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车莫古隆控制范围内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控因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利用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恢复了车莫古隆起的古地貌.提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是车莫古隆起发育期,中侏罗世末是其发育的鼎盛时期,古隆起提供的内物源,控制着围绕车莫古隆起的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古隆起的发育和潜伏埋藏期对古油气藏形成起控制作用;两期掀斜调整、内物源砂体展布、断裂体系和现今构造共同控制着油气调整、运移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围绕车莫古隆起的内物源砂体与现今构造匹配区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斜坡带是下一步勘探的主攻领域,据此认识部署的莫17井取得突破,围绕车莫古隆起腹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中部车-莫古隆起控藏作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车-莫古隆起是中晚侏罗世准噶尔盆地处于小型陆内前陆坳陷演化阶段形成的一个前缘隆起,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隆起形成发育(J2x-J3)、隆起埋藏(K-E)和隆起消失(Nt-Q)3个主要阶段.不同构造期次形成的隆起与生烃凹陷的时空配置关系在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格局,车-莫古隆起对准噶尔盆地中部中生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早期(J2x末-J3)成藏,并部分遭受破坏;②中期(K1末-E末)为主要成藏期;③晚期(Nt晚期-Q)油气藏调整.车-莫古隆起区有利勘探区带首选南翼永进地区,其次是车莫古隆起北翼沙窝地、庄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莫西庄-永进地区横跨车-莫古隆起南北两翼,古隆起对南北两翼不同区带油气成藏的差异控制作用明显,前期学者多局限于古隆起周边局部成藏特征研究,而古隆起两翼油气成藏差异性尚不明确。结合古隆起不同时期演化特征,对古隆起两翼油气的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进行恢复和对比,揭示了两翼成藏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古隆起南翼为多期充注特征,发育含油高度大、原油密度高和含油饱和度高的原生油藏;核部为早期充注,发育小规模调整-保留型油藏;北翼以晚期充注为主,发育含油高度小、原油密度低、含油饱和度低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4.
永进地区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位于车莫古隆起南翼,受车莫古隆起的控制,在白垩-侏罗系不整合面之下广泛发育地层、地层-岩性型隐蔽圈闭,研究此类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十分必要。对该区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的结果认为:车莫古隆起对油气藏的聚集和调整以及优质高效储层的发育都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断层、砂体、不整合面构成了油气立体输导格架,控制着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分布。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以沉积模式、成藏模式为指导,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手段,确定了不整合面下地层剥蚀线的展布范围、有利储集相带和砂体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构造特征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为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分布范围大于2×104km2。现今车莫古隆起的深层仍存在低幅度的背斜构造和鼻状构造,浅层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其形成演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凸起形成阶段、缓慢发育阶段、强烈发育阶段、隐伏埋藏阶段和改造调整阶段。车莫古隆起提供了形成各种地层、岩性等隐蔽型圈闭的条件和良好的油气运聚背景,有利于盆地腹部大范围、区域性的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6.
