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性醇酸树脂合成过程中,引入苯甲酸刚性基团,制备出水性醇酸树脂,并用该醇酸树脂搭配水性氨基树脂制备了水性氨基烤漆,该产品光泽高,性能优异。此外,对影响树脂和漆膜性能的因素也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采用苯甲酸改性醇酸树脂为成膜物,以氯化橡胶为固化促进剂,配制的单组份醇酸树脂自干锤纹漆,花型优美,漆膜干燥快,施工简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苯甲酸改性醇酸树脂为成膜物,以氯化橡胶为固化促进剂,配制的单组份醇酸树脂自干锤纹漆,花型优美,漆膜干燥快,施工简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水性醇酸涂料的防腐性和耐候性,本文以 E-20环氧树脂和亚麻油酸反应制备环氧酯,并与苯甲酸、季戊四醇、苯酐反应制备环氧改性醇酸树脂,进一步采用丙烯酸类单体对制备的环氧改性醇酸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醇酸树脂,以制备的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醇酸树脂为成膜物质,设计了水性防腐涂料,讨论了脂肪酸的种类、环氧树脂的种类及用量、环氧酯的酯化度、改性单体的比例、助溶剂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可以提高涂层的防腐性能,丙烯酸酯类单体可以提高涂层的耐候性、耐水性和耐盐雾性。  相似文献   

5.
以油酸、季戊四醇、邻苯二甲酸酐、苯甲酸为原料,采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为溶剂合成了基体醇酸树脂;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双引发剂、分步引发烯类单体共聚,制备了一种苯丙烯树脂,并对醇酸树脂改性制得了水性醇酸树脂。考察了不同油度对水性醇酸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TGA、DLS分别对树脂的结构、稳定性和乳液性能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树脂的漆膜性能,包括耐水性、表干时间、硬度、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油酸)∶n(季戊四醇)∶n(邻苯二甲酸酐)∶n(苯甲酸)=1∶1∶1∶0.3,油度为47%时,聚合物乳液粒径为74.4 nm,PDI为0.262,胶膜的吸水率为14.5%,接触角为70.87?,有较好的耐水性。改性醇酸树脂的表干时间缩短为0.5 h,实干时间缩短为24 h,硬度达HB。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进醇酸树脂的性能,我们对用丙烯酸改进Albizia benth中油度醇酸树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含有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单体的酸官能度丙烯酸共聚物可以成功地用于改性醇酸树脂,由此形成的丙烯酸改性树脂具有更佳的干燥性、柔韧性、划痕硬度、耐冲击性和耐化学性。但这种共聚物对醇酸改性时的加量要达到最佳水平,否则对于某些漆膜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脂肪酸法合成基础醇酸树脂,然后用苯乙烯和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得了水溶性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通过探讨油度、K值、苯乙烯、丙烯酸用量等因素对改性后树脂成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水溶性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最佳工艺和配方;同时比较了水溶性常规未改性醇酸清漆、溶剂型苯乙烯改性醇酸清漆与水溶性苯乙烯改性醇酸清漆的性能优劣.结果表明:水溶性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较未改性醇酸树脂干性、硬度有了较大提高,与溶剂型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相当;当选取油度60%、K值1.05、苯乙烯质量分数35%、丙烯酸质量分数6.5%时,水溶性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白干表干达到0.5 h,实干20 h,硬度HB,水溶性优异,漆膜耐水、耐碱性获得很大提高,同时兼具了性能要求和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用苯甲酸改性的含羟基醇酸树脂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预聚物的合成工艺,以及由二者制成醇酸型聚氨酯涂料的方法;讨论了合成的醇酸树脂、TDI预聚物、固化剂种类和用量、溶剂、助剂和颜填料对涂料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制备得到的改性醇酸家具涂料成本不仅比聚酯涂料低,而且其涂膜的光泽高、丰满度好、硬度高、干性好,施工性能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硅树脂改性桐油醇酸树脂水性绝缘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桐油、顺丁烯二酸酐、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制备桐油醇酸树脂;以正硅酸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硅树脂;利用硅树脂对桐油改性醇酸树脂进行改性,制备出自交联型硅树脂改性桐油醇酸树脂水性绝缘漆。采用FT-IR、DSC和TG等对绝缘漆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硅树脂含量增大,漆膜的电气强度、耐水性、硬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而贮存稳定性降低。通过改变硅树脂的含量,可以实现对绝缘漆综合性能的调控,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树脂为改性剂,采用回流溶剂法合成环氧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对产物进行了红外表征和粒径分布测试,并用透射电镜进行拍摄观察。研究表明:当环氧树脂用量为10.6%~15.2%,终点酸值为30~40 mg KOH/g,制备出的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其漆膜的附着力、硬度、耐冲击性、耐溶剂性良好。用环氧改性水性醇酸树脂作甲组分,高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乙组分,配制双组分醇酸氨基烤漆,当醇酸树脂与氨基树脂质量比为2∶1时,漆膜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树脂合成过程中引入苯甲酸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种快干醇酸树脂,并研究了醇酸树脂油度、苯甲酸用量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以此为成膜物质,制备了石油钢管防护涂料。检测结果显示,该涂料具有干燥速度快、防锈性能好、施工方便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磺酸盐改性水性醇酸树脂涂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用磺酸盐改性的水性醇酸树脂,与常规的水性醇酸树脂相比,其水溶性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用该树脂制成的漆膜具有优良的柔韧性、附着力和耐冲击性。  相似文献   

