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新法  李仲谨  王磊  肖昊江  刘节根  田颖 《功能材料》2007,38(8):1356-1358,1362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K2S2O8-Na2SO3为引发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CSM.研究了交联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微球产率、溶胀度、平均粒径的影响规律.用扫描电镜观测了样品形貌,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RD、DSC以及TGA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交联淀粉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度均匀,微球中存在酰氨基结构.与可溶性淀粉相比,淀粉微球结晶度降低,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及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淀粉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BAA用量及油水相体积比是影响微球粒径的主要因素;所得微球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具有多种活性基团,可用作药物载体和吸附剂.  相似文献   

3.
纳米TiO_2/交联淀粉复合微球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TiO2/交联淀粉复合微球.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等对复合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21.2μm,表面多孔;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淀粉发生交联共聚,纳米TiO2粒子与淀粉发生羟基键合;复合微球的结晶度由于TiO2的存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和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淀粉聚合物微球,以微球的平均粒径和溶胀度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微球合成的影响.利用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油水相体积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和溶胀度均有影响,其中MBAA用量和油水比的影响较大.所得微球粒度分布范围较窄,球形圆整,表面粗糙多孔,可用作良好的药物载体和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特有的木薯淀粉溶液和椰子油作为水相和油相,以毒性极低的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反向乳化法制备出木薯淀粉微球.通过研究乳化剂、交联剂、NaOH浓度等因素对载药量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XRD、TGA等对所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呈表面粗糙的圆球形,平均大小为20μm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淀粉(St)和自制纳米表面改性Fe3O4(M)微粒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木薯淀粉微球(MSt),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同步热分析(TG-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磁性木薯淀粉微球进行结构性能分析和反应机理探讨。结果表明,FT-IR分析显示磁性微粒Fe3O4与淀粉成功发生交联反应;TEM和XRD分析显示微球具有以Fe3O4为核淀粉为壳的核壳结构;TG-DSC分析表明微球的热稳定性相比原淀粉略有降低;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为7.07emu/g,磁化率为3.005×10-6emu/Oe,微球具有磁响应性和超顺磁性。该微球反应历程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微球对Ni(Ⅱ)的吸附行为,考查了时间、吸附剂用量及Ni(Ⅱ)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Ni(Ⅱ)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的最佳条件是吸附时间为3 h、吸附剂用量为0.3 g,Ni(Ⅱ)初始浓度为50 mg/L;分别采用两种动力学方程考察其吸附动力学,其结果和准二级模型计算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了阳离子淀粉微球对Ni(Ⅱ)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8.
淀粉微球的用途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介绍了淀粉微球的合成原理、特点、用途、合成方法,指出:提高淀粉靶向性,降低微球粒径及降低成本以便工业化是未来发展方向,淀粉微球较一般交联淀粉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  刘峥  王莉 《材料导报》2007,21(9):153-156
提出了一步包埋法(无需表面活性剂)磁性交联双醛淀粉微球,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包埋法制备磁性交联双醛淀粉微球,并利用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用量3.0g,搅拌速度1200r/min,氧化时间2h,氧化温度40℃,高碘酸钠浓度10mmol/L且质量与淀粉用量相当,Fe3 与Fe2 摩尔比为1∶1.经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表明,磁性交联双醛淀粉微球醛基平均含量为3.0537mmol/g,Fe3O4%为62.73%,粒径小,耐酸性能良好,具有核壳式结构,为该微球作为靶向药物的载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环糊精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复合淀粉微球.利用IR和DSC袁征淀粉微球的结构,探讨了淀粉交联成球反应机理,通过溶胀法测其交联度,选取有机色素胭脂红及无机碱土金属钙离子为吸附对象进行吸附实验,并测试微球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昊  王建坤  王瑞  董永春 《功能材料》2013,44(12):1699-1702,1708
以阳离子玉米淀粉(CS)为原料,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在微波场中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接枝阳离子淀粉(GCS)。通过FT-IR、SEM和XRD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并测试了其粘附性能。结果表明,经微波辐射接枝变性,GCS理化性能改善:淀粉结晶度降低,团粒结构弱化,水合能力增强;特性粘度与表观粘度下降,流变性能改善。GCS对涤棉纤维粘附性提高,克服了PVA对疏水性合成纤维粘附力不足的缺陷。深入探讨了淀粉理化特性对其浆用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2.
阴离子型淀粉微球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先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以表氯醇为交联剂,采用逆相悬浮交联聚合法制得中性淀粉微球,然后用Na3P3O9作交联剂进行第二次交联和阴离子化,制得阴离子型淀粉微球。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中性淀粉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优化了制备的工艺条件。对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此制备工艺稳定,有良好的应用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ASM.最佳合成条件是可溶性淀粉2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g,K2S2P8 0.04g,W/O相体积比1∶3,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50℃.ASM外型规则,粒度10~20 μm.探讨了成球机理,提出了交联反应主要在淀粉分子结构外围进行的推论并获得了实验支持.在25℃,ASM对Cu2 、Cr3 、Cd2 、Pb2 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2.75、2.20、0.88、0.77 mmol·g.HCl、ZnCl2使ASM对Cu2 的吸附量明显降低,MgCl2使吸附量略有降低.ASM的空间网状结构使金属离子容易深入其内部形成多点配位,配位吸附是ASM吸附金属离子的主要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14.
淀粉与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乙酯(EA)与玉米淀粉接枝共聚体系的自由基引发反应规律.实验结果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单体浓度1.4939mol/L,引发剂浓度0.0293mol/L,AGU浓度1.1075mol/L,硝酸浓度0.02 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在以上的反应条件下,转化率(C)可达98.64%,接枝率(G)可达34.92%,接枝效率(GE)可达74.55%.通过对接枝共聚产物的红外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DSC分析及电镜扫描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A与淀粉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5.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淀粉及 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CHPTMA)为原料 ,运用改进常温干法—预干燥干法制备了高取代度季铵型阳离子淀粉。考察了水的质量分数、氢氧化钠用量醚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确定了反应配方和反应条件 ,并对产物进行了性能测定。结果表明 ,产物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 ,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paper, porous hydroxyapatite (HA) microspheres were fabricated using gelatin as a pore-forming agent by spray-drying method. The mean particle size of the microspheres is about 7 μm and the surface area is about 53.4 m2/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rosity of the prepared microspheres is higher and the pores are more interconnected compared with the microspheres obtained without any additives.  相似文献   

17.
刘淑玲  李淑  石强强  李苗苗 《功能材料》2012,43(14):1885-1888,1893
以硫酸镍(NiSO4.7H2O)作为镍源,以乙二醇和水作为混合溶剂,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磷化镍(Ni12P5)微球。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分别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纯的四方相磷化镍(Ni12P5)微球,粒径约为2~5μm;研究了不同实验参数对样品尺寸、形貌及微球形成过程等的影响。最后对磷化镍微球的发光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