车镇凹陷富台油气田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台油气田的主体构造由下古生界车古20潜山和其上覆的下第三系车3鼻状构造两部分组成。为了搞清该油气田构造、储层和油气成藏特征,在区域构造沉积发育史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和储层分析技术,对工区两部分主体进行了构造、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不同油气藏的油气成藏特征。分析认为,下古生界主要为潜山内幕层状-缝洞(孔)型油气藏,而沙三段为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油气藏,从而构建了研究区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对指导本区及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类型与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腹部现今处于前陆盆地坳陷中。侏罗纪车莫古隆起的发育,一方面为早期成藏提供了构造背景,另一方面古隆起控制了河流三角洲砂体发育,不整合、地层超覆的分布。故本区形成了地层、岩性、断层三者复合的隐蔽油气藏发育区。后期剧烈的掀斜,导致古隆起周围圈闭类型、圈闭有效性发生变化或减弱。油藏多经历了后期调整、晚期充注,且类型多样。腹部地质背景及其演化,决定了油气形成与分布主要与古隆起及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山前,作为油气勘探的领域之一,具有油气富集和成藏的石油地质条件,是“二次生烃”、油气“二次成藏”和“再次调整晚期成藏”最现实地区,也是油气“快速成藏”和“多次调整近期成藏”的最有利地区。山前构造样式多样,不同构造样式的油气富集成藏与石油地质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控制和制约关系。“挤压-走滑”混合构造样式更有利于油气富集和晚期(或近期)成藏的大油气田形成,而长期隆升区的掀斜构造样式更有利于“早期(原生)油气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控制了盆地中部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演化:中晚侏罗世油气较大规模充注,形成了早期“车-莫古油气聚集带”,侏罗纪末期地层抬升剥蚀,部分油藏遭受破坏;早白垩世末-古近纪油气大规模充注,形成了中期“车-莫古油气聚集带”,是中央坳陷带侏罗系和白垩系原生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新近纪以来,“车-莫古油气聚集带”的最赞破坏和中央坳陷带现今油气分布面貌的最终形成;总体而言,早期(J2~E)隆起背景控制中央坳陷带中生界的油气富集,晚期(N~)构造调整决定该区现今的油气分布。车-莫古隆起及两翼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其南翼中上侏罗统剥蚀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为核心,将中西部大型盆地(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和塔里木)置于统一时空体系,分析晚古生代以来原型及其更迭对成藏体系形成、分布的控制与油气响应,明确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构造体制转换期的原型沉降结构差异约束了主力烃源岩及源内、内源近源成藏体系的形成与分布,原型更迭产生的构造形变决定了内源远源、外源与混源成藏体系的时空展布。不同成藏体系的油气行为受中、新生代陆内体制原型的叠加改造控制,表现为:①转换期前渊叠加产生的差异性构造沉降控制了内源近源成藏体系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近隆起/斜坡相对富集;②燕山晚期以来的掀斜隆升改造致使早期近源油气藏发生调整与贫化;③燕山期以来的断裂改造控制了近源成藏体系油气局部富集高产与内源远源、外源成藏体系油气藏的形成。中部盆地碎屑岩油气勘探主攻方向为燕山期隆起斜坡区内源近源、源内成藏体系,西部盆地优先选择活动隆起压扭性断裂发育区的内源远源、外源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准噶尔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但成藏规律非常复杂的情况,在回顾其隐蔽油气藏勘探历程基础上,把已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岩性类、地层类、复合类和(准)连续型4大类及17个亚类。其成藏特点为:多沉积体系控制;多圈闭类型展布、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多层系含油气;多期充注、多期成藏;多成藏组合型式。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为盆地西缘车排子斜坡带沙湾组成藏组合、车—莫古隆起周缘侏罗系成藏组合、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成藏组合和北天山山前坳陷深层致密砂岩侏罗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武地区三叠系构造为一北西倾单斜,内部发育多个规模大小不等的低幅鼻状隆起,为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良好构造背景。由于三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低,生烃能力小,长81砂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成为外部油气运移至研究区的主要通道,油气成藏受构造和沉积微相双重控制,具备形成低幅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区块中北部鼻状隆起带为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要:在油水关系、断层发育状况和成藏背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准噶尔盆地莫西庄油田的成藏模式。分析认为,莫西庄油田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油砂段内油水关系正常,不存在油水关系倒置的问题,而是具有统一的油水系统。煤层发育段地震属性特征揭示,早期解释的“大”断层为煤层反射所致,三工河组不发育规模性断层,不存在“一井一藏”的断层遮挡圈闭条件。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和下亚段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油藏发育于底部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有利含油部位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油藏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中,含油成片分布。综合分析认为,莫西庄油田为一受构造和沉积微相双重控制、目前仍然处于地层掀斜后动态调整分配过程中的构造-岩性油气藏,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内部具有与上倾砂体产状一致、统一的倾斜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14.
