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沉积学研究进展、前瞻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地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事件沉积学、储层沉积学、资源沉积学、全球变化沉积与环境沉积学等方面总结了当代沉积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沉积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中国沉积学长远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国内外研究现状,重视基础工作、动力学分析、多学科交叉及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论述了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与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相关的理论和基本概念。层序地层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研究方法标准化及应用地区特殊化,尤其要加强深水层序、碳酸盐岩层序及层序模拟研究。沉积体系研究要由静态描述向动态模拟、由宏观分析向微观刻画发展,要加强沉积过程恢复,在更规范、更精细的等时层序格架内编制沉积体系图件,为寻找油气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震沉积学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强调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相关的地球物理手段在沉积相精细研究中的应用。与钻井资料相结合,通过在等沉积时间面上识别沉积体的平面几何形态达到沉积相精细研究的目的,进而实现对沉积演化过程、储层平面展布等地质目的的认识。从地震沉积学的认识出发,结合应用实例,分析地震沉积学应用的地震条件,提出在不同的地质环境、资料条件下地震沉积学应用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震沉积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地震地层学分析的相互配合。工作流程包括井震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子波相位调整、追踪等时标志层、地震分辨率分析、岩石物理关系分析、地震参数筛选、地层切片处理、地震沉积相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要求的成果图件则包括联井基干地震剖面、层拉平相对地质时间剖面、地层切片、沉积相图等十余种。这些步骤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白垩系青山口组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研究思路、分析资料和成果图件可作为在其他陆相盆地,尤其是坳陷型盆地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表现出以下新进展:1)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但它是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体系域表征、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是目前地震沉积学中的几种常用技术。2)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在非构造圈闭精细勘探中得以广泛应用,用于预测与层序及体系域演化密切相关的油气藏。3)在湖盆沉积中,发现了与强制海退体系域相似的强制湖退体系域。4)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得到了加强。5)高频层序地层学、天文地层学及其古海洋事件—生物礁储层形成演化相关关系研究的成果对于油气勘探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震沉积学 ——地震解释的新思路及沉积研究的新工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利用地震振幅信息和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岩石学、古地貌学、沉积结构以及沉积演化历史等。地震沉积学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力,其关键技术是层序地层框架的建立和地层切片体(等时地质切片)的生成。结合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历程对地震沉积学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仅仅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其关键技术;对于地震同相轴的穿时性问题,也仅存在于3级或4级层中,并且这种穿时性与“沉积物体分配空间”和“相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利用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松辽盆地扶余油层陆相薄互层砂体识别的难题,发展完善了地震沉积学方法,形成了陆相地震沉积学砂体识别与沉积微相解释技术.在井-震联合精细标定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河流相地层小层对比保证了层序对比的等时性;采用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位拉平的精细地震层位解释提高了四级层序界面的解释精度;在最佳时窗地震子体内提取、优选有效地震属性,恢复相对古地貌分析沉积演化,基于地震属性开展井震联合地震沉积微相解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工业制图.  相似文献   

9.
层序地层学与源-汇系统理论方法体系不仅先进而且得到广泛应用,深入探讨二者内在关联与差异性对地学相关学科、领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层序地层学核心在于建立沉积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揭示格架内沉积充填过程、时空分布序列及成因机制;而源-汇系统分析,进一步将研究范畴向搬运区、物源区拓展,从多维度示踪沉积物剥蚀、搬运和堆积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而综合厘定沉积物从源到汇全过程的动力驱动机制、原型格局。层序地层学与源-汇系统间内在关联性和继承性集中于盆地等时地层格架内剥蚀-沉积响应过程表征解析及沉积体定量化预测;差异性主要体现为刻画表征关键要素与层序内幕单元结构两方面。未来层序地层学和源-汇系统方法体系有望在应用标准化、古今结合及多学科和多参数定量化分析预测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英台-大安地区姚二三段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沉积学是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演化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层序地层及岩心、钻井测井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演分析明确地震响应与砂岩厚度及岩性组合的相互关系,应用90°相位转换、地震属性分析和分频解释等技术手段,在英台-大安地区姚家组二三段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编制的沉积微相图,能够准确地刻画出沉积微相边界.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英台-大安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1.
