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存在对储层产能建设意义重大。根据红河油田延长组岩心、常规测井及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分析,对单井的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取声波和电阻率作为裂缝敏感参数,结合R/S分析法来识别裂缝。再将研究结论推广到该区水平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岩石学特征、地层厚度、测井相、单井相、联井剖面相以及砂体厚度,并结合前人先进研究成果,研究了洪德地区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对长7油层组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红河油田延长段为目标,建立了综合运用岩心分析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测井等资料识别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有效方法。运用该方法及其研究成果指导该区部署评价井,水平井取心分析结果与研究结论一致,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测井方法是目前识别和探测致密储层裂缝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常规资料中的双侧向测井可以对裂缝的张开度、孔隙度、渗透率进行定量估算。应用FMI成像测井资料可以确定裂缝层,定量计算裂缝走向和倾角,判断天然有效裂缝发育状况及诱导缝的产生程度。常规资料与成像等新测井技术结合,能够更直观准确的指示裂缝,使裂缝性致密储集层的解释精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5.
致密砂岩是一种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型的储层,天然裂缝在储层油藏开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测井资料是储层进行识别划分的重要途径,但仅靠单一的曲线很难准确识别出天然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天然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和成像测井响应特征的总结分析,深入分析了每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归纳了六种基于测井曲线的裂缝识别方法,并将这六种方法识别后的效果与成像测井结果相结合,通过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对裂缝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6.
致密砂岩气层裂缝识别与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密砂岩岩气层有储集岩石结构复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及渗透率低、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分异规律不明显等特点,气水难以识别。其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裂缝是其高产的主控因素,所以评价致密砂岩气层时,应重点进行裂缝及其有效性的识别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平行层面缝和低角度斜向缝在双侧向电阻率测井上常表现出负差异,声波时差增大或出现周波跳跃现象,密度测井在极板碰到裂缝时会明显降低;近垂向缝在双侧向电阻率测井上表现出明显的正差异,声波时差变化不大,密度测井明显降低且起伏不平。成像测井是识别裂缝的有效手段,低角度斜向缝在成像测井图上表现为暗色正弦曲线,近垂向缝则表现为与井轴夹角很小甚至平行的暗色线条。  相似文献   

8.
裂缝的发育能形成良好的次生孔隙储层和重要的渗流通道,,寻找到裂缝是找到储集层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进行的就是裂缝的识别。裂缝识别是测井参数处理、储层测井解释、储层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孔隙空间的测井响应机理特征出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砂岩致密油藏中普遍发育有大量天然裂缝,裂缝的存在使得储层形成了具有两类有效孔渗的复合储层,为此必须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与准确判断。本文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测井曲线组合判断及测井响应识别模板方法说明了常规测井系列可以有效识别储层垂直缝、水平缝及得出裂缝的识别参数,其中重点应用感应-八侧向、声波、井径等系列举例说明了其在识别储层裂缝上的优势,应用测井曲线组合综合判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单一类曲线识别储层裂缝的精度,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准确度27%。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本溪组储层为例,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实验分析、高压压汞实验等方法,对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潜在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中黏土矿物为伊利石、伊蒙混层、高岭石以及绿泥石,并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浸泡实验发现黏土矿物遇水后会发生膨胀变形,并产生一定位移,从而对储层孔隙造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油藏裂缝有多种方法,综合概率法是其中相对成熟的一种,但综合概率法在湖相碳酸盐岩油藏中应用较少。本文利用泌阳凹陷湖相白云岩油藏常规测井资料,对综合概率法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结合白云岩储层的特殊测井曲线特征,利用多条曲线综合识别裂缝,弥补了利用单条曲线容易将曲线假裂缝显示误判为裂缝的缺点,提高了计算机自动识别裂缝的准确性。并且利用多条途径实现最终的裂缝综合概率曲线,对各途径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选择得到最适合本地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致密砂岩油气藏在当前油气勘探开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致密砂岩储层的沉积微相分析及地震储层预测研究,综合预测有利储层,是此类油气藏有效勘探开发的重要途径。