保持原有的冷却强度,保证高炉的正常生产,按现有的技术方法只能对这两块冷却壁进行整体更换,需要休风在7天以上,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影响高炉生产,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主要概述了连铸坯三次冷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且对近年来国内外钢铁企业连铸坯三次冷却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现阶段连铸坯三次冷却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向。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三次冷却技术可以有效减小铸坯红送过程出现表面裂纹的概率,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及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沈宗斌 《鞍钢技术》1997,(2):9-11,24
高炉冷却壁被用于大中型高炉,以此来保护高炉外壳及炉衬,冷却壁的耐热强度对高炉的使用寿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冷却壁的寿命基本上决定了高炉的使用寿命。通过计算第三、四代冷却壁的热应力比较,建议采用由第三代冷却壁改进的分段镶砖一体化并带有薄助的第四代冷却壁。  相似文献   

6.
高炉冷却壁更换新工艺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程津辉我公司铁合金厂3号高炉第6、7、8三层汽化冷却壁的更换,打破了传统的施工工艺,采用不拆除炉顶设备,在炉身开孔的安装方法,缩短了施工时间6天,安全保质地完成了年终检修任务。按照传统的冷却壁更换工艺,需先拆除...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微合金化、超细晶粒和余热处理三种提高热轧钢筋强度的途径,分析了相应的控制冷却工艺原理及控制冷却工艺参数对产品组织性能的影响。还从装备方面介绍了热轧钢筋控制冷却的常见设备布置,分析了冷却水箱在控制冷却生产线上的设置方式、水冷却单元的选用及冷却水质量和冷却水压力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气淬渣滴冷却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态钢渣气淬后将经历复杂的冷却凝固过程。采用Fluent软件对渣滴冷却过程动力学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数值计算结果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渣滴冷却经历液相冷却、潜热释放和固相冷却三个阶段;在没有考虑过冷度的情况下,Fluent软件模拟出液态冷却耗时较短,而潜热释放和固相冷却耗时较长;Fluent数值模拟能更形象地展示渣滴凝固形壳过程,数值计算更能准确地计算液相冷却、潜热释放和固相冷却等各阶段所消耗的时间;综合来看,Fluent数值模拟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均可准确预测出渣滴由1 723 K冷却至1 073 K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液态钢渣气淬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梅山第三代高炉冶炼强度不断提高,炉身炉墙侵蚀严重,炉身冷却设备损坏较多。通过多年炉身造衬技术的研究,针对炉衬、冷却设备损坏机理,在炉身造衬的材料、方法上作了大量实践。炉身采用压入硬质耐火材料泥浆造衬,有效保护炉身冷却设备,规整部分缺损炉衬,改善高炉炉况顺行。  相似文献   

10.
鞍钢厚板厂控制冷却装置的改造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鞍钢厚板厂控制冷却装置的改造,根据处理的产品品种和规格,给出了控制冷却参数范围,选定了冷却介质,冷却装置的结构及位置,并对三种控制冷却装置方案作了论述和比较,建议采用柱状层流冷却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采用DIL805型淬火变形膨胀仪测定了三种不同成分20CrMnTiH实验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热膨胀曲线,对室温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绘制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成分波动主要影响20CrMnTiH钢冷却转变过程中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冷却区间,对临界相变温度影响较小。采用K-M方程拟合了三种实验钢的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参数。结合优化的Li经验模型及临界转变温度的回归关系式,建立了20CrMnTiH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的相变预测模型,成功预测了成分波动对实验钢CCT曲线的影响。进而,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20CrMnTiH钢端淬仿真模型,较好地预测成分波动对实验钢淬透性的影响,此方法可为齿轮钢的成分优化设计与合理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安2号高炉冷却壁频繁烧损的原因分析,通过采取调整风口长度、养护冷却壁、优化上下部操作制度和稳定热制度等措施,稳定了渣皮和炉况,遏制住了冷却壁频繁损坏的势头,冷却壁工作状态良好,炉况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汽化冷却技术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以及采用汽化冷却的优点,石钢三轧厂运用这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厚板车间控制冷却工艺中水幕冷却技术的主要特点、系统组成和水幕冷却的控制方法,对影响水幕冷却技术冷却速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控制冷却过程钢板厚度方向上温度和冷却速度的分布。结果表明,钢板表面冷却速度随着冷却的进行逐渐减小,而钢板中心冷却速度逐渐增大,其余位置的冷却速度先增大然后减小。分析了冷却时间、开始冷却温度、冷却水温度和水流密度对冷却速度和钢板表面与中心冷却速度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差随冷却时间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Murai.  Y  胡光潜 《武钢技术》1989,(6):20-28
一、前言高炉设计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持炉况稳定和怎样延长高炉寿命。对高炉寿命影响很大的炉身下部和炉缸的耐火砖衬及冷却系统,已经逐年得到改进。本文介绍了冷却壁和内衬改进研究的概况,并根据冷却壁高炉的生产数据,对应用到高热负荷的炉身下部的新型冷却壁和耐火材料的效果做了评价。首先介绍开发第三代冷却壁时有关热负荷试验的主要技术研究成果。然后介绍安装第三代冷却壁的高炉的热负荷分布和将这些结果反馈应用到冷却壁设  相似文献   

17.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试验小组的同志们发扬大庆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对全流冷却装置进行了设计、施工和生产试验工作。目前,全流冷却装置已运转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全流冷却简介罩式退火炉全流冷却是在罩式炉冷却期,为了加快冷却速度而采用的一项新技术,使内罩里的保护气体循环、冷却,以达到加速冷却板卷的目的。全流冷却装置主要由冷却器和循环风机构成,图1为试验装置的示意图。冷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某型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冷却单元抗破坏特性,本文以其冷却单元为研究对象,依据IEC61373-2010标准确立冷却单元的载荷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冲击强度研究,重点分析在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冷却单元的应力分布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冷却单元抗破坏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冷却单元模态计算,冷却单元结构的底板和架线梁伸出端等处的刚度较小,导致局部出现摆动和变形;在三个方向冲击载荷作用下,冷却单元最大应力位于右垂直支撑梁与底板连接处,最大应力值为282.52MPa,小于其材料的许用应力,更小于其材料的屈服强度,未发生失效破坏;对牵引变压器冷却单元进行冲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冷却单元未发生失效破坏,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有效性。鲜有研究学者对牵引变压器冷却单元进行失效研究,本文分析冷却单元整体结构,使牵引变压器冷却单元的研究更加全面,为其失效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层流冷却情况下,热轧带钢急冷开始温度、终了温度及冷却速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在生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新的控制冷却方式,通过模拟试验和金相分析,作者探讨了不同冷却方式影响带钢强度的机理;提出了形成魏氏组织的必要条件;阐述了针状铁素体对带钢性能的影响。这些工作完善了原来的热连轧层流冷却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20.
冷轧板形反馈控制系统中,对工作辊的乳化液分段冷却控制至关重要。为此,考虑板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采用绝对板形偏差、在时间上波动的板形偏差和在空间上波动的板形偏差三部分偏差,设计了乳化液分段冷却模糊控制算法,计算出板形缺陷严重程度的隶属度值,并依此来确定乳化液分段冷却喷嘴的开闭状态。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减小高次板形缺陷和残余板形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