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植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是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一种病害。综述了植物源活性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应用现状及作用机理。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植物源天然产物主要包括大分子和小分子两大类,它们抗植物病毒的机理主要包括抑制病毒侵染、干扰和抑制病毒增殖、诱导植物抗病性反应等。讨论了植物源天然产物抗植物病毒开发和利用研究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植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物质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半叶枯斑法,测定了13科18种植物蛋白粗提液对烟草花叶病(TMV)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物蛋白粗提液对TMV侵染心叶烟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6种植物蛋白粗提液对TMV的抑制效果达到50%以上,其中菠菜和合欢最高,分别达到了97.44%和96.92%。进一步通过(NH4)2SO4盐析,对菠菜和合欢蛋白粗提液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并测试(NH4)2SO4盐析的不同蛋白组分对TMV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菠菜蛋白粗提液盐析后的两个蛋白组分都表现出很高的抗病毒活性,而合欢蛋白粗提液只在40%~80%饱和度盐析的蛋白组分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植物源抗病毒剂VFB-1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物源抗病毒剂VFB为基础,经配方改造和工艺改进,优化出了植物源抗病毒剂VFB-1。为探究VFB-1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作用,本研究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了VFB-1对TMV的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抑制活性;采用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VFB-1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VFB-1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钝化30min后,抑制率达82.77%;对TMV的初侵染和复制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4 h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9.80%和54.07%?盆栽药效试验中,VFB-1100倍稀释液的预防效果为70.23%,治疗效果为35.7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VFB-1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200倍稀释液药后21d的预防效果仍为40%以上,400倍液的预防效果明显高于VFB,且与病毒A(20%吗啉胍·乙铜WP)相当;其200倍液14d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VFB(200倍稀释液)和病毒A(400倍稀释液)处理。可见,植物源抗病毒剂VFB-1对TMV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感染TMV烟草和未感染TMV烟草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Singh等和Matters等报道了多种逆境因子(如高温、低温、高盐、干旱和病原菌等)可以抑制正常蛋白质的合成,诱导合成新的或增加合成另外一些蛋白质以来,人们已经在感染TMV烟草体内发现了十多种病原相关蛋白,它们都是一些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PRs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与植物的局部诱导抗性和系统抗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人工接种TMV、大田感染TMV、未感染TMV、转基因抗TMV的烟株以及SA诱导烟株中的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探讨烟草中可溶性蛋白组分的变化与抗TMV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抗烟草赤星病的植物源粗提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烟草赤星病有较高抗性的植物源提取物,进行了从10个科植物中以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12种粗提物对烟草赤星病室内孢子萌发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胡椒科的山鸡椒(Litseacubeba)果实的水蒸气粗提物、菊科的牛蒡(Arctiumlappa)种子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桃金娘科的丁子香(Syzygiumaromaticum)花的水蒸气粗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具有相对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葎草、假连翘、烟草等植物的75%乙醇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忌避效应,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3种植物提取物混合后对烟株上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忌避效应模型,并分析了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葎草乙醇提取物与假连翘乙醇提取物或烟草乙醇提取物混用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烟草忌避有拮抗作用;烟草乙醇提取物与假连翘乙醇提取物混用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烟草忌避有增效作用。因此,为提高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忌避作用效果,减少对寄主烟草的为害,建议选择假连翘的乙醇提取物和烟草的乙醇提取物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侵染所致的植物病毒病是世界性的难题,具有寄主广泛,易于传播等特点。笔者研究了一种快速简捷检测烟草中TMV 的方法,通过利用无菌水研磨TMV 侵染后发病的烟草病叶,取上清液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检测到一条特异性的,大小为6 000 bp 的电泳条带,而在健康烟草叶片水提物中却检测不到该电泳条带的存在。以TMV 复制酶基因片段为探针,对该特异性电泳条带进行Northern-blotting 分析。结果表明, 水提物中的电泳条带与TMV 复制酶基因探针发生较强的杂交信号,暗示该条带可能为TMV 的基因组。因此,该方法可在 10 min 内方便快速的检测烟株中TMV 的存在,避免了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RT-PCR 和western-blot)等方法的昂贵试剂和繁琐的操作步骤。但是该方法的水提取物在室温下不稳定,当静止3 h 以上,就很难再检测到特异性的电泳条带。  相似文献   

8.