伍家和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4):15-18,24,5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三工河组二段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层位,以隐蔽、调整型油气藏为主,勘探风险较大.应用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结合的方法研究认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1s2)沉积背景与后期车-莫古隆起的演化是后期油气调整的主控因素.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J1s22)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上亚段(J1s12...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古隆起构造单元的演化不仅反映了构造运动在区域上活动的过程,而且对于区域地层的沉积及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发育干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的车莫古隆起,从中、晚二叠世开始隆升,直至新近系最终消亡,可以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其中侏罗纪时期是其活动最强烈、最重要的阶段。车莫古隆起在早侏罗世发生低幅隆升,在中、晚侏罗世则强烈隆升,并使中、上侏罗统地层遭受了严重的剥蚀。随着车莫古隆起的逐步演化,盆地的沉积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车莫古隆起成为隆起南、北沉积体系的汇聚区或分水岭。车莫古隆起在演化过程中对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藏起到了调整改造的作用,由岩性圈闭及不整合面圈闭形成的油气藏是今后该区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南阳凹陷东部地区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十分发育,是比较典型的复杂断块含油气区,与断层有关的油气藏数量众多。含油气圈闭一般在鼻状构造背景条件下形成,往往被断层分割而复杂化,而断块(断鼻)则成为一个基本的含油气单元。通过对东部地区斜坡带复杂断块区的油气成藏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寻找到了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指出南阳凹陷魏岗、张店鼻状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十分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有利勘探方向,斜坡带发育的各种断块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红沟子鼻状构造新生代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红沟子鼻状构造带区域构造背景、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其新生代油气成藏的基本特征,认为新生代以来,红沟子鼻状构造带随阿尔金山前带广大地区共同经历了沉降、挤压、定型等多个演化阶段,形成了丰富的生储盖组合和众多圈闭,且圈闭与油气成藏的时空配置良好;红沟子鼻状构造带发育了2种类型油气藏,即深部裂缝-孔隙型油气藏和浅部孔隙型油气藏,前者主要发育于鼻状构造带东部,后者主要发育于鼻状构造带西部。    相似文献   

18.
塔木察格盆地是大庆油田海外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基地。基于盆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将盆地划分为断陷层、断-坳转换层和坳陷层3个构造层,断陷阶段的被动裂陷作用使地层发生掀斜隆起,从而形成大量与地层倾向相反的反向断层;伊敏组沉积末期,在区域压扭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形成了大量早期伸展中期压扭晚期反转的断层。分析已钻探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认为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根据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盆地纵向上划分为上、中、下3套含油气系统,不同含油气系统间油气呈互补分布,其中以南一段为主的下部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产油层系,油藏类型以反向断层遮挡的油气藏为主;平面上受控于控藏断层,下部油气主要沿反向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上部油气大多靠近反转断层聚集。分析反向断层和反转断层的控藏机理,认为研究区发育反向断层背靠低隆起油气成藏和反转断层控制次生油气成藏2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认清长垣南—古龙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地层格架建立与沉积相划分、油源对比等方法,结合构造发育及圈闭特征,采用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发育构造、岩性2种类型油气藏,构造油气藏主要沿长垣南部地区葡萄花、敖包塔及敖包塔南构造带发育,岩性油气藏主要沿古龙地区砂岩上倾尖灭带分布;长垣南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供给相对不足的青山口组远源烃源岩,形成远源次生构造油气藏,古龙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供给充足的嫩一、二段近源烃源岩,形成近源原生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志留系发育3种油气藏类型,分别为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复合油气藏。研究认为塔河油田志留系油气藏经历多期成藏和改造过程,油气成藏可以概括为"多期充注、多期调整、晚期定型"。构造及断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及分布,志留系断裂活动期次和油气充注期次一致,断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志留系油气运聚;河口砂坝和潮汐水道等相带发育的优质储层控制着油气的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志留系剥蚀尖灭线附近形成的圈闭中。塔河油田构造地层类型油气藏以在塔河南部地区为有利区,志留系原生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托普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