为了发掘研究区内有利储层与沉积微相的关系,预测有利储层,笔者在论文工作中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研究区地层层序格架,并进行精细解释地震特征,分析地震属性,开展地震叠后反演,预测砂体展布,再进行重点区目的层段的反演及多信息油气检测研究。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成果认识:1、开展了地震波形分类、多属性分析、地震频谱分解、地震反演等研究,综合应用可以较好地确定研究区上古盒8段的砂体展布。研究表明盒8段砂岩地层主要发育在北北东-南南西方向;2、综合沉积微相、地震分形、地震属性、地震反演、地震频谱分解及吸收衰减等研究成果,综合预测上古地层盒8有利目标2个,为钻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双重介质储集类型地层,采用测井相结合储层参数的分类评价方法,确立了从储层、流体、裂缝逐级分类评价的新思路,与传统方法相比,它的显著特点是建立在非线性数学理论基础上,不仅考虑了对象量值的大小,而且充分兼顾了与对象的关系,弥补了仅仅依靠孔渗进行分类的不足。通过对微观地质、测井、动态测试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基于储层物性优劣、流体性质、裂缝发育的三级测井判别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录井、试油、地质等资料再对各级模型进行分类评价,最终建立了基于概率组合的有效储层判别模型,对工区内的井进行了逐点数字处理和综合解释,与已有的测试结果对比吻合较好,证明利用多参数信息建立的分级分类综合评价方法为解决须二储层的多解性、不确定性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碳酸岩盐储层开采十分不易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测井识别技术辅助其进行油田资料的判别与开采计划的制定,因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晚期的碳酸岩盐储层为研究对象,对测井识别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需要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晚期进行地质特征分析,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的岩石类型,以此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晚期碳酸岩盐储层演化途径,然后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渗透、连通性差的特点,储层评价研究水平是有效开发该致密砂岩气藏的关键因素。我国在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以及有效储层的识别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致密砂岩气藏主要指发现与盆地中心以及连续分布大面积的天然气藏。本文主要阐述了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以及有效储层的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6.
裂缝受控因素分析研究是裂缝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对研究区目的层段裂缝特征的认识基础上,综合对野外、岩心、测井裂缝统计情况、岩石力学实验分析结果、构造、断裂等资料,主要从岩性、物性、岩层厚度、地层变形、断裂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裂缝发育的受控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弄清楚了麻黄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地层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对该区裂缝成因、分布评价及对油气成藏、开发等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压汞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M区块致密砂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得到储层全岩组成、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油水组成、温度、压力等参数;并通过储层敏感性评价和水相圈闭损害评价,确定了M区块致密砂岩油藏储层主要损害因素为水敏、盐敏、应力敏以及水相圈闭损害,另外,入井流体滤液和固相颗粒也会对储层造成一定的损害。针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提出了相对应的储层保护措施建议,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的高效合理开发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茜  韩冰  谭云龙 《辽宁化工》2014,(3):340-342,345
致密砂岩裂缝储层形成的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焦点,常规勘探理论和方法在裂缝型油气藏评价中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砂泥岩裂缝型油气藏储层评价出发,分析各种常规预测裂缝有利发育带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针对砂泥岩裂缝性储层识别这一难点,提出利用测井方法综合预测裂缝发育带的方法,指出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储层作为一种常见的储层,出现裂缝这种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裂缝作为一个复杂的地质体,怎样识别利用碳酸盐储层裂缝至关重要,用测井方法进行对碳酸盐储层裂缝的研究在进行剖析裂缝中必不可少,常规的测井方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储层的放射性、电阻率、密度等物理参数,更好地进行裂缝研究。本文将系统介绍常规的测井方法来分析识别碳酸盐储层裂缝,以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川西须家河组属于低渗致密砂岩裂缝性气藏,以水平井开发时钻井液既要满足水平井对钻井液的要求又要加强储层保护。本文在分析裂缝特征及损害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抑制剂、暂堵剂、防水锁剂等处理剂优选,建立了川西须家河裂缝性气藏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表明该体系性能优良,储层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