由于缺乏与陆架边缘的直接联系,深水层序划分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成为难点。东非鲁武马盆地渐新统含气砂岩储层为深水沉积环境的重力流沉积,合理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法可以指导有利目标层系的解释及区域油气勘探。以混合层序地层模型为指导,以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为主,多种资料综合分析开展深水层序地层学研究,揭示渐新统深水沉积过程和沉积体系的成因联系。根据地层的终止类型、凝缩段、块体搬运沉积等识别层序边界,通过分析沉积物性质、规模以及形成深水沉积的浊流密度差异,确定沉积结构单元与体系域的对应关系,建立渐新统等时地层格架,分析深水沉积演化规律。鲁武马盆地渐新统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强制海退的早期在近陆架边缘陆坡上均形成大规模局部发育的块体搬运沉积,之后在不同层序沉积特征表现出差异性。下渐新统三级层序以粗-中粗砂岩为主、具有高砂/泥比、高密度的大型朵体为强制海退晚期产物。堤化水道体系沉积于低位体系域及海侵早期,顶部为凝缩段沉积,使下渐新统层序具有完整体系域组成;受研究区数据范围影响,上渐新统三级层序缺少大型朵体,层序内缺少下降期体系域晚期沉积,其他体系域内沉积结构单元与下渐新统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盆地沉积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沉积动力学或称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分析,即强调盆地沉积特征与形成过程的响应关系及控制机制的研究,是沉积盆地分析和油气地质研究的一个前缘领域。文中结合中国沉积盆地的特色和研究实践,阐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分析的主要热点方向包括:①盆地的沉积层序结构、沉积体系(域)构成和演化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②盆地构造沉积学或构造地层学分析;③源-汇系统与盆地沉积物分散体系研究;④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过程的模拟分析等。盆地沉积充填动力学分析将不断为地球动力学系统研究提供高分辨的沉积记录,并继续为难度日益增大的沉积地质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理论支撑。盆地沉积动力学研究预示了深远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地震沉积学是用地震方法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新兴边缘学科。利用分频解释、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频技术能够建立研究区精细等时地层构架;经过相位调整后的地震数据使地震道近似于波阻抗剖面,可提高剖面的可解释性;地层切片技术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相结合比常规振幅和相位切片在描述生物礁的横向变化和展现不同的沉积特征方面更加有效。实例分析表明,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分析和生物礁预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地震沉积学在沉积体系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优势,为了对海底扇储层沉积体系进行更为精确细致的刻画,利用地层切片、分频解释两项关键技术对海底扇水道亚相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在研究区内层序地层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制作了一系列地层切片,这些切片提供了海底扇水道连续沉积的地震图像,刻画了海底扇水道沉积体系在不同时期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过程,同...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同沉积构造的控砂、控油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构造、沉积、成藏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济阳坳陷同沉积构造对沉积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揭示了同沉积构造有利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的基本条件。分析认为,在大中型油气藏相继被发现之后,当前济阳坳陷应该充分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及成藏动力学理论,研究同沉积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对沉积过程、圈闭形成过程以及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和时空匹配关系,以提高勘探效果。同沉积构造的研究日趋由定性向定时和定量方面发展,不但更加重视动力机制研究,也开始逐步完善定量化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构造、沉积、成藏相互关系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济阳坳陷同沉积构造对沉积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揭示了同沉积构造有利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的基本条件。分析认为,在大中型油气藏相继被发现之后,当前济阳坳陷应该充分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及成藏动力学理论,研究同沉积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对沉积过程、圈闭形成过程以及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和时空匹配关系,以提高勘探效果。同沉积构造的研究日趋由定性向定时和定量方面发展,不但更加重视动力机制研究,也开始逐步完善定量化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构造、沉积、成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第三纪同沉积构造对沉积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揭示了同沉积构造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分析认为,在大中型油气藏相继被发现之后,当前应该充分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及成藏动力学理论,研究东营凹陷同沉积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对沉积过程、圈闭形成过程以及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和时空匹配关系,以提高勘探效果。同沉积构造研究由定性研究趋于向定时和定量方面发展,不但更加重视动力机制研究,也开始逐步完善定量化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18.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而出现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思想,但又有着更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对地震沉积学的由来、发展及其概念、内涵与应用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北部地层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进行的是岩性及生物地层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5年为地震地层学及经典层序地层学研究阶段;为了适应岩性油气藏勘探需要,2005年、2006年分别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米兰科维奇旋回地层学研究。随着地层学研究的发展,沉积学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经历了盆地级沉积相带研究、创立大型陆相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理论、沉积动力学研究、地质规律再认识和地震沉积学研究5个阶段。所建立的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体系为陆相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层序地层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沉积盆地充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在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己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层序地层计算机模拟是随着层序地层学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盆地模拟技术,属于沉积盆地充填过程模拟的范畴。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正演模拟,反演模拟正处于探索阶段,已出现了反演模拟系统。一维和二维模拟发展的较为成熟,三维模拟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国际上该项技术的发展较快也较成熟,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应用该项技术对陆相层序地层进行模拟研究。层序地层模拟主要采用的数学模型包括沉积作用模型、构造沉降模型、负载沉降模型、压实作用模型以及侵蚀作用模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层序地层模拟将在模拟方法、模型设计、综合程度、模拟维数和陆相盆地应用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