13.
王朝晖 《中国生漆》2003,22(1):21-23
介绍了一种自干型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的基本配方、制备方法以及漆膜性能检测数据。着重讨论了影响改性醇酸树脂外观及性能的因素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及配方  相似文献   

14.
磷酸酯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采用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磷酸酯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预聚物,再与单甘油酯、邻苯二甲酸酐、二羟甲基丙酸单体酯化合成一种改性的醇酸树脂,加入三乙胺中和成盐后,加水高速搅拌制得粒径分布在20~100 nm澄清透明的水分散醇酸树脂.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凝胶气相色谱、热分析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使用碘量法测定了树脂中保留的双键的含量,测试了由该树脂制备的漆膜的性能.同时,在醇酸树脂结构中因引入磷酸酯功能单体提高了其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醇酸树脂性能,制备了干燥速率快、硬度高、低VOCs的乳液,采用相反转法制备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乳液,探究了乳化温度、碱加量、剪切速率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为5.3 g/(400 g树脂)、乳化剂质量分数为6%、乳化温度为85℃、剪切速率为5 000~7 000 r/min时,制备的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乳液稳定性好,漆膜的干燥、耐水等性能均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导读     
正杨立峰等以桐亚油酸、亚油酸、季戊四醇、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苯甲酸、顺丁烯二酸酐等为原料合成基础醇酸树脂,然后将苯乙烯、丙烯酸类单体、有机硅单体等混合后接枝到基础醇酸树脂分子中,制备了一种水性涂料用高光自干型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Zeta电位纳米粒度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树脂的分子结构以及其乳液的粒径、接触角,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漆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水性醇酸树脂具有光泽度高、常温自干、耐水性强.附着力优异等特点,可用来制备高光自干型水性醇酸防腐涂料。  相似文献   

17.
以桐亚油酸、亚油酸、季戊四醇、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苯甲酸、顺丁烯二酸酐等为原料合成基础醇酸树脂,并将苯乙烯、丙烯酸类单体、有机硅单体等混合后接枝到基础醇酸树脂分子中,制备了一种水性涂料用高光自干型水性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Zeta电位纳米粒度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树脂的分子结构以及其乳液的粒径、接触角,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漆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水性醇酸树脂具有光泽度高、常温自干、耐水性强、附着力优异等特点,可用来制备高光自干型水性醇酸防腐涂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醇酸树脂合成过程中,引入含磺酸盐基的5-(钠代磺基)间苯二甲酸(5-SSIPA)单体,制备了水可稀释性醇酸树脂。用该醇酸树脂,配以水性氨基树脂,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水性氨基醇酸烘漆,并对影响树脂和漆膜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性醇酸树脂及其聚氨酯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端羟基醇酸树脂,给出了其聚氨酯改性的合成工艺,探讨了醇酸树脂的数均分子量、油度对改性后漆膜性能的影响;从漆膜的铅笔硬度、附着力、耐水性、黏度等方面进一步考察了DMPA的用量、-NCO/-OH比值、扩链方式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的原料配比。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组分不同的水溶性苯乙烯/丙烯酸酯改性醇酸树脂。采用FTIR、1H-NMR和GPC分别对树脂的结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测定了由合成树脂制备的清漆的性能,包括漆膜干燥时间、铅笔硬度、附着力、耐水和耐碱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醇酸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