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常规原油的不断开采,其储量和产量在逐年递减。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大约占陆上石油总资源的20以上,有关稠油降粘开采的课题也越发重要。目前国内外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法、掺稀油法、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药剂降粘法。稠油乳化降粘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经济、能量消耗少等优点,因此开发用量少、成本低的乳化降粘剂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冷采的方式存在稠油反向乳化严重,产出液的粘度注汽开采一个月后大幅度上升,抽油杆举升和下行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降粘,化学药剂降粘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桩斜139块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降粘的问题,通过对降粘剂的实验室研究及实际应用的效果分析研究,提出降粘剂的使用合理性,以使该块油藏开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稠油开采的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稠油降粘技术上,应用催化剂来提高稠油降粘效率是一种永久性的原位升级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各种催化剂类型,包括无机酸盐催化剂、有机盐催化剂、矿物催化剂、无机酸催化剂和金属基纳米催化剂,描述了它们在稠油地下催化裂解中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水热裂解催化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纯梁油区以低渗透稀油油藏为主,零星分布了部分稠油储量,无法规模性热采。针对不同稠油油藏的物性特征以及常规开采时出现的问题,改进出砂油层的防砂工艺技术、应用地层与井筒化学降粘、井筒电加热清防蜡降粘、抽稠泵和螺杆泵举升工艺等,同时配套了降低地面输油阻力的有关工艺,较好地实现了这些零星稠油储量的非注蒸汽开发,达到了提高产量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为止,我国己形成了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等)、稠油冷采技术(主要包括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化学吞吐、化学降粘、微生物采油、溶剂萃取、电喷泵开采等技术)。尤其是稠油热采技术已成功用于各大油田。  相似文献   

6.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人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各种降粘工艺的技术特点及稠油开发现状,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王磊 《中国科技博览》2014,(15):106-106
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有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通过改变稠油性质来降粘)以及化学降粘等四种,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改质降粘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同时使用范围较窄;而化学降粘使用范围相对较宽,同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而且许多油藏因区块分散,含油面积小,油层薄等原因不能用常规方法开采,或者不能经济地用蒸汽吞吐或电热等方法开采,因此,提高稠油开采的经济效益,化学降粘开采稠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有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通过改变稠油性质来降粘)以及化学降粘等四种,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改质降粘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同时使用范围较窄,而化学降粘使用范围相对较宽,同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而且许多油藏因区块分散,含油面积小,油层薄等原因不能用常规方法开采,或者不能经济地用蒸汽吞吐或电热等方法开采,因此,为了提高稠油开采的经济效益,化学降粘开采稠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稠油助产剂,原油与水形成O/W型乳化体系,使期间形成水膜与水膜之间的摩擦,达到降低粘度,降低粘阻,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鲁克沁油田有油层埋藏深、油质稠特点,通过室内实验证明天然气对原油降粘和互溶效果较好且稳定,有效降低稠油粘度,能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因此设计天然气吞吐开采试验并推广应用,通过天然气吞吐试验证明开采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稠油将以其丰富的资源,先进的开采技术,成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为了解决稠油开采难题以及降低稠油在开采、运输、炼化方面的成本,世界各稠油大国在稠油开采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促进了稠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稠油在我国已探明的储量中占比50%以上,而它的高密度、高黏度等特征使得其开采和运输的难度极大,因此,稠油降黏意义重大。超声波技术在稠油降黏的应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得到现场大规模应用。为探究超声波在稠油降黏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基于室内实验设计了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流变仪、电子天平、恒温水浴等仪器组成的超声稠油降黏评价测试平台。在测试平台上,观测了超声波发生器的电功率、超声作用时间以及油样初始黏度对稠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超声波技术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说明了超声波技术对于稠油降黏以及油井的增产增注具有适用性。目前看来,超声波降黏技术在油田现场实际井中的应用及其降黏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稠油资源,稠油油藏埋深较浅、地层松软,大部分区块埋深在800~1200m左右,稠油油藏一般具有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和下降快等特点,多年来在钻井等方面采取了多种工艺措施,均未取得很好的开采效果。水平分支井技术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钻井新技术,对水平分支井技术在稠油热采井中应用的主要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及现场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开发应用效果,试验井的成功应用为水平分支井技术今后在稠油热采区块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手段,为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水平分支井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稠油将以其丰富的资源,先进的开采技术,成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为了解决稠油开采难题以及降低稠油在开采、运输、炼化方面的成本,世界各稠油大国在稠油开采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促进了稠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锦州油田在蒸汽吞吐井中利用大通径大跨度调层开采管柱技术实现调层开采实例的介绍,展示了该工艺技术在稠油井调层开采方面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于能源的需求,石油这种"黑黄金"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为确保石油的正常供应,保障经济的发展,在做好原油进口的同时做好国内原油的勘探与开采,确保国内的原油使用。我国的稠油油井分布较多,在一些经过多年开采的老油井中,油藏的埋藏深度较深、油的稠度大,同时为进行稠油的开采经过大量的注水、注汽等使得油井地层中的压力远远高于正常压力,致使油井开采中经常发生溢流、井涌等问题,极大的增大了稠油井固井施工的难度与危险性。所以,为确保油井能够正常开采,需要采取低失水、高早强、短候凝的水泥浆体系和低温水泥等的措施做好对于井下的加固,确保油井固井的效果,保障油井开采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天然的条件下形成的油藏中讯在这大量的石油资源,但是对于开采技术来说,因为油藏的类型及原油特性的不同,技术也有较大的差距。其中种,稠油也称重油,它是一种具有高粘度特性的重质原油。正是因为它在油层之中的粘性较大,流动性也较弱甚至有的不能流动,一般的开采技术很难对它进行经济的有效的开采。对于稠油的粘度大和一些油藏结构的不同,开采工艺也随之改变。当今,热采技术已经成为了稠油开采当中的关键手段,热采技术同样的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的对于油藏开发的技术工程上面。稠油油藏的热采技术中包括了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等等重要开采的工艺。其中,蒸汽吞吐是我国最常运用的技术,它主要也是对裂缝性质的稠油油藏进行开采。最近几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热采技术的完善创新,使得稠油开发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泵上掺水工艺作为一个成熟的稠油开采方式,在胜坨油田的稠油开采中得到使用,发挥着巨大作用。耷实践应用中,我们对它进行了改进,变套管掺水为油管掺水,使泵上掺水工艺的功能更加全面,起到了节电增油的效果,并使高矿化度地层水造成的躺井得到了较好的治理。把该项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掺稀降黏是稠油开采工艺中的重要技术,而混合器是增强掺混效果的主要工具。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芯管式稠油掺稀混合器结构,采用芯管微孔外射的方式,实现稀、稠油在环空内掺混,同时根据"文丘里效应"原理设计变截面锥管结构,以形成不规则湍流,实现二次掺混。该混合器具有掺混效果好、对油液压降影响小等优点。其次,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了微孔直径、微孔密度、喷射角度、内锥角和出入口压差等5个因素对掺混不均匀度系数和掺稀比的影响。最后,针对塔河油田采油二厂的稠油掺稀开采工况,设计了一款可对接3 1/2"油管的混合器,并进行了室内掺混实验分析,获得的掺混不均匀度系数为0.023 4,掺稀比为0.290 1,达到了理想水平,这表明该混合器具有良好的掺稀降黏性能。研究成果为提高稠油开采效率和减小抽油设备的故障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