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分析两种典型加载路径下双向压弯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全过程曲线,编制了非线性数值计算程序,考虑残余应力对构件承载力相关曲线的影响,分析构件长细比、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含钢率、加载路径及加载角度等参数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给出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的三维承载力相关关系及其简化计算公式.通过2根双向压弯构件试验,将简化计算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三者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简化计算结果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
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截面强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实际工程中方形和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受力时的两种典型加载路径,编制了非线性数值计算程序,对双向压弯构件截面进行了分析,材料本构关系以方形、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为基础,并考虑了材料加卸载作用的影响.利用所编制的程序,分析了两种典型加载路径下双向压弯构件截面的荷载-变形关系全过程曲线,同时分析了残余应力对截面的荷载-变形关系全过程曲线的影响,讨论了截面长宽比、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含钢率、加载路径及加载角度等参数对截面强度承载力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方形和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截面的三维强度承载力相关关系及其简化计算公式,并将简化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程序计算结果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双向压弯构件截面上所存在的几种荷载施加路径,然后针对实际工程中存在的两种典型加载路径,以方形、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为基础并考虑材料受加卸载作用的影响,编制了非线性数值计算程序,对方形、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的截面强度承载力和构件在弯曲轴平面内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最后给出了方形及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的强度承载力和在弯曲轴平面内的稳定承载力相关关系,并分析了两种典型加载路径和加载角度对强度和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约束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钢材本构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关系;通过算例分析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不同参数(如轴压比、长细比、宽厚比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对构件P-△关系曲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宽厚比、内填混凝土的强度及构件的长细比对构件的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钢管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成功地计算出了钢管高强度混凝土压弯构件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荷载-变形全过程关系曲线,较深入地研究了这类构件的力不性能,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令人满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核心混凝土强度的变化,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力学性能变化是连续和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截面非线性分析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截面的分析是构件非线性分析的基础。本基于纤维模型提出了一种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截面的非线性分析算法,其中截面刚度方程采用割线刚度矩阵形式表达。中还对所采用的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美国LRFD(1994)、日本AIJ(1997)、欧洲EC4(1996)设计规程中有关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设计方法;同时介绍了我国即将颁布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压弯构件的设计方法及简化的M-N相关曲线,并利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和文献[1]中30个矩形钢管混凝土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用极限状态计算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M-N相关曲线是合理的,且用简化相关方程计算单向偏压柱的承栽力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矩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稳定计算是《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最重要的构件计算.但《规程》中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公式计算值,与国内数十根压弯试件的试验值比较发现,当钢管用钢材牌号Q345以上,混凝土强度等级超过C50且构件长细比较大时,部分试件的试验值较计算值偏低,个别低近30%,偏于不安全.应用弹性压弯构件考虑缺陷,以截面边缘屈服为准则的公式核算上述试件,计算值与试件的试验值更为吻合.故本文建议的稳定公式可为修订规程和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纤维模型法基础上,建立了能够考虑矩形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截面变形轴扭转的计算方法,编制了非线性分析程序RA,分析了双向偏心荷载对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向承载力及跨中截面变形轴扭转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由欧洲规范4和我国规范计算矩形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的轴向承载力(Nu)偏高于试验结果;双向偏心荷载严重降低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轴向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长细比、偏心率及含钢率对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8根矩形截面钢管高强混凝土单向偏压构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构件承载力随长细比和偏心率的增如逐渐降低;提高构件的含钢率可以减小跨中挠度;当构件含钢率低于8%时,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将发生局部失稳,试验结果同设计规程ECA、LRFD、AIJ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规程LRFD和AIJ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规程ECA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将钢管混凝土构件压弯这一三维应力分析问题转化为二维应力分析问题,实现了用有限元法进行构件受弯三维双重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一榀破坏后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模型进行了加固,然后通过拟静力试验,对加固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的方钢管混凝土结构仍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高温作用后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的残余承载力.方法对高温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进行了数值计算、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16个方钢管混凝土柱高温后双向偏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对数值计算程序进行了验证,在试验数据和数值计算基础上,分析高温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的承载力损伤系数kr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经回归分析得到kr表达式,将kr与常温下计算公式相结合,得到高温后钢管混凝土双向压弯构件残余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将简化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数值计算进行比较发现三者吻合较好.结论笔者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是有效的,可为灾后钢管混凝土的损伤评估及修复加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用数值计算程序算得16个不同宽厚比和强度比的典型截面的弯矩-轴力曲线,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提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截面强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本文对多高层框架结构中应用较多的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ABAQUS建立了其理论分析模型,探讨了三维有限元建模过程中端板节点的单元选取、螺栓预紧力、接触模拟等关键技术。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总体上吻合较好。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建立此类节点力学性能的数值模型和实用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性能,分析其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截面数值积分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对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受力全过程的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基于塑性理论提出了梁抗弯强度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计算公式对钢箱-混凝土组合梁顶板、底板、腹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主要参数对梁的抗弯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厚度变化对梁的强度的影响强弱依次为:底板〉腹板〉顶板,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明显提高梁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的静力性能和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两种不同的杆系模型,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材料模型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的分析结果较为可靠,但材料本构关系成为有限元分析的关键;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的破坏并不是杆件造成的,而是由节点失效引起的,且失效将发生在相对变形量较大的节点位置;分析所得极限承载力为桁架节点发生塑性变形时荷载值,与桁架整体极限承载力稍有偏差,但分析模型能够满足桁架在桥梁结构中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开孔钢板连接件(PBL )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 T 型节点的疲劳性能,进行了 T 型节点支管受拉、面内受弯及面外受弯的应力集中系数分析。基于矩形钢管混凝土 T 型节点受拉试验,设计了主管为矩形钢管、矩形钢管混凝土和PB 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为方钢管的T型节点受拉试件,并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其中主管钢管宽厚比为27,支主管宽度比为0.4。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热点可能出现位置,并采用二次外推法计算得到支主管的应力集中系数。结果表明:PB 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热点出现位置与矩形钢管节点和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一致;与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相比,PB 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显著降低,抗疲劳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WRC-T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受力和变形性能,考察约束效应系数、长细比、肢长腹比等参数的影响,探讨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方法 设计制作20个WRC-T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通过轴心受压试验,实测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和极限承载力,分析各参数对短柱轴心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条文,通过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提出WRC-T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抗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结果 试件呈剪切型或局部凸曲型破坏,提高约束效应系数可以明显提高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后期承载能力.结论 WRC-T钢管混凝土短柱的两个组成部分能很好地协同工作,力学性能较好;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 与试验值符合较好;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16个钢管火山渣混凝土短柱试件进行了轴压试验,根据极限平衡法推导出钢管火山渣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极限强度,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