烟草赤星菌毒素是烟草赤星病菌产生的重要毒性因子,在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毒素诱导烟草微过敏反应及对TMV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毒素粗提液处理烟草,可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抗性诱导效果为83.3%-94.4%;对毒素诱导抗性的时间效应测定发现,诱导后1-5d接种TMV,可诱导烟草产生显著的抗性;对毒素处理的烟草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毒素喷雾处理烟草,可诱导烟草微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利用色谱分离、纯化技术,采用活性追踪方法,对采自于云南省玉溪市的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 L.)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具有抗TMV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1~3)[(S)-Nkolbisine-β-D-glucoside,(R)-Nkolbisine-β-D-glucoside,Lepabisine A],9个已知化合物(4~12)均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生物碱能够钝化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并抑制其增殖。新化合物1对病毒抑制作用强于对照药物宁南霉素。该研究首次从烟草中发现具有抗TMV活性的一类生物碱类化合物,为进一步系统研究烟草内源性抗烟草花叶病毒病物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豆植物提取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植物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卵白蛋白致足肿胀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结果:大豆植物提取物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和大鼠卵白蛋白性足肿胀,并能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说明大豆植物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镇痛试验表明,大豆植物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热板试验小鼠的痛阈,有效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大豆植物提取物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湖北五峰县是中国唯一的马里兰烟种植区。2011年在湖北马里兰烟产区进行病毒病发生情况大田调查,发现主要有花叶、畸形、脉坏死、蚀刻等4种症状类型,幵采用指示植物法对主要症状类型所含病毒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对采集的57份病毒病样本采用DAS-ELISA进行病毒种类的鉴定。结果表明,发生在马里兰烟上的烟草病毒种类包括TMV、CMV、PVX、PVY 和 TEV,TMV 检出率最高,PVY 次之;以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方式为主,其中 TMV+PVY、TMV+CMV+PVY共存方式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德阳地区晒烟病毒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病在德阳晒烟上每隔1-2年大发生一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1989-1991年,采用ELISA等手段,鉴定了该地区晒烟病毒标样722个。结果表明,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病毒Y(PVY)是晒烟上的3种主要病毒。在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的不同时期,这3种病毒发生的比例各不相同。重病年以蚜传的CMV、PVY为主。烟草病毒病流行与否与2、3月的气温及雨日关系密切。调查了该地区的毒源植物,提出了以治蚜避蚜、提高烟株抗病力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烟草N基因来源于粘烟草(Nicotiana glutinosa),通过特异识别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解旋酶结构引发植物的过敏性坏死反应,介导植物对该病毒的抗性。N-TMV互作是研究最早且最深入的植物-病原菌互作的模型之一。从N基因的分离、转录表达、编码产物结构及其抗TMV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具有纳米硒化能力的生防菌株,开发烟草病毒病的绿色防治材料,从烟草病毒病重病田块健株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到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KBD-1,对其进行了纳米硒化,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了两者对烟草常见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采用接种法测定了其对烟株相应病毒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纳米硒化后的KBD-1菌体外部存在高密度电子颗粒,在X射线11.22 keV处出现硒的特征吸收峰。纳米硒化后的P.fluorescens KBD-1菌液浓度在5×105 cfu/mL(单质硒浓度0.25 mg/L)时,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黄瓜花叶病毒(CMV)、番茄斑萎病毒(TSWV)4种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8.0%以上,对CMV防治效果最高达91.4%,该浓度处理对烟株促生效果显著。荧光假单胞菌KBD-1可成功将亚硒酸钠还原生成纳米硒,并能增强原始菌株的抗烟草病毒活性和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抗性不同的烟草品种使用木霉孢子并接种TMV后其防御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发现三生-NN和NC89虽然都属于普通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但某些抗性相关基因不同.使用木霉孢子后,两者的防御酶有些变化趋势相同(如PAL),有些则不同(如POD);受损伤程度(MDA含量)变化幅度也不相同.接种病毒后,抗性酶被激活,其活性由抗病毒物质、病毒和植物本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枯斑三生作为烟草抗病毒物质的筛选的指示植物具有一定局限性,必须结合常规栽培品种进行更加系统的田间试验,才能确定某一抗病毒物质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烤烟新品种豫烟7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豫烟7号(Y017)是选用MSKY2作母本、66401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烤烟新品种,2010年11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结构合理,田间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和赤星病,耐PVY,中感TMV和根结线虫病,耐旱耐寒性强;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NC89;外观质量总体优于对照品种NC89;烤后烟叶叶片厚度均匀,主要化学成分协调,特别是钾含量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足,感官评吸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豫烟7号是一个产量、质量、抗病性较能兼顾的具有浓香型特色的烤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抗TMV烤烟种质资源材料筛选与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7份烤烟种质及18份烤烟组合的F_1代进行TMV抗性鉴定中,筛选出免疫种质8021、8022,和抗病种质82501、辽烟10号、辽烟13号等12份;杂交组合中发现免疫7份,抗病19份,中亲优势明显,其抗性多偏向于抗病性强的亲本.但不同材料对TMV的抗性表现不同,感病材料发病早,病情指数上升速度快;抗病材料发病迟,病情指数上升速度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贵州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在烤烟不同烟株残体和其它寄主植物上的越冬存活情况。结果表明,①病秆露在土表比埋在土中,TMV更容易失去侵染力;TMV在粗根中存活的时间比在茎、叶中长,在叶片中存活的时间最短;病茎、叶中的TMV在水环境中经过10个月失去侵染力;在室内过冬的病烟秆和在土中过冬的烟桩能导致假植烟苗严重发病。②经过6~11月后,土表的病烟杈中未能检出有侵染力的TMV;用病烟权作猪饲料,煮后仍有较多病毒存活。③病株种子的果壳碎屑有病毒存活,但不导致烟苗发病。④仅在番茄、辣椒、白菜和刺天茄等其它寄主中检出TMV。总体认为,病株烟秆、烟根是TMV的主要越冬处所,即初侵染来源;刺天茄是重要的野生寄主。因此,提出以合理处理烟株残体、轮作和使用抑芽剂为主的防治对策,此对TMV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防治烟草花叶病的新型药剂,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壳寡糖纳米银溶液、壳寡糖席夫碱纳米银溶液及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壳寡糖和壳寡糖席夫碱的纳米银溶液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宁南霉素,以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53.32%、24.95%的壳寡糖席夫碱纳米银溶液为最好,能够减轻病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增强烟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使烟株的抗病性得到提高。壳寡糖及其衍生物的纳米银溶液对烟草花叶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开发绿色、高效的抗TMV药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烤烟品种云烟85在三明烟区的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施肥量对烤烟新品种云烟85的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85表现出较强的耐肥性和适应性,在福建省三明烟区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112.5-135.0kg,云烟85对低温比较敏感,容易发生早花,在三明烟区的播种期和移栽期不宜太早,云烟85在中期和后期长势旺盛,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都明显高于K326,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比较协调,不抗花叶病